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郑 滢
泉州金苍绣技艺,又称“金葱绣”,是福建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也是古老且极具地域与宗教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以其装饰表现手法多样而闻名于世,其中以浮雕立体效果最具特色。
笔者在对闽南刺绣开展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在泉州市金苍绣传承人黄明霞与木偶头雕刻传承人江东林的引荐下,
有幸在富美宫见到一件极为精致的神伞,这件作品不但刺绣精美,而且保存良好、来历明确 ,是研究闽南传统金苍绣的绝佳素材。
泉州富美宫现位于泉州南门水巷末端,临近晋江下游富美渡头。富美宫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原址在富美古渡头旁,主祀西汉名臣萧望之太傅,配祀文武尊王及王爷二十四尊。于道光年间重修,但因旧址年限太久,修缮无力,于清朝光绪年间移建现址,“民国”二十五年重新扩建。富美宫原为地方保护神寺院,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泉州唯一的“王爷行宫”,被称为“泉郡王爷庙总摄司”,分灵遍及我国的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其中台湾就多达2000多处。主祀萧望之太傅泉州当地称他为“萧阿爷”,故而泉州富美宫也称为“阿爷宫”。
图1:富美宫神伞
明代中后期,泉州曾因屡遭各种灾害,尤其是瘟疫肆虐,于是民间纷纷建立小祠,泉州民间传说萧王爷每每显灵于临江临海处,泉州人便常在临水处祭祀萧王爷,并献以公羊一只,以示礼重,祈求王爷赏善罚恶,司瘟驱灾,降灾赐福。另外,传说萧王爷生前对母亲孝敬有加,常用公羊载母亲外出散心,因此泉州人饲公羊以敬萧王爷,在富美宫外巷子里圈养公羊,久而久之便被人称作“羊公巷”。建庙以来,富美宫一直扮演着泉州祀奉“王爷”类神明之铺境“联谊”活动主持单位的角色。泉州民间王爷崇拜由来已久,而富美宫则临于各庙之上,素有“泉郡王爷行宫”之称。富美宫自古以来,与渡头的商舶、商家、商行、商郊、桔帮以及政府的海关、税行、军官等关系十分密切,古代富美宫甚至直接参与商业经济活动,还拥有自己的不动产,设商行、公馆,盈利归富美宫所有。富美宫之所以“独特”,在于它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除了地方交通及经济繁荣之外,公庙本身也有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使得泉州富美宫繁荣发展、经久不衰。
笔者通过对泉州市金苍绣传承人黄明霞女士访谈了解到,她曾为泉州富美宫制作过一把神伞,在黄女士和泉州市木偶头雕刻传承人江东林的帮助和引荐下,在泉州富美宫得幸见到这把神伞(图1)。
访谈中黄女士提到,自1986年她与已故的先生从泉州刺绣厂离开之后,两人一绣一画在家中开始独立接刺绣订单,并与泉州富美宫开始合作。因当时有许多台湾进香团来庙中朝拜、捐款,故而来自富美宫的订单骤增,其中多是用于回赠台湾友人,也有部分庙宇用品,其中便包括这把神伞。据黄女士回忆,独立制作之后,她主要负责绣制工作,而她的先生负责绘制绣稿、采购、联系寺院等杂事,因此自从她先生故去之后,对于当时神伞造价这方面事务便无从知晓,只记得神伞大约花费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绣制。笔者在后续访谈中了解到,现在订制长约1.2米、宽约1米的桌围,造价在1200元左右。富美宫神伞分为三层圆筒状,直径大约1米,伞面高约1.5米,工艺更为复杂,材料使用更多,因而类比桌围造价,换算现在的物价推断,神伞绣面造价大约在6000元人民币以上(不包括伞架部分)。
据宫中主事说:“此时正值春节期间,富美宫的凉伞还在使用中,如果不是这个时间前来拜访,是万万不能拿出给外人展示的。”在给笔者展示神伞时,主事告诫笔者不可随意触摸神伞,神伞只有在“萧阿爷”神像出行时才会用到,是神明身份贵重的体现。一年之中神伞不过使用一两次,主要是在春节期间(包括元宵)、王爷寿辰这样的日子,其余时间都收在库房中。金苍绣品珍贵,不能水洗,不可日晒雨淋,因此存放神伞的库房中必须满足清洁、干燥、避光的环境,并由管理员进行日常养护、掸灰等,故而神伞历经30~40年,依然色泽艳丽、保存良好。
金苍绣品保存的难度大,因此大部分民国之前保留的老绣件出现色泽暗淡、绣线绷脱等问题,损伤太多;而富美宫神伞作为新时期的老绣件,在保存技术、刺绣材料上进行了各方面改进,有其特别的欣赏、收藏价值,并且来源上亦可追溯,有利于研究。泉州地区宗教信仰虔诚,神伞作为重要宗教用品,制作上必定全身心投入,并且信徒们愿意捐助,从而促成各类宗教用品制作工艺技巧上的飞跃。富美宫作为闽台地区重要的王爷信俗寺院,对宗教用品制作工艺要求更高,并且老绣工在刺绣精细度、难度上,是年轻绣工难以相比的。因此,富美宫神伞在其形制、纹样、针法等工艺特色上,全面展现了金苍绣品所特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具有其特别的研究价值。
神伞是殿堂庙宇中不可或缺的“神物”之一。在神宫、寺院主祀神像出行时,由一男丁持立于神像侧后方,以示神像威仪。
神伞不同于闽南民间信俗活动中的凉伞,凉伞虽源于神伞,形制上无太大差异,但凉伞主要用于表演,故而体量轻盈小巧,便于表演者持立舞动。而神伞与辇伞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神伞在用材和装饰上体现了民众信仰以及赋予神明至高无上的权威;而辇伞用于皇家辇车,是对于皇权至高无上的敬畏。但两者所体现的民间对于至高无上权利的崇敬思想是一致的。
泉州神伞规制一般为三层,最上层绣该庙宇的名称;中层绣“财子寿”或者“八仙过海”;底层绣龙凤。富美宫中的神伞亦是按照这一形制绣制,神伞总高约2米左右,宽幅约1米左右。以橙、黄、绿、蓝为主的厚缎作底布进行绣制,再用黄色棉布做内里,下方配合橙色和黄色的流苏。(图2)
神伞顶层用金线以垫凸绣的手法绣上“泉郡富美宫”,字体边缘用黑色粗涤纶线圈边,并将每个字置于棱格之中。
神伞中间层绣以“八仙过海”图。不同于常见的使用法器过海的八仙图,闽台地区主要以“坐骑八仙”的形象出现。富美宫神伞上的八仙手持法器,乘坐飞禽走兽过海,其中何仙姑的坐骑是朱雀、蓝采和骑羊、吕洞宾骑马、张果老骑驴、铁拐李骑老虎、汉钟离骑麒麟、韩湘子骑象、曹国舅骑龙马,以示八仙神通广大。仙人们用金线以垫凸绣塑造金身,坐骑则是使用银线,并用蓝线包裹轮廓,而何仙姑的朱雀在头部、翅膀、足部、尾部用平针绣,结合不同颜色来展现朱雀翎羽变幻斑斓。空白处绣以大量卷云纹和缠枝牡丹纹,配合下方不同颜色的海浪纹,基本是由内而外、由深到浅、从固有色到白色做纹样颜色渐变。(图3)
神伞底层绣着“双龙戏珠”,双龙造型生动活泼,垫凸绣所呈现的立体感,以及在龙脊、龙须的尾部,使用松动的绒毛作装饰,宛如两条真龙跃然神伞之上;神龙配合下方“江水海牙”纹,海水翻腾,描绘一幅“海上龙戏珠”的壮阔之景。底层主要采用连续纹样的方式绣制,以“双龙戏珠”“江水海牙”为一个组合,进行循环绣制。(图4)
除此之外,神伞每一层大量使用了缠枝纹和卷云纹进行空白处的装饰,整体布局上满而不乱,秀而不抢。其底部使用绿色、蓝色厚缎封边。绿色缎条上的钉子不仅是为了装饰,还可以通过增加边缘的重量使神伞更有垂坠感。
图2
图3
闽地刺绣讲究刺绣所绣必有意,意必吉祥。神伞上的绣样是信众们对所信仰的神明的祈愿,泉州当地信奉富美宫主祀萧王爷,认为萧王爷每每显灵于临水处,保佑一方土地免于战乱灾害,庇佑信众们家庭和美、子孙孝顺,因而神伞中大量使用了海洋元素。另外,受到泉州海洋文化的影响,多是出海游子,“坐骑八仙”图亦有祈求萧王爷保佑游子一路平安、顺风顺水之意。
神伞上随处可见的各式缠枝纹,又名“万寿藤”,起源于佛教装饰纹样中的忍冬纹,东汉时期随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在本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融入、演化。缠枝纹并不以单一植物为原型,而是概括、凝结了大部分植物枝叶特点,如同传统龙凤纹一样,集各种基本形态于一身。盘旋环绕的花叶枝蔓,取祥云之态,凝佛物之神,优雅并具有形式美。神伞中的缠枝纹也寄托着泉州人民向王爷祈求世代平安的美好愿望。
神伞绣制所用的针法是泉州金苍绣中的经典技法——垫凸绣、圈金绣、平针绣。与其他绣种不同,金葱线较粗,并不是穿在针上进行绣制,而是将金葱线按照事先印好的图案盘好,并用红丝线固定。
垫凸绣又称盘金苍凸绣,是宫名、“坐骑八仙”以及“双龙戏珠”这些凸出部分图样使用的主要针法。在金苍绣中,为达到美观、突出重点的效果,图案中的视觉中心往往使用垫凸绣的针法来绣制,是金苍绣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技法。对应的图案根据需要缝上棉花团,必须做到凸面的平整对称。在棉花团上,4根金葱线并行,相隔5毫米左右用红线固定一处,盘出具体物像,金葱线必须完全覆盖棉花团。(图5)
图4
图5
垫凸绣不仅需要刺绣技巧,还需要防止棉花团在堆砌的过程中造型出错的问题;每个造型棉花团的用量也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在固定金葱线时还需注意排列需整齐、紧密、结实;在金葱线剩下两三厘米时,下一根接续的金葱线需要提前“参与”钉金过程,这样前后两根线才能做到无缝连接。垫凸绣看似步骤简单,其实绣制过程最为繁杂,在神伞绣制中也最费工。垫凸绣的使用与绘画原理类同,突出主体物,使整个绣面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另外,金线配合隆起的立体效果,在光线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从而吸引欣赏者的眼球。
除了这些使用垫凸绣的纹样,其余平面纹样基本是由平针绣和圈金绣配合完成的。先根据图样,使用丝线用平针绣技法绣出各类纹样,再以金葱线沿图案轮廓绣制,金葱线必须两根并行,每隔2~5毫米使用红线固定一处。神伞上的缠枝纹、卷云纹、山石水纹、江水海牙,皆是以平针配合圈金绣进行绣制。
圈金绣,顾名思义,是使用金葱线勾勒纹样边缘的一种刺绣技法、表现形式。泉州地区的平针绣喜用艳丽的颜色进行绣制,或是渐变,或是撞色,或是同区域使用不同的颜色,而圈金绣可以起到很好的隔断调整作用,使整体绣面不至于颜色杂乱、造型散乱。另外,圈金绣纹样低调而不失华丽,与垫凸绣配合最为合适。
神伞中平针绣针法排布方式众多,不同纹样使用不同的针法进行绣制,如“江水海牙”、山石纹等使用的是齐针,针法排列均匀、平整;各类花朵多是使用套针,通过不同颜色的层层嵌套来表现色彩渐变;卷云纹则是使用抢针,由内而外、由深到浅进行绣制,层次分明。神伞颜色、针法、纹样之间搭配自如,由此可见,刺绣者刺绣功底之深厚,工艺之精巧。
据泉州市金苍绣传承人黄明霞女士介绍,圈金工艺是为了弥补平针绣的不足,用金葱线盖住不够平整的绣边。神伞有些部位因年久,露出金葱线底下的平针绣的边缘,尚且平整,可见绣制用心。
金苍绣历史悠久,相传唐朝时期的蹙金绣便是金苍绣的前身。自宋朝开始便有金苍绣的记载,宋朝的泉州被誉为“泉南佛国”,宗教活动之兴盛,庙堂用品之繁多,给金苍绣技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环境。明清时期是金苍绣发展的又一鼎盛时期,成为绣制朝服补子的重要技法之一,并且大量应用于梨园服饰和日常衣着服饰上。直至现代金苍绣依然多见于宗教用品和木偶戏服绣制上。
富美宫神伞工艺精巧、保存完好,在纹样、颜色、针法搭配上应用巧妙,虽然历史算不上久远,但是作为新时期的老绣件,有其特有的文化传承价值,堪称近代以来金苍绣的经典之作。
神伞上的纹饰是泉州地区常见的经典纹样,在雕栏画栋、衣着服饰、各类宗教用品中均有体现,并且大量应用,部分纹样融合了佛教文化,这与泉州地区浓厚的宗教氛围有关。泉州地区保留的优秀的刺绣作品多见于宗教用品,绣样多以宗教形象为主。即便是自然意象的纹样,也同时兼具佛、道两教的风格。而正是这样的宗教文化环境成就了泉州刺绣发展的土壤,从而大力促进了泉州刺绣的发扬、传播。
金苍绣中多见人物纹——神伞中有八仙,桌围使用财子寿,各类服饰中也常有各类人物纹出现。人物不论是绘画或者雕塑都是相当复杂的,在刺绣中,由于布面拉伸、针法应用等影响,人物纹需要时时刻刻注意造型,尤其是使用垫凸绣,难度会更大。神伞中的人物纹生动传神、动态不一,还需配合神兽变化坐姿,对于画稿、绣工的技艺要求都是极高的。
富美宫神伞中立体纹样部分,除宫名外,大面积使用金线进行绣制。在神伞的平面纹样部分,常在同一部位使用多种颜色进行绣制,如“缠枝花”中的叶子,几乎每一片都以黄色、白色、蓝色、绿色等进行交叠绣制,以表现叶子在光线照射下的不同颜色(图6)。在花纹、卷云纹绣制上,进行由内而外、由深到浅的颜色变化,利用针法排布使颜色过渡更为自然。
虽然以黄布为底,金线绣部分为主体,但纹样和布面色彩并没有出现同化;而其他平面纹样色彩艳丽且繁杂,也并未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颜色安排上艳而有序,圈金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联结不同纹饰的同时又将各个纹样内部进行隔断,同时又与凸绣部分呼应。而这些纹样装饰在普通人家的用品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只有在庙宇中才会使用,故而神伞整体色彩装饰上处处体现主祀神明的威仪、宗教文化的庄重和民众的崇拜。
神伞在绣制上并不局限于用丝线或是金葱线进行绣制,而是使用多种材质对不同部位进行不同形式上的表达。在第三层龙纹上的表现最为典型,龙背的绒毛、龙须、龙眼都不是单纯地进行绣制,而是利用各种材料和刺绣进行结合,使其更加生动。表达形式多样化是泉州刺绣不同于许多地区刺绣的一大特点。
金苍绣的针法多样,金线绣针法自然不只是神伞中使用的几种,还包括“菠萝凸”“龙鳞迭甲”“三叠针”“过桥针”等,而这些针法是基于垫凸绣和圈金绣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通过改变棉花垫的位置、方式,从而对针法的排布进行变化。可以说,垫凸绣和圈金绣是金苍绣的基础针法,涵盖了金苍绣针法的精髓,也是富美宫神伞上的主要针法。
图6
“泉郡富美宫”神伞是泉州地区十分珍贵的一把神伞模版,除了样式华丽精致外,还极具收藏价值。神伞上的绣样和色彩搭配在泉州刺绣装饰中堪称经典,饱含浓厚的宗教艺术情调。神伞上所体现的精致的刺绣工艺,传达出宗教文化的庄重以及信徒们极其虔诚的信仰。正是这样的宗教文化氛围,促进了金苍绣的繁荣发展,督促着绣工们不断磨炼技艺,练就一双巧手。神伞所反映的不只是神坛之上遥不可及的形象,也是传统工艺与民俗生活互动的一种展示。泉州金苍绣作为福建地区重要的传统工艺,绵延千年的技艺承载着重要的文化内涵,透露着泉州民众的生活习惯、审美方式、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