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庆琪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
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信息传播的载体,具有鲜明的工具性。语文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它的一部分重要核心素养的内容是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大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备课,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抓住课文中对培养语言文字能力有用的关键点和激发点,在此处着手。只有准确地找到文中的关键点和激发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才能有依托。但是,准确地寻找关键点和激发点的能力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语文素养是分不开的,拥有能准确快速地发现关键点和激发点的能力是语文教师一生的目标,同时这也离不开教师的努力。[1]
例如,在《秋天》的教学中,教师准确地抓住了关键点和激发点。在字词的教学方面,第一是让同学们认识和读会字,第二是根据字形发现规律,第三是理解字的意思。通过这种层层递进的关系来讲解字词,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同学们充分的理解字词的意思,使学生能清晰地将字词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抓住“片”这一个字,结合实例树叶的图片解读“一片树叶”让同学们细细品读“片”的含义,然后举“雪花,纸张”等例子来帮助学生对“片”的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运用“片”自己组词,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最后小组发言人回答问题,和同学们一起对于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最后联系语文园地一来巩固拓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点和激发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才能有持续不断地提高。
听、读、说、写四个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听懂和会读是能充分理解的基础,也是学生能说会写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文本表达的意思,才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说和写。
例如,在《秋天》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朗读课文,带领学生们正确认识字词的发音,她这节课的朗读工作做得特别到位。因为准确的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课文的学习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且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在巩固识字时,设置“开火车”环节,让同学们依次朗读句子,帮助同学理解生字词。在自然段朗读中,理解句子意思,出示句子“一片片叶子/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分层次朗读,读出停顿,通过同桌互读、点名朗读等方式来纠正发音。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和多种朗读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增加其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为目标,通过正确的朗读指导,来帮助学生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支架,让其听、读、说、写能力相辅相成的增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人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产生欲望,同时兴趣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能够化低效为高效。语言文字学习也是如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有效助力,也是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2]
第一,学会欣赏学生。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综合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真诚地表扬学生,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调度其积极性,如果不断否定学生就会挫伤他们表达的欲望和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的答案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大相径庭,对此,应该从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问题的理解方面着手,对他们的积极主动给出表扬。在《秋天》的教学中,教师一直面带微笑,用语温和,营造了一个温馨的课堂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同学们对于学习自然是充满兴趣的。第二,学会融入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和思维去看待和思考一些问题。孩子和成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着不同的观点,只有怀有一颗童心,以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才能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观点,走进他们的世界。在教学中,用学生的语言和他们沟通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表达和说的欲望,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经验,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注重实践,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