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妮,董雅雯,丁 山,张 娟,廖菊阳,邓 榉
(1.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2.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长沙 410116)
森林在地球上分布广、类型丰富且结构复杂,是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发挥着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2]。景观格局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之一[3-4]。景观格局的优化,使得各组分之间达到和谐有序的状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5]。以湖南省浏阳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关软件,结合本地生态资源,优化浏阳市景观格局,以期为当地政府应对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及时、合理、有效制定优化方案,为浏阳市经济社会和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浏阳市位于113°10′24″—114°14′58″E和27°51′20″—28°34′06″ N之间,总面积5007.8km2,森林覆盖率66.82%,牧草地14.3万hm2。地势东北高、西南偏低,海拔最高点1608m、最低点37.5m,相差1570.5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年均气温17.5℃;境内河道流域面积4979.8km2,总长度1224.1 km,径流总量44.6亿m3;浏阳市共有国家级保护动物17种。
本研究采用0-1整数规划是变量为二进制的整数规划[6],其数学模型为:
(1)
其中:min表示求极小值,f(x)是目标函数,s.t.表示约束条件。
采用Ant-Density(蚁密系统)算法来构建优化路径[7],思路如下:
1)首先,建立i(特殊生态源地序号)行j(一般生态源地序号)列距离矩阵Dij:
(2)
建立特殊生态源地邻接矩阵yij:
(3)
2)其次,建立i(一般生态源地序号)行j(一般生态源地序号)列距离矩阵Aij:
(4)
根据i,j生态源地间是否有生态廊道,建立邻接矩阵cij:
地间有廊道连接
0 否则
(5)
3)建立生态流的流经轨迹i:
的流经轨迹i上
0 否则
(6)
最少目标函数为:
(7)
约束条件为:途经生态廊道数小于3条:
(8)
在生态廊道的构建中采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类型可分为林地生态廊道、建设用地生态廊道、耕地生态廊道和水域生态廊道四种。由表1和图1可知,生态廊道共65条,其中:林地生态廊道51条,占廊道数的78.46%;耕地生态廊道11条,占廊道数的16.92%;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条,占廊道数的3.08%;水域生态廊道1条,占廊道数的1.54%。生态廊道总长463.04km,其中:林地生态廊道总长404.2km,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耕地生态廊道总长51.36km,分布不均匀;建设用地生态廊道总长5.5km,分布于西部、南部地区;水域生态廊道总长1.98km,分布于西南部地区。
表1 浏阳市各类型生态廊道廊道类型廊道长度/km最长最短总和平均数量/个占比/%耕地生态廊道22.430.5851.364.671116.92建设用地生态廊道3.851.655.502.7523.08林地生态廊道25.360.43404.207.935178.46水域生态廊道1.981.981.981.9811.54
图1 浏阳市生态廊道分布
在生态廊道的基础上构建生态节点,详见表2和图2。可知,浏阳市共有生态节点61个,其中:林地生态节点47个,占节点数的77.05%;耕地生态节点11个,占18.03%;建设用地生态节点2个,占3.28%;水域生态节点1个,占1.64%。
表2 浏阳市各类型生态节点类型节点长度/ km最长最短总和平均数量/个占比/%耕地生态节点59.1048.13553.3150.301118.03建设用地生态节点58.7750.23109.0054.5023.28林地生态节点50.9140.682014.7942.874777.05水域生态节点32.9532.9532.9532.9511.64
图2 浏阳市生态节点分布
3.3.1 景观格局优化路径构建
采用图论绘制生态源地连通图,选取生态连通度高且独立的生态源地为特殊生态源地,将其视为多车场路径规划问题中的车场,剩余的生态源地视为一般生态源地及车辆经停点。从表3及图3可知,生态源地平均连通数量5.2条。由于特殊生态源地(车场)数量不宜太多,本研究仅选取3个以下特殊生态源地。首先,选取连通线数量最多的生态源地,序号为12。特殊生态源地应连通度高且独立,因此排除8号、16号、17号、13号和21号的生态源地,从剩余的3号、5号和6号中选取特殊生态源地;综合考虑特殊生态源地特征,选取3号作为特殊生态源地,并排除5号和6号生态源地。最终确定12号和3号作为特殊生态源地。
表3 各生态源地连通线数量表连通线数量个数源地序号平均连通线数量131,2,9244,7,24,253410,19,22,234218,205211,14626,21725,135.28215,1791161113121815112
图3 生态源地连通线分布图
从图4可知,特殊生态源地3为起点的路径仅4条,剩余19条路径的起点均为特殊生态源地12。特殊生态源地3为起点的路径均可直达,不需经过任何中转点;特殊生态源地12为起点的路径,11条不能直达,其中有9条需通过一个中转点,2条需通过两个中转点。
从表4可知,需通过两个中转点的路径的终点分别为15号和23号;需通过一个中转点的路径的终点分别为6号、7号、9号、10号、14号、16号、18号、20号和21号;不需通过中转点的直接路径的终点分别为1号、2号、4号、5号、8号、11号、13号、17号、19号、22号、24号和25号。
表4 生态源地路径分析表终点路径起点中转点1中转点2距离/km13-134.614 223-231.007 63330.000 043-431.723 253-530.923 7612-8-61283.195 8712-8-71283.347 3812-8122.770 1912-8-91284.394 31012-8-101285.987 11112-11121.743 91212120.000 01312-13120.665 11412-8-141283.653 41512-8-14-15128145.729 01612-17-1612174.370 21712-17122.445 91812-17-1812173.616 11912-19121.843 12012-19-2012196.380 2
续表4 生态源地路径分析表终点路径起点中转点1中转点2距离/km2112-19-2112193.477 32212-22126.920 62312-19-21-231219218.776 52412-24122.601 42512-25121.976 7
3.3.2 景观格局优化路径分析
在景观格局优化路径时,首先由特殊生态源地出发,构建一级生态廊道及节点,节点是3号和12号;其次,由一次中转生态源地出发,构建二级生态廊道及节点,节点是8号、17号和19号;再次,由二次中转生态源地出发,构建三级生态廊道及节点,节点14号和21号;最后,由各个生态源地出发,构建四级生态廊道及四级生态节点。详见表5、图5。
表5 各等级生态廊道生态廊道等级廊道数量距离/km一级生态廊道(3-1)(3-2)(3-4)(3-5)(12-8)(12-11)(12-13)(12-17)(12-19)(12-22)(12-24)(12-25)1229.235 5二级生态廊道(8-6)(8-7)(8-9)(8-10)(8-14)(17-16)(17-18)(19-20)(19-21)915.993 2三级生态廊道(14-15)(21-23)27.374 8四级生态廊道……42410.435 6 注: 四级生态廊道过多,在表格中不一一列出。
图5 生态源地连通分布图
针对浏阳市景观格局优化进行分析研究,共有生态廊道65条,其中林地生态廊道51条、耕地生态廊道11条、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条、水域生态廊道1条;生态节点共61个,其中林地生态节点47个、耕地生态节点11个、建设用地生态节点2个、水域生态节点1个。
以特殊生态源地3号和12号为起点,分别有4条、8条可以直达,这12条路径为一级生态廊道,该生态廊道上的生态节点为一级节点。浏阳市生态廊道主要集中在在关口街道、淳口镇、集里街道、小河乡、张坊镇、蕉溪乡和中和镇7个乡镇;而生态节点
主要集中在在沙市镇、集里街道、关口街道、淳口镇、中和镇、张坊镇和蕉溪乡7个乡镇。结合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分布情况发现,生态节点与生态廊道的分布情况大致相同,但也有特例存在,在确定景观格局优化重点建设区域时,须从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分布情况两方面权衡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