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强
谷为民命,食为政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粮食安全问题一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最新报告预测,到今年底,全球因疫情陷入长期饥饿状态的人口可能达到1.3亿人。与严峻国际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完全有能力保证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粮食安全安如泰山。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始终立足国内,高度重视粮食工作的伟大成就。
我国是粮食产业大国。2015年以来,粮食产量始终稳定在6.6亿吨左右。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6.64亿吨,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粮食库存储备充裕,口粮库存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自给率98%以上。全国粮食加工业转化效率稳步提高,加工轉化规模达5.5亿吨,近3年来年均增长4.6%,转化率达83.3%。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8万亿元,同比增长6.1%。粮食加工企业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业。粮食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粮食及制品销售呈现多层次、多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态势。
不过,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还不是粮食产业强国。粮食加工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与副产物综合利用少;传统工艺多,新技术、新工艺少;产业趋同多,特色产品少。粮食及制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副产品综合利用不足。
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发展是解决当前粮食产业不平衡不充分不匹配发展、加快建设粮食产业强国的有效途径。提升我国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发展应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使其具备向前向后延伸的能力,提升粮食产业链协同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粮食产业强国建设。
首先,加强主体培育。一是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鼓励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广泛开展合作社带头人、经营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培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二是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股权多元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次,优化宏观调控。一是创新完善粮食支持政策。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出发点,适度调整种植结构,调整补贴方式和支持重点,引导提升良种良法优品比重。加快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健全完善统一高效的防范化解粮食领域重大风险常态化机制。二是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确保一定的覆盖面且布局合理平衡。三是完善相关配套服务。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农业物联网等新基建设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再次,强化产业链协同。一是支持和鼓励产销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形式多样、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协作机制和经济利益补偿机制。二是紧紧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着力开发粮食精深加工产品,加强主食产品与其他食品的融合创新,延伸粮食产业链条。三是创建粮食产业集群。创新粮食企业发展,积极建设产能集聚、技术领先、功能合理、协同发展、产业关联度高的粮食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四是着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农企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牵引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作者为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执行局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