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

2020-11-19 06:31:24彭江林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专业课职业院校实训

■彭江林/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使得建筑工程项目数量与日俱增,这就给职业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前景也呈现出利好态势。在这一背景之下,许多职业院校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的同时,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到专业实训课堂,旨在为建筑装饰工程领域培养出“德、能、技兼备”的专业人才。

一、课程思政在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价值

(一)突显专业实训课的育人价值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在教育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各类职业院校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为了提高就业率,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些职业院校往往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专业课上面,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由于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对个人未来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而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既秉承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宗旨,同时也使学生在专业实训课当中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在社会实践岗位上将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助人为乐意识,为个人职业生涯取得辉煌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目前,社会各行各业亟需专业技术水平高、个人职业素养高、创造创新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尤其在近年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逐渐成为各大用人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发展宗旨,而多数职业院校在专业实训课当中,只注重专业技术的讲授,不能从学生的思想层面、精神层面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果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训课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安全规范操作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创造创新意识为出发点,既能扭转学生错误的个人价值观,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发挥正能量,同时,也能够规范学生的个人行为,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而受到企业领导的赏识以及企业员工的尊重[1]。

(三)体现专业实训课的实效性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职业院校主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教育教学目标,这就使文化课的育人功能逐渐弱化,而多数学生报考职业院校的初衷也是想学到一技之长,为个人未来职业发展铺平道路,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因此,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训课深度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框架,使学生明确学习专业课的最终目标,科学合理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这也与专业实训课的实践性、实效性不谋而合。

二、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训课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精准确定目标,发挥思政实效

对于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来说,将课程思政与专业实训课相结合,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正确的思政教育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然后,根据专业性质与实训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形成一个内容详实、易于操作、针对性强、实效性好的教学大纲。

比如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训课中,思政教育目标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应当具备安全意识、遵章守纪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每一道操作工序都是一个团队在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而不是一个人完成一项工程,因此,在实训课堂,教师应当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列举实例的方式,将团队合作共同完成的装饰装修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观看视频课件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对学生的思想、精神、心灵产生促动作用,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培养工匠精神,注重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发展与前行的动力保障,因此,在建筑装饰专业实训课中,教师应将工匠精神内涵传授给学生,并正确引导学生在实训课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将实训课作为职业生涯中的实战演练,在机械重复式的工作模式中寻找到工作乐趣,摸索出操作技巧,保证建筑装饰装修质量精益求精。

为了确保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邀请往届的一些优秀学生代表或者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技术能手和模范标兵,来到专业实训课堂,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讲述自己的工作历程。同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典型代表的先进事迹制作成教学课件,利用实训课的契机,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明确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并始终以这些榜样作为参照,规范个人行为,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也会多一条阳光大道。

(三)建立监督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训课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设置的专业技术实践课堂,学生通过现场操作实践,进一步夯实专业课的理论基础,提升个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实训课也是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特色。但是,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实训课中,对职业院校而言不仅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同时,也使广大专业课教师面临着严峻考验。尤其是课程思政在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效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显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建立一个长效的师生监督机制,通过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个人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课中暴露中出的问题点,以便于及时进行纠正,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2]。

比如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差,不听从教师指挥,完全凭借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导致出现重大的操作失误,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而通过监督机制的约束与监控,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产生一种自律意识,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时刻保持严谨与虚心好学的态度,并顺利完成实训课的各项任务指标。

此外,为了验证课程思政的应用效果,教师应当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实训课中的个人表现、团队合作精神、专业技术水平、学习态度等内容纳入到评价体系当中,并作为学生日后就业与创业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样一来,对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监督与评价是体现课程思政实际应用价值的一条有效路径。

(四)利用丰富资源,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教师应当突破教学瓶颈,利用微博、微信、QQ、网络客户端等社交媒介资源,通过线上讲堂、网络平台互动、经验交流、案例分享等方式,将课程思政理念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深处。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面,将个人的一些独到见解与思想及时分享给其它同学,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人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此外,在专业实训课堂,一些学生由于专业课成绩较差,实践能力缺失,以至于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漏洞错误频出,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当着其它学生的面采取训斥指责的方式,极易给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对技术水平的提升也将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换思想观念,利用微信或者QQ等社交软件,与学生进行单独沟通和交流,并耐心予以指导,适当对学生进行心理安慰。通过这种创新式的教学指导方法,能够增强学生学好专业课的自信心,与此同时,也拉近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对端正个人学习态度,树立正向个人价值观将大有帮助。

三、结语

综上,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兼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专业实训课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课程思政”这一主线,从学生的主观需求出发,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借助于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成为一个高技能、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职业院校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