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

2020-11-19 13:53:53黄章华赵雯钊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共同体思政

■黄 亮 黄章华 赵雯钊/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支撑我国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促进我国创新经济发展、强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在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工作视角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不仅能从学生工作角度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优化创新,还能进一步发挥教育共同体带头引领方面的作用,使高校教育实践中能对学生群体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施有效培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在高校教育中实现育人育才的目标。

一、学生工作视野下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和建设意义

对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进行简单的分析,能看出其主要是将思政教育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学生认知模式构建的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大思政改革理念的作用下,基于学生工作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不仅能够促进思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有机结合,还能为学生工作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创造条件,进而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在创新思政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机制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在学习思政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习实训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进行有机整合,真正发挥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的重要作用,提升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1]。对学生工作视野下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意义进行深化解读,发现一方面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从不同的层面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高质量的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多维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能够实现对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丰富资源的支撑下对思政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校内实训等进行开发,也可以组织多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公益活动等,为学生深刻认识思想政治知识内容创造条件,进而逐步实现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将学生打造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2]。

二、高校学生工作中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主要路径

在对高校学生工作视野下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新时期为了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就要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有效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方案,进而优化教育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实效,保障学生实现个人成长目标,在毕业后能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改进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

高校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学生群体的支持,只有在组织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全方面激发学生对思政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参与思政知识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障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得以顺利推进[3]。因此从学生工作角度,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创新,促进情境教学、网络空间开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的有机整合,并对教学管理机制进行优化,确保在思政教学实践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元教学方式方法组合中对学生思政素养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对思政教育形成全新的认识。在将思政教育与学生工作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工作作为组织开展思政教育的载体,在学生工作中为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创造良好的平台,进而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如在学生工作中,为了配合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的要求,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并在志愿者类型的学生工作中探索思政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能对个人社会责任形成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能激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荣誉感,进而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主动为社会建设实现个人价值。

(二)突出学生思政教育主体地位

高校大学生群体是组织开展思政教育的主体,要想在学生工作中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思政工作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革新,从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培养需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角度对学生工作和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优化创新,进而真正实现学生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确保能逐渐从学生工作中完成对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4]。具体来说,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可以将学生精神思想的调查分析、学生情感需求的正确定位等作为重点,并以此为基础对思政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在教育实践中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从多角度给予学生精神思想层面的鼓励和关怀,使学生在职业发展方面的多元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进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在学生认知层面促进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健全和完善,保障高校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得到科学稳定的开展。

(三)重新整合思政教育主要内容

基于高校学生工作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一项相对重要的工作是按照学生工作的需要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规划,对高校思政教育资源实施优化配置,弥补传统学生工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进而形成更加完善的学生工作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体系。在对思政教育主要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整合的过程中,相关教育人员应该将思政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三观、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正确的政治思想等,因此要注意学生发展认知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教育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内容促进思政教育的科学合理推进[5]。在具体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可以综合分析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法治精神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社会适应力教育、就业指导教育等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融合,并通过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多元整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到对思想政治知识内容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使学生在参与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历程中能促进思政教育共同体的优化发展,为学生全面成长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夯实基础。

(四)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教学平台

网络时代背景下,从学生工作视角探索思政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应该正确认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主动针对思政教育网络平台进行开发和建设,进而为学生工作与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的有机融合创造条件,确保通过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对网络式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支撑学生工作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6]。在构建网络思政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微信软件、QQ 软件,将微信群、QQ 群等作为交流软件分享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在平台中进行互动交流,进而做到学生之间能够实现同步或者异步沟通,满足教师在多方面开展思政教育的需求,进而有效解决现有学生工作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到位的问题,突出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工作的视角对思政教育共同体的建设进行研究,能够通过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条件,进而逐步克服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各类型问题,真正在尊重学生主观意愿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思政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思政教育共同体建设作用得到系统的发挥,保障高校教育实践中人才综合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共同体思政
爱的共同体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44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