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体能培养策略研究

2020-11-19 06:49:02唐长青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11期
关键词:耐力体能训练身体

唐长青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1],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一环。高职教育相较于本科教育而言,更重视学生实用性技能的培养,其培育出的技能型人才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工作节奏日益加快,任务强度逐渐增大,工作压力持续上升,调查显示很多岗位的工作人员长期处在体力透支和精神紧张的状态中,逐渐出现工作倦怠和体质亚健康的情况,身体机能的不断下降导致职业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职业人员的工作与生活质量。为了改变现状,高职需要依托信息化科技方法开展针对岗位工作职业体能的培养,强健学生体魄,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工作能力。

1 利用信息化教学培养职业体能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知识和技能体系的特征,大多数在技能型和应用型岗位工作。该类岗位往往需要有较强的身体素质才能应对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因此,如果不对高职院校中学生进行体能培养,其很可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满足高强度工作的需要。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以后的身体素质能否满足岗位需要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许多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反馈,技能型岗位中大多数属于服务型岗位和生产型岗位,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在工作时间方面相较于其他工作种类而言整体较长。因此,在上班时间太长和劳动强度加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毕业生体能长期处于透支状态,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感到身心疲惫不堪。在该种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会由于不能应对繁重的岗位工作而辞职。从上述调研结果来看,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进行体能训练尤为关键和重要,体能训练应当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一环。传统体能训练方式与当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契合程度不高。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大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体能训练与培养。因此,新时代高职学生毕业后想要尽快适应工作强度和环境,就必须不断提高体质水平及在不良工作环境状态下的耐受力与适应能力。

2 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重竞技实践轻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上有偏差,重视体育竞技动作技术实践教学,强调以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战术和竞赛为中心,忽略利用信息化科技强大的功能进行辅助教学,使 “兴趣体育” 和 “健康第一” 的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笔者认为,该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问题和弊端: 第一,对于学生体能素质的提升不明显,体能教育效果有待提升。在该种教育模式下,强调以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战术和竞赛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会导致接受教育群体不全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进行体能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体能素质满足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但是,其以技战术和竞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特征上来看无法在高职院校内全面铺开。第二,重视体育竞技动作技术实践教学的教学效率较低。虽然重视体育竞技动作技术实践教学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身体体能素质,但是对于学生体能提升的效率较差,与提升学生基本体能的教学目标契合性较低。

2)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体能教学针对性不强,缺乏高效性。高职院校中其他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同样,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不同,其在毕业后也有不同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在对学生体能素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也应当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不同进行专业化训练,这样才能使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能素质满足日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就目前高职教育的体能训练情况而言,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所传授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围绕着今后说从事岗位工作所需的体能进行。高职体育课程需要以职业岗位体能训练为中心,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教学,高效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以提高其职业能力成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3)高职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方式单一。现在的高职体育成绩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的运动技能成绩为主,该种体能训练模式具有以下问题: 第一,这种评价具有较大的片面性,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身体运动素质好的学生即使不努力学习和锻炼,体育测试也可以及格或达标,甚至得到较好的成绩,体质差的学生即使再刻苦也可能不及格或不达标,这样会挫伤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该种体能评价模式针对性不强,无法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日后从事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安排训练方式,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因此,该种评价模式不符合实际需求。第三,高职院校在依托统一的成绩评定方式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评定时,可能会出现体测成绩与学生体能状况不匹配的情况。高职院校统一的体育成绩评定模式是适用于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评定模式,其中测定的项目是固定的,除了中长跑是对学生身体耐力的测定以外,其他项目均不含对身体耐力的测定。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以后,如果从事劳动强度较高的工作,对于身体耐力的需要则更高。因此,在现行体育成绩评定模式下,可能会出现体测成绩与学生体能状况不匹配的情况,不利于反映学生的真实体能水平。

3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体能教学发展策略

3.1 高校必须重视信息化背景下的职业体能教学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以职业体能教学为中心[2],利用信息化现代教学方式把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质健康测试运动项目教学融入职业体能教学中。高职院校必须保证体育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课时数,修改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制定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学习培训计划。具体而言,应当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改变目前重视体育竞技动作技术实践教学,强调以传授体育运动知识、技战术和竞赛为中心的体育课程教育模式,在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标准和要求下,各高职院校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贯彻 “兴趣体育” 和 “健康第一” 的体育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在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和相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要增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使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体能素质满足日后工作岗位的需要。优化目前的体育教育模式,建立信息技术支持背景下的以耐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推动体能耐力训练在高职院校内全面铺开,覆盖全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第二,建立信息技术支持背景下的多元化体育教育模式。不仅要重视体育竞技动作技术实践教学,也要有针对性地引入其他体能训练方式,使教学活动中的训练内容和效果与学生工作后的岗位相互契合。

3.2 利用信息化教学帮助基础职业体能课开展

1)利用网络平台监督和促进学生身体基本素质的锻炼,达到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统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和成绩,反馈给教师、家长和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所需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韧和灵敏等基本素质[3],因为速度是身体进行短时间快速移动的能力,耐力是身体长时间活动的能力,力量是身体在活动中抵抗外部阻力的能力,柔韧是身体活动范围和肌肉松弛程度,灵敏是身体在活动中快速应变的能力。进行50 m 和100 m 跑等反复练习提高身体速度素质,进行800 m 和1 000 m 跑等反复练习提高身体耐力素质,男生进行引体向上、女生进行仰卧起坐等反复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进行坐位体前屈等反复练习提高身体柔韧素质,进行5 m 三向折返跑等反复练习提高灵敏素质,保证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要求。

2)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开展运动损伤预防课。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传授预防损伤方法和急救措施,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运动损伤原理,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职业体能。注重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坚持运动强度循序渐进的原则,准备活动要做充分,学会自我保护,如突然摔倒时,迅速屈肘低头,团身向前滚动。

3)利用信息化教学和软件促使健康生活习惯养成课开展。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课是教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养成好的习惯。当前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令人担忧,如饮食和休息不规律,酗酒抽烟现象经常发生等。利用信息化多媒体开展健康生活养成课教学,比如手机APP 等运动软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调整方法,促使高职学生逐步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3.3 利用信息化教学做好职业体能靶向训练

1)利用信息化虚拟设备,根据职业工作的岗位身体姿势特点开展教学。利用信息化虚拟设备,把体育运动项目对身体的作用与职业体能提高结合起来,针对岗位工作体能需求开展体育教学。如虚拟模仿静态坐姿类文秘、会计、计算机等职业,针对开展颈部和手臂及腰背肌肉等静动性耐力、动作的准确性和手指的灵活性、集中注意力和迅速反应力,通过一些太极拳、加速跑、耐久跑和体操倒立等运动项目辅助练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虚拟模仿静态站姿类护理、航空和酒店服务等职业,针对开展平衡能力、腰腹和下肢力量等体育教学,通过一些球类、倒立、耐力跑和仰卧起坐等运动项目辅助练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虚拟模仿园林、市场营销和旅游等职业,针对开展耐力、腰腹和腿部力量等体育教学,通过一些球类比赛、耐力跑、定向越野、障碍跑等运动项目辅助练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虚拟模仿工厂操作类模具、电子和汽车制造等职业,针对开展上肢力量、肩带、躯干和脚掌力量等体育教学,通过一些俯卧撑、体操平衡等运动项目辅助练习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利用信息化教学开展职业病预防课。职业病预防涉及医学专业课,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能更细致、清楚地了解职业病的预防,根据专业有针对性地学习职业病预防,提高教学效果,明白工种的特点。应加强与职业技能操作相关的职业体能训练,做一些交替与对称的动作,以预防或矫正身体的畸形发展,防止职业病的产生。懂得如果持久固定某种工作姿势,用力的那部分机体经常活动,其他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效锻炼,从而容易酿成肌肉酸痛,形成身体畸形。

3)利用信息化教学开展保健康复课。保健康复课专业性强,信息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保健按摩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掌握保健按摩知识可以在工作岗位上缓解机体紧张,消除工作疲劳,有效阻止职业病的形成,促进职业人员身体健康。

4)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完善评价体系。完善高职体育课的评价体系[4],建立网上评价模式,可以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学习过程的表现、体育技能掌握程度、职业体能等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5)构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发展与评价模式。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创新高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体能教学发展模式(见图1),其比较科学和全面地体现了高职体育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培养过程。

在评价方式优化方面,改变目前高职体育成绩评价以学生运动技能成绩为主的模式。具体应当进行如下优化和安排: 第一,增强评价模式的全面性,全面体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能状况。促使身体运动素质好的学生保持学习和锻炼,使体质差的学生保持体育学习积极性并不断提升体能水平。第二,增强评价模式的针对性。推动体育教学工作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日后从事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安排训练方式,使训练效果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第三,增强体测成绩对学生体能状况的真实反映程度。除了利用中长跑项目对学生身体耐力进行测定以外,增设其他对测定身体耐力的项目,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毕业以后从事强度较高体育劳动的需要。

图1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职业体能发展模式

4 结束语

高职学生职业体能的发展是一项综合工程,学校要提供信息化网络平台教学条件,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要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高职体育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发展职业体能,体现高职体育教育的特点,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猜你喜欢
耐力体能训练身体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今日消防(2022年2期)2022-04-15 21:47:15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冰雪运动(2019年1期)2019-07-22 03:37:28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车迷(2017年10期)2018-01-18 02:10:57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身体力“形”
健康女性(2016年2期)2016-03-11 09:39:54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