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杨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桃李学校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普遍的年龄在十二岁到十五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是逻辑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数学思想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始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以及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分析或者小组讨论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陈旧,教学的方式也单一化,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为学生讲述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更强,其实并非如此,学习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的内化与吸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的讲解,那么学生就会对枯燥的学习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就难以得到显著的提升。此外,虽然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下,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为学生传递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数学思想的渗透性不强,学生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将其灵活的使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而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探究意识的提升。
1.有效融合数学史。数学思想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以及解决问题,数学思想是通过多次的实践以及证明才总结出来,并在不断的使用中得以完善和改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数学的发展或者数学知识的演变等方面的内容,那么学生的数学思想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明确数学的根本和源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的融合数学史,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数学的内涵和价值,并在很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和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将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勾股定理的发现、发展以及完善的过程,早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勾股定理就已经被发现和使用,当时的人们使用勾三股四弦五(32+42=52)解决了很多三角形问题,也通过其研制了很多生活用品等,学生通过对数学历史的了解,更容易对数学探究产生强烈的兴趣,也有利于对数学思想的渗透。
2.在数学概念、公式中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初中数学概念和公式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性知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先将数学概念或者公式强行记忆下来,然后使用大量具有重复性的练习进行巩固,这种方式不仅枯燥,即使学生暂时记住了公式,也难以灵活的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更难以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在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学习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记忆并应用公式。例如在学习“绝对数”与“绝对值”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探究两个相反数到原点的距离,逐渐引出绝对数的概念,并借助“绝对数”探究出“绝对值”的概念,教师先让学生在数轴上画出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并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文字性的概念。通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我的探究和思考,学生对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学习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并为后期的数学概念以及公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利用实践活动理解数学方法。数学与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仅仅为学生讲解数学理论性的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汲取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数学方法灵活应用,进而解决同一类型的数学问题,并巩固了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够使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并分析实际问题,从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数学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首先应该让学生实际测量水杯的直径、碗口的直径以及其他圆形物体的直径等,然后在课堂上将学生测量的数据作为学习“圆的面积”知识的基础,再借助推导过程计算圆的面积;在圆面积推导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S=πr²,其与C=2πr之间的区别,这样学生就能充分的融入到数学公式的推导与试验中,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优化了数学课堂形式,通过实际的动手测量与思考,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以提高,能够巧妙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这种先让学生进行实践,再导入数学知识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目标和新要求,传统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已经难以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符合,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和方式,将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有效的渗透到教学环节中,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应用中。另外,教师应该借助数学史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避免灌输式的讲解,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