沂蒙山深处专家型女护林员
——记全国最美护林员费县国有祊河林场杨德菊

2020-11-20 01:57
山东绿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杨树林场林业

蒙山脚下,祊河岸边,是一个万亩林场。这片茂密森林里记载着一位女性酸甜苦辣的故事,还有她那份超出常人的对林场以及每一棵树木深深的情爱。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叫杨德菊。今年57岁的杨德菊与这片森林打了40年的交道。

近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护林员”宣传活动落下帷幕,22名基层护林员获得全国“最美护林员”荣誉。山东省费县国有祊河林场技术科高级工程师杨德菊就是其中之一。

费县国有祊河林场,建于1959年,因祊河得名。祊河是费县主要干河,属沂河水系一级支流。祊河林场总经营面积13358亩,有林地面积7800亩,其中侧柏防护林2200亩,河滩杨树丰产林5600亩,林木总蓄积量4.6万立方米。林场下设钟罗山、盘石、大滩、姜庄湖、北尹、同乐庄等6个营林区。林场现有在职职工28人,退休人员58人。林场是国家级生态公益型林场。

钟情于林 女承父业

杨德菊的父亲是一位林业职工。当年父辈们用智慧和坚韧完成了在荒沙荒滩上将树栽活、固住沙、防洪水、造良田的许多不可能。

1980年的冬天,中学没有毕业,杨德菊带着梦想成了一名真正护林人。她跟着老一辈的护林人,冬季整地,春季造林,夏季、秋季病虫害防治、生产管理、抚育护林等。那时候,整地没有大型机械,就靠䦆头和锨。为了树苗长得更好,林场大规模地换土改造沙滩,先在沙层上盖上半米土层,然后深翻一米,进行彻底改良土质。整地时,从远处看,几乎看不到人,只看到铁锨一锨一锨地向外面扔沙土,像种山药一样挖深沟,整地造林。那时候,伐树也没先进设备,林场职工靠“大肚子”手锯亲自采伐,一锯一锯地拉,然后再锯成段,再一段一段地装上车。在这个过程中,杨德菊很要强,和小伙子们一样,样样工作都冲在前面,被场里同事开玩笑称为“铁姑娘”。年轻的杨德菊既爱拼也善思。为了更好地管理、保护好每一棵树,她总是虚心向老一辈护林人请教专业知识,见缝插针学习。1983年考取了山东省泰安林校。毕业后,她毅然决然选择继续回祊河林场。

树木栽多了,荒山荒滩变成了绿洲,生态环境好了,原来老百姓看不上眼的“孬地”,慢慢又成了“香饽饽”。20世纪80年代,林场一度还发生过与当地百姓因“林地纠纷”打官司事件,官司打到了北京。1988年的冬天,林场想借上级森林资源普查的契机,彻底摸清家底,厘清林场和村边的界线,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当时,杨德菊的孩子刚1岁,一边是万分不舍的孩子,一边是自己要承担的林业普查工作。最后,理性战胜感性,杨德菊和同事加班加点50天,骑着自行车跑遍林场每个林区的沟沟坎坎,行程6000多里,定点立界1900余个,测量树木40余万棵,对林木生长情况、林地消长变化进行了精确丈量测绘,使祊河林场第一次有了“大数据”。调查结束后去看女儿时,女儿却用陌生的眼神看着她,不让她靠近。奶奶向孩子说了好几遍,是妈妈、是妈妈!女儿这才扑到她怀里大哭起来,她心疼地陪着女儿流泪。在今后的工作中,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

1989年由于国家林业政策改革,林场实行承包制,财政“断奶”,职工不发工资,职工的经济状况一落千丈,生活异常艰苦。父亲也心疼女儿,便给她联系好了县土地局,想把杨德菊调到那里去上班。她既想走又想留,内心很矛盾,最后想了想还是跟她爸爸说:“现在林场虽然有困难,但是条件比您那时好多了,就这样离开了凝聚着你们心血的这片林子,心里实在舍不得!”最终杨德菊还是留了下来,真正把根扎在了林场,像那些大树一样。

日常生活中,家里谈论最多的是树,碰到家国难两全的矛盾,她总是先工作后家事,家人也都特别理解和支持。杨德菊的爱人也是“林二代”,爱人的父亲在当地林业系统知名度更高,1958年林校毕业后放弃省林业规划设计院的工作,扎根费县祊河林场,一干就一辈子。沿河两岸的人们都知道,祊河林场有个栽树不要命的刘技术员。公公看她平时肯吃苦、爱学习、爱请教,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学生一样传授一些专业知识和生产管理要点。在家里就像是自己女儿。临终前公公紧紧抓住杨德菊的双手说,你们一定要把老一辈辛苦经营的林场再进一步管护好,和各大院校的专家教授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有问题及时请教,并请他们常指导,将祊河林场的林木经营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2002年春天,组织上安排她爱人去了距祊河林场60多里的塔山林场工作。为了工作,杨德菊和爱人及孩子分别在三个地方,家人也顾不上照顾。有一次正是护林防火和春季造林的关键时期,父亲和母亲同时住院,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妹妹找医生把两位老人调到一个病房照顾,直到两位老人出院后,妹妹才把两位老人的情况告诉了杨德菊。一天,她到县林业局开会,顺便到家看望出院没有多久的父母。父亲的第一句话却是:“场里那么忙,你不在场好好工作,这个时候来干吗?”杨德菊曾经不止一次说:“每次去看他们都说好好工作,不用看他们,有事会给我打电话。”在父亲眼里,好好工作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

为了树木长得更美更壮

造林营林、护林抚育是祊河林场的首要任务。每一年的春季杨,杨德菊都带领职工出现在造林第一线,严格要求造林质量。多年来累计造林2万多亩。她负责的一年一度的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也是走在全省前列,自2011年起累计抚育中幼林近2万亩。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栽树好栽,要想守好管护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让树木长得更好更壮,杨德菊在保证好造林抚育的质量时,把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倾注在生产及管护上,为此她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1990年的夏天,大多数林区的杨树叶子几乎被害虫吃光,地上路上到处都是虫子,眼看着生长旺季的杨树没有树叶,没法再生长。杨德菊就一个林区一个林区地看。她说:“当时越看越难受,感觉自己的心里也爬满了虫子。”从那一刻起,她就想着怎样才能做好每年的病虫害防治,让所有的树木都能健康地生长。她不断地请教学习,观察,并请这方面的专家到林场做实验。通过认真调查,在网蝽繁殖期,提出采取修枝、灌水和间伐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虫口密度90%以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她撰写的论文《膜肩网蝽的生活习性观察及林业技术防治实验》在《山东林业科技》上发表。她倡议成立防治病虫害小组,在全场设立了30个病虫害防治监测点,每年定期检查预防,这些年森林病虫害防治率均在95%以上,林场再也没有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

2016年以来,针对毕诚林区内的树木因水位降低而成片死亡的现状,杨德菊不断请教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老师,终于选到了耐旱的刺槐新品种。2018年3月份正式试验,当年成活率达到99%,并且长势非常的好。周围的老百姓和各级领导到现场参观后,都感觉到不可思议。这背后是杨德菊冒着试验失败的风险,她开着自己的车往返100多里地,刚开始基本是天天去,周末更不用说了,她一定会出现在毕城林区实验地里,亲自实地观察那些小树苗是否发芽了,是否该浇水、除草、摸芽、打药防病防虫等等。不管是下雨天还是大热天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她手里时刻拿着一把剪子,修修剪剪,只要她来了就不会见她有休息的时候。这个林区的护林员说,这些小树在她眼里哪是树啊,我们感觉她就像细心周到地呵护婴儿一样。我们都被她感染了,忍不住格外地保护着每一棵小树。他们还说在这100亩的实验地里,她清楚地记得67个刺槐新品种的栽植位置,每一个品种有多少棵树,每一个品种栽了多少行,一共栽了多少行,如数家珍。看着刺槐长得这么好,当地老百姓都说,“杨场长真是神了”。

平时杨德菊就对林场里的每一棵树、每一个界桩、每一块林地都熟记于心,并在心里给它们上了“户口”。无论哪片林子要进行改造,她都会围着林子转了一圈又一圈,那种割舍,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远离一样,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爱读书、爱思考、爱观察、爱总结,是杨德菊身上的闪光点。她像蜜蜂一样,采得百花酿成蜜,收获了甜蜜的果实。结合实际生产操作,发明的《一种手推式安全植树挖坑机》和《一种林业用林木病虫防害喷药装置》均获国家专利;参加研究的“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课题《华北地区以光肩星天牛、清疡病为主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获林业部199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参加研究的《不同立地类型火炬松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获1998年度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不同杨树品种抗光肩星天牛机制的研究》成果,在全省六个县市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207500亩,有力服务了工农业生产,工作期间在各级刊物发表研究成果和论文20余项。

作为优秀县政协委员的她,从2016年起就积极为从源头解决杨树飞絮治理问题不断地去趟出路子,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她不断地请教各大院校这方面的专家。她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那里得知,山东诸城有韩一凡老专家专门培育无絮杨的基地,多次去学习了解,并根据实际了解情况制定了下一步栽植的计划。同时也积极配合各大院校及省林科院进行不飘絮雄株杨树的培育实验,为了更好地实施好这个项目,她学习了许多这方面的知识,始终不停歇,不断探索,致力于选育出速生、丰产、优质、抗病虫、树形美观等优良特性无絮杨新品种,来替代目前飞絮品种,同时也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东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

她积极引进了省林科院楸树新品种推广实验林和楸树种质资源库的培育项目。该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可缓解当前高质量楸树良种苗木供应紧张的问题,对推动山东省楸树产业的发展和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具有重大意义。积极对接国家十三五课题子课题“刺槐纯林及与多种树种混交”项目;该实验项目的目的是通过刺槐纯林和多种树种混交、密度控制、水肥耦合等技术,创建维持地力、丰产增效的可持续经营模式。这也是祊河林场第一次尝试栽植混交林,所以她格外认真,并且从整地到栽植及管护期间她时刻严格要求每一个环节,职工都私下里叫她“严厉婆”,她就是这样,平时怎么样都行,牵扯到工作特别是科研时,就非常认真,非常严肃,用她的话说,“科研来不得一丝一毫的作假,否则你怎么去推广应用,所以必须严谨对待”。

主持林场森林认证工作

森林认证,又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工具。森林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两个基本内容。森林认证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森林认证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当时,林场面临的形势:一是临沂作为板材之都,对杨树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任其无序采伐不持久;二是随着欧美国家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认证林产品体现出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以杨树为例,不从杨树种植环节开始认证的话,无论是木材还是加工的成品家具,都无法进入欧美的一些市场;三是2010年,临沂提出利用3年时间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森林认证是其中重要的测评内容。基于这种形式,林场考虑,再难也要实施森林认证,并把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交给了杨德菊。

杨德菊严格按照森林认证的相关要求,边学习边请教,一项一项认真去完成,首先,要让林场所有的人员和周边的百姓,了解森林体系认证的内容。她先培训林区负责人,然后通过林区负责人找到林场相邻村的大队书记,一遍一遍地作讲解,一次说不通就两次、三次,然后她再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向群众讲解动员,让大家参与近20项内容的调查问卷。先后问卷30个村的负责人,调查百姓1000多人,并让水利局、林业局等关联部门的领导进行答卷。其次,她又对林场能认证的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对于调查的内容分五大项,100多个小项,对六个林区的50多个小班样地进行调查、测量、分析、汇总,能符合分类认证的面积有6829亩。她将这些调查和社会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了林场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林场森林经营活动社会影响评估报告和森林经营活动环境影响评估11份汇总表。最后,她又按要求从6829亩林地内,精选一个有代表性的小班,并对该小班进行了建档,将相关内容填入固定样地卡片,每年都要将调查、测量以及60余项相关信息记入固定卡片。每年她都要调查、观察固定观测点,对所有认证的小班进行调查观测,记录相关信息。同时,严格按照森林认证的有关操作要求,为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服、安全帽,工作期间必须穿戴,并且每年对参加认证的工作人员培训三到五次,提高专业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三年多,2014年5月,德国认证专家到林场对所有资料进行了审核,对认证林木和野外作业现场等进行了全面审查,德国专家当场给杨德菊竖起大拇指,祊河林场成为山东省首个通过森林认证的国有林场。以后每年的定期年审也都能非常顺利地通过,2017年8月,国际认证专家组到林场进行年审,并进行了座谈交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森林认证工作引进的先进管理理念,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认证前每亩年生长量0.5—0.8m3,认证后逐年增长到1—1.5m3,价格每立方也比市场高出10%—15%;森林认证工作开展后可以允许周边的百姓在林下间种花生、大豆,起到了固氮和改良土壤的作用,一举多得;森林认证工作开展后方便了周边的居民进入林区放牧,和谐了林场和周边村民的关系。好处还有很多,可以说通过森林认证带动,林业管理、林业经济、林业生态等都有一个大的提高,林内林外一切欣欣向荣。

编制林场活立木材积表

多年来,临沂市一直没有本地的活立木材积调查表,使用的是山东省一元或二元立木材积表计算,这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立木蓄积量存在较大的误差,慢慢也成为制约临沂市林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凭着对工作的执着,杨德菊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编制方法,翻阅了大量资料,形成近10万字的笔记,并利用休息时间到北京、济南,就如何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样木编制、技术路线方法等请教专家教授。有一次,和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约好了时间,但没买上坐票,杨德菊就在火车上站了一夜。教授被她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多次到现场给予指导。

在样木调查的过程中,她每年到县林政站了解全县的采伐信息。只要听到有采伐杨树的,她都要及时赶到采伐现场,进行伐倒木材积测定。有一次,距场70多里外的一个村子,有片杨树林需要采伐,因该片林子类型较少,杨德菊安排好家里的工作就急忙赶去现场,等调查完后返回场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有的同事用既担心又疑惑的口气问她,“一分钱也不多给你,你到底图个什么?”她微微一笑,算是回答。2015年冬天,她听说有个村的杨树正在进行采伐,由于走得急,没有带外套就顶着呼呼的北风赶到了采伐现场,回来当天就得了重感冒,躺在病床上她还坚持把所调查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

经过10多年的辛勤付出,累计测定伐倒木1万多株,其中4124株用于各种立地类型的杨树生长模型编制。验证杨树生长模型的精确性,需要一棵树一棵树架梯对活立木进行区分段材积测量。杨德菊不畏困难,不怕危险,身先士卒,首次实现了临沂市杨树立木生长模型建立与材积表编制,所编制出的临沂市《 杨树立木生长模型建立与材积的精确测定》,在2017年获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填补了山东省杨树立木生长模型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空白。该成果编制的材积模型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使材积表的精度提高到0.96以上,为临沂市320万亩的杨树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产评估、抵押、拍卖等提供可靠的计算依据。因为杨德菊测量得准确,好多的林农在林子采伐时都请她去给看看,测算一下才放心买卖,都说“她眼睛有神奇的功夫,比称的还准”。

为了钟爱的林业,杨德菊从黑发到白发,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走出了40年爱岗敬业的岁月,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谱写了绿色画卷。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着沂蒙精神,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只有绿水青山和她那份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对树木深深的情怀。今年她又让唯一的女儿报考了林场,她说,想让她继续传承下去,成为第三代林业人,让林场的青山变成真正的金山,让林场更现代化,过上更美好的日子。

猜你喜欢
杨树林场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land produces
跟踪导练(五)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林场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