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数坡翁

2020-11-19 01:47俞莹byYuYing
宝藏 2020年10期
关键词:特展赏石奇石

文/俞莹 by Yu Ying

“千古风流人物”特展内景

故宫博物院年度大展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自9 月1 日开幕之后,可谓人潮如涌,众口称赞。展览共分四个单元:胜事传说夸友朋,苏子作诗如见画,我书意造本无法,人间有味是清欢,荟萃了故宫所藏76 件(套)文物精品(另外天津博物馆借展2 件),其中包含了故宫博物院藏所有的苏东坡法书真迹,较为全面地展现了这位“千古风流人物”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风范。

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在英文版《苏东坡传》中曾经说过:“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确实,苏东坡是一位极为罕见的“全才”。他还是一位赏石家。苏东坡可能是历代诗人中咏石之作最多的一位,四川眉山市观赏石协会编有《东坡赏石诗文集粹》一书,收录了苏东坡平生所作的赏石诗文(包括砚铭)共百余首。此次特展,就有数件与赏石有关的文物,值得一提。

“千古风流人物”特展中,明代李宗谟《东坡先生懿迹图》,以白描手法表现了苏轼生平的十三则故事,画中苏轼的形象颇具生活气息。其中有一则题跋写道:“先生于所居纱榖行宅与群儿凿地为戏,隙泥中得异石,扣之铿然有声,因琢为研,作铭以识之。时先生殆十二岁矣。”

这段故事,在苏东坡《天石砚铭(并叙)》中有记述,当时苏东坡觅得了一方鱼状的浅碧色奇石,石肤温润,表里布满细小银星,试作为砚十分发墨,苏东坡父亲认为是一方“天砚”,有文曲星之祥兆,定做了砚盒,赠给了苏东坡。苏东坡视为宝贝,伴其大半生,后来转赠给了儿子苏迨和苏过,并作有一首砚铭:“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明代李宗谟《东坡先生懿迹图》之一

清代黄慎《东坡玩砚图》

清代郎世宁《平安春信图》(局部),有雨花石盆供

这次特展中,一幅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黄慎的《东坡玩砚图》,是流传甚广的描绘苏东坡事迹的经典画作,上面的题跋就是节录自苏东坡《天石砚铭(并叙)》的一部分内容。

天砚其实就是天然奇石移用作砚台,这也是苏东坡最早收藏的一方赏石,想必对于其后来的赏石经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天砚也成为了砚台的一种样式,所谓“东坡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研,后人寻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南宋《端溪砚谱》)。高似孙《砚笺》(卷一)在砚图样式中,就收录了“天砚”。

就像“天砚”一样,苏东坡的很多赏石活动都有开创性,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他有一方“小有洞天”的奇石(一说为灵璧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炉,引数窍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烟云满岫”(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怪石辨》)。宋代赏石底座流行盆座(铜、石、瓷质),木座之置一般认为在明代才开始出现,苏东坡为赏石配(漆木)座,也是一种首创。这方赏石,后来归其弟子黄庭坚收藏。

清代钱维城《画雪浪石并书乾隆帝雪浪石记》之前雪浪石

清代钱维城《画雪浪石并书乾隆帝雪浪石记》之后雪浪石

清代钱维城《画雪浪石并书乾隆帝雪浪石记》之“御制雪浪石记”

苏东坡被贬黄州的时候,曾经亲自搜采了一些长江岸边的玛瑙石子,以古铜盆清水以养,并寄赠好友佛印和尚以及参寥子作供,他写下了前、后《怪石供》,并强调指出,以石头作供于禅僧,是他的创举。后世将清供之石称之为供石,实起始于此。之前,黄州石并没有入赏石家的法眼,一如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所称:“顷因东坡先生以饼饵易于小儿,得大小百余枚,作怪石供,以遗佛印,后遂为士大夫所采玩。”纹理卵石清水供赏的方式,可能也是由苏东坡首倡,因为当时像雨花石(时称“六合石”)一类纹彩斑斓的卵石,也不过是雕琢成器玩供赏之。五百多年后,清初诗人、书画家、收藏家宋荦任湖广黄州通判,仰慕苏东坡之名,在当地觅得上品黄州石十六枚,各具形象,置于水晶盆中供养,作有《怪石赞》一文叙之。

“千古风流人物”特展上,一件清廷词臣画家钱维城《画雪浪石并书乾隆帝雪浪石记》(纵28 厘米,横190 厘米),是未曾发表展示过的一幅画石卷,上面有乾隆、嘉庆、宣统的收藏印,卷首还有乾隆题引首“超以象外”。画卷主体是两方奇石,即“旧储雪浪石”和“新得雪浪石”,又称前、后雪浪石。“前雪浪石”是苏东坡在元祐八年(1093 年)被贬定州知州时在衙署后花园所获,黑质白脉,中涵水纹,若隐若现一幅山水画卷,犹如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孙位、孙知微所画的水图,诗人命名为“雪浪石”,如获至宝,以曲阳汉白玉石琢芙蓉盆盛之,并作诗文纪之,刻铭于盆沿,并作《雪浪斋铭》。

至于“后雪浪石”,系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春赵州刺史李文耀在临城掘得的一方太湖石,玲珑多孔,上刻“雪浪”二字。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报朝廷欲把奇石运到京城,清高宗认定是好事者所为,下令把“后雪浪石”运往定州,与苏东坡的“雪浪石”(“前雪浪石”)相伴,写下了《御制雪浪石记》,并御题“后雪浪石”刻于石上,命画家张若澄绘其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题诗其上。

清代张若澄《后雪浪石》及乾隆御题

清代张若霭《雪浪石图》及乾隆御题

雪浪石

原来,“前雪浪石”是乾隆让画家张若霭作的画(《雪浪石图》今藏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张若霭是张若澄的兄长,两人是名臣张廷玉之子。乾隆十一年(1746 年)初冬,张若霭随乾隆西巡过定州,乾隆没有去观瞻雪浪石,便让他绘制此石回宫以作纪念。张若霭后来因病回京,不久病卒,时年仅34 岁。20 年后,乾隆让他亲弟张若澄作“后雪浪石”图,也是一种因缘,所以,乾隆赋诗中有“若霭昔图石,谓已传其神。今复雪浪出,难唤泉下人”的感慨。

钱维城《画雪浪石并书乾隆帝雪浪石记》除了两方奇石的图绘之外,还有画家以苏东坡书风录写的乾隆“御制雪浪石记”一文和后跋,没有落款时间。“御制雪浪石记”作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所以,这幅画卷应该在该年及以后。而且画上的前、后雪浪石,似乎是取样于张若霭、张若澄兄弟的两幅画,特别是“后雪浪石”。至于“前雪浪石”,与张若霭所绘稍有差异,与原物更加接近。不过,很可能他没有到定州看过实物,所以根据张氏兄弟的画石以及有关赋诗内容而作,两石合成一体,加上“御制雪浪石记”一文,书画合璧,以便乾隆随时随地观赏,也像是奉旨而作。

雪浪石无疑是古代知名度最高的赏石之一(今址为定州武警8640 部队医院后花园),围绕这方奇石的古代诗文有近百篇之多,其中乾隆就有27 首,前后时间跨越了40 多年,可见,乾隆对于苏东坡和雪浪石十分留意。定州《历史文化丛书》刊有《雪浪石》一书(谢飞、夏文峰编著,文物出版社2018 年11 月版),汇辑了历代有关雪浪石的诗文、碑刻和图绘等,资料十分详实丰富。不过,这幅《画雪浪石并书乾隆帝雪浪石记》未在其中,编者云:“因不见钱维城绘《前、后雪浪石图》(即此作)画本,画面详情不得而知。”

雪浪石是一种片麻岩,广泛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片麻岩地区的河谷里。至今在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阜平雪浪谷等地均产,体型较大,石面平滑,黑质白纹,颇多山水画意。南宋杜绾《云林石谱》有“雪浪石”一则:“中山府土中出石,色灰黑,燥而无声,混然成质。其纹多白脉笼络,如披麻旋绕委曲之势。东坡顷帅中山,置一石置于燕处,目之为‘雪浪石’。”如今雪浪石之名,也是沿袭了苏东坡当年的称谓。

雪浪石这方名石的图纹,在古人看来其实也很一般,如明末镏绩在《霏雪录》中提到,“石实无他奇,徒以见赏坡公,侈美千载,物亦有天幸焉。”清初诗人王士禛曾目睹过雪浪石,也有相同见解。还是清高宗在乾隆十五年(1750 年)《再题雪浪石》诗中写的最为直白;“炮石(指雪浪石)才一拳,底是难得货。玉局(指苏东坡)能点金,顿使声价大。”

猜你喜欢
特展赏石奇石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新春特展《笔筒文化耀古今》在客博开展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山河岁月—崔晓东精品荣宝斋特展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中华奇石》2017年杂志征订火热进行中……
奇石欣赏
奇石连环画
特展的草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