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赖冬生
《乐园》
通过作品的虚实意境能够让欣赏者达到深邃的审美空间,一件雕刻作品是否能让观赏者心驰神往,在遐想中与雕刻作品融为一体,从而顺利达到互融其中的美妙境地,主要看作品是否有意境。因此,在创作寿山石雕作品时,雕刻者是否能巧妙地实现意境的虚实感,是评判一件作品是否是上等佳作的标准。意境是体现作品艺术美的境界,不但能够体现创作者的思想,还能够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因此,在雕刻创作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创作的意境,从而实现作品的形神兼备。
本文探究的虚实,原指书画中处理诗情画意笔墨的手法或者是画面布局与结构的问题。事实上这种表现手法同样适用于寿山石雕刻创作的各个层面。虚与实,具有多层含义,创作构思为虚,形式表现为实;抒发情感为虚,反映生活为实;内在精神为虚,外在形体为实;空间为虚,造型为实等。而雕刻作品的本意就是为了体现神形从而达到情景交融,自然具备极强的感染力。通俗而言,意境即为表现的艺术情趣和特定的艺术形象、艺术氛围及能够触发的幻想和联想的总和。从寿山石雕创作角度来看,意境指雕刻情调的表现内涵与形式,是灵魂,是品味,是个性,更是时代象征。
在寿山石雕刻作品中,处处都存在意境。例如,林飞与石醉两位大师创作的《游春图》,就是巧妙利用寿山石雕的田黄黑皮,雕刻出深山中一群仙女跨在马上游玩的景色,通过田黄色将黑色烘托出来,将薄皮雕刻成一棵古树,犹如春天到来时树枝发出嫩芽,一群春燕停靠在树枝上,与仙女形成一幅赏春图,通过高超的技法与巧妙的创作,尤其强调强、弱、虚、实相结合的艺术实践,从而体现作品的意境。
当得到寿山石原料时,首先就要进行“相石”,这个过程是意境中的虚,即通过形象思维进行立意的过程。东晋画家顾恺之以“迁想妙得”之词,非常概括、准确地点明形象思维的内涵。形象思维即为创作寿山石雕的艺术想象,雕刻者心中必须要有现有作品的自然形象,然后才能够将自然形象转化成意象。在雕刻行业有句话:一相抵九工,简洁地点明形象思维的重要性。寿山石纹理丰富多彩,五彩斑斓,它们像水、像山、像晚霞或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等,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可谓是包罗万象,寿山石的这些外表特性都是大自然给予的美丽印记,这些印记能够激发创作者的雕刻灵感,而这种灵感又通过艺术形象展示出来。在雕刻立意时,雕刻者出神入化的想象,可以称之为幻想,能够让寿山石作品充满诗境与生机,从而体现出思想与意境。
创作的表象过程,即为创作艺术形象的过程。即雕刻者通过刻刀将自己的情感在雕刻寿山石时以艺术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艺术符号即为雕刻者组合、立意、取舍及概括的过程,除了实现形似外,还必须达到神形兼备,让自然形态与主观意象结合起来、自然纹理与刀法表现交融起来。在寿山石雕刻中,可以针对寿山石中不同的纹理,雕刻成飞鸟走兽、古树或者人物,总之通过雕刻者精心雕琢,就能将一件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展现在观众眼前。在寿山石雕刻中,不仅需要雕刻者具有独特的刀法韵致,还必须要选取适合作品的景物,这也是形成作品虚实意境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寿山石,如果配上不同的景物,就能够形成各种不同的虚实意境,其道理与李白的诗词如出一辙: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道出平林寒山秋色,就能将观赏者引入旷寂清寒的氛围中,让游子感受到思乡情感。因此,雕刻者在选取寿山石材料时,就应该选取能够让人动情、极富意义的部分,而把寿山石原料中那些与情、意无关的部分全部舍掉,尽可能单纯、概括地将景物展现出来,让雕刻作品愈加鲜明,从而体现出虚实意境的境界。而拼凑、凌乱的景物,是无法构成统一、和谐及具有特色的作品,因而也就不具备动人的虚实意境。
事实上,每位雕刻家都在雕刻中营造意境,在不断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让每块精美的寿山石充满诗韵、情韵。雕刻者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雕刻高手,不仅需要高超、精湛的雕刻技艺,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艺术修养,比如,历史典故、千古绝句、散文名篇等均是需要涉及的知识内容,只有让美石、诗词意境和精工相结合,才能雕刻出富有诗意、潇洒超脱的作品。笔者经过多年艺术实践,通过不断地尝试,依据寿山石自然纹理进行雕刻,展示出世间万物、体现出虚实意境,常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通过这种尝试,不但给提高寿山石的价值开辟出一条新路子,而且让寿山石雕作品更具浓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气息。
要在寿山石雕刻创作中形成虚实意境,必须同时兼顾雕刻者的艺术创作与观赏者的鉴赏评判这两个方面。只有雕刻者在雕刻创作过程中创造出意境,才能让观赏者有心驰神往之感,但是观赏者感知意境并非被动的,与他们的学识、情感及文化修养密切相关,因此雕刻者创作作品的意境是雕刻者经过主观观察后与社会、自然物象及欣赏者共同构建的审美空间,缺一不可,而且产生意境还必须依赖民族的审美传统和审美心理,因在中国这种意象已经沉淀了上千年,当看到这种意象,观赏者就会产生民族情感,自然这种情况组成的意境就具有历史感和民族性。
寿山石雕刻创作的形式特征不仅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既是想象的又是形象的。因此,寿山石雕刻作品既具备特定的直接性和确定性,又具备想象的开阔性、流动性及深刻性。其实体部分以材料的质地、色彩、形态、结构体现,同时还蕴含概括性较强的虚境,即为雕刻作品中颇难捉摸、不确定的那部分,可以说具有神秘灵感。这种神秘感以虚、隐、无、空的形式融入雕刻创作中,其虚不仅指雕刻作品的表现形式、肌理和概念,还包含了丰富的艺术情趣和间接形象,体现出艺术氛围的虚。在创作寿山石雕刻作品过程中,假如缺少意境中的虚,不但会变得浅显、直白,还会让人感到意蕴不足,从而削弱雕刻作品的审美价值,并会因一览无余而限制观赏者的自由联想,从而丢失雕刻作品的美感。
意境是寿山石雕刻作品的精髓,是中国艺术独特的气质。只有这些虚实特征互相交融,才能真正形成完美的意境,从而使观赏者直观地感受到寿山石作品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