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薇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带动职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和用人单位已不仅要求劳动者有完成现有岗位任务的胜任力,更要求劳动者有适应岗位迁移和就业方式不断变化的适应力。这种适应力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核心职业核心能力,它不是针对某种具体的职业或岗位的特定能力,而是指不论人们从事哪一种职业都离不开的一种通用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的合格就业者。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进行着多方面的改革和尝试,同时积极探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这些改革在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
不少高职院校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对接市场,探索专业与企业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开办校企合作和企业订单班等试点班,试点班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 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进行毕业设计,并最终按照相关职业资格进行考核。
部分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和举办行业专家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核心能力的讨论会,总结出具体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分解,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理论,并将这些职业核心能力按照不同的项目,整理成具体课程。然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核心能力制定课程标准,编制教材和讲义。在教学过程中,将职业资格要求贯穿其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技能竞赛中,以竞赛载体,考核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技能竞赛,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实战能力。
进行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库、微课开发与建设。借助新媒体资源,让课堂讨论向网络延伸。教学信息化手段日益丰富,不再停留在板书、投影仪的教学手段上。文字素材、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越来越丰富,教学信息载体越来越多样化,并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课程建设,还开设了课 程 QQ群和微信群。
通过上述改革,有效改变了原来落后的教学模式和僵硬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受到了就业单位一致好评。 尽管这些改革在培养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高职生在企业实习时只能从事初级岗位的工作,企业短期内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无法进行考核。课程改革过分注重专业能力,特别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没有足够重视。
2.缺少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师资队伍。
专业教学按照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课程教学。每个教师各司其职,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与评价。大多数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有意识地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3.高职生缺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意识。
由于职业核心能力属于“软技能”,不可能像专业能力那样立竿见影。因此,高职生往往缺乏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动意识。另外,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动性没有释放出来,这也导致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不足,如信息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不可能参与课程建设,由此丧失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机会。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高职院校只有不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校企合作方式,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才可以有效改变现有高职教育教学重视专业能力、轻视职业核心能力的不足等问题,有效提升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