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社团的价值研究

2020-11-19 14:32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思政课高校学生社团

■向 巧/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中,意识形态工作历来为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在高校中不仅发挥着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实践、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实现政治动员、思想引领、道德培育、价值观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相继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强调进一步规范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做好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社团的含义

大学生社团伴随高校的产生而产生,并与高校的发展同频共振。作为高校学生组织之一,大学生社团在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研究大学生社团的价值,首先需厘清其概念及特点,也就是“大学生社团是什么”的问题。

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指出,“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为实现成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根据该权威解释,大学生社团的内核:一是组织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学生都可以出于自身需求或兴趣爱好组建或参加社团。社团按照组织章程独立开展活动,在组织形式、会员招募、经费筹集等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二是社团成员的松散性和广泛性。与其他学生组织相比,社团进入的门槛较低,成员的进出比较随意,组织的粘性较差。因成团的基础是共同的兴趣爱好,社团的群众基础比较广泛,不受院系、专业、年级、性别等限制。三是活动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社团种类繁多,为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社团需不断扩充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本身是一种实践性行为,对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高校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社团的价值

研究高校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社团的价值,其实质是研究在意识形态视域下,大学生加入社团并参与社团建设、活动所产生的效用、意义和影响等,回答的是“大学生社团为什么重要”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关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高校改革发展成效,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集聚之地,为大学生培养兴趣、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容易受到思想影响,塑造三观的场所,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高等教育深入全面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整合和冲突,高校学生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更加务实并趋向多元化,高校学生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明显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当前,高校越来越清醒意识到社团组织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作用和潜在风险,从制度规范、人事管理、舆情监督等方面进行了组织和引导,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社团抵御渗透的能力,筑牢了学生的思想防线。习近平讲,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在斗争异常激烈的前沿阵地,高校对青年的争取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而大学生社团的集聚效应无疑又放大了这一困难和希望。

(二)大学生社团是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载体

主流意识形态的弘扬与坚守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讲座、宣传标语,辅导员的谈心谈话等都可以成为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媒介并相互补充配合。随着大学生社团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红色社团”的兴起,无疑开辟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路径。“红色社团”是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形象称呼,它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研究、宣传、实践党的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团。此类社团是青年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组织,社团成员自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在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政治素质和意志品质。由于该社团性质的先进性,其核心骨干成员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他们本身也是学生群体中的典型榜样,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理论优势,深入同学当中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先进成果,带动和引领更多的同学认同主流意识形态。除了具备先天思想政治引领功能的“红色社团”,其他社团在组织运行中,也可以成为引领大学生新风尚的精神载体。一方面,由于学校党团部门对社团有严格的意识形态管控,能确保社

团发展方向不偏航,持续巩固扩大主流舆论强势;另一方面,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存在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兴趣匮乏等弊端,而大学生社团的自主性、广泛性、依赖性等特征恰好与传统模式形成了良好互补,更有助于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凝聚和引领。

(三)大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思政课占据着最核心的生态位,是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套生态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迭代,而大学生社团凭借自身的优势逐渐占领了一席之地,与思政课相互配合,彼此赋能。首先,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互动具有必要性。一方面,不同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团所承载的使命和责任不同,思政课教学围绕的中心任务也不同,但两者所秉承的教育宗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大学生社团是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社团根据不同类型划分,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型、科技创新型、社会服务型、文娱体育型、创业技能型等,这些类别几乎涵盖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如果能够寻找社团活动与思政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实现兴趣与教学相结合,将对思政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思政课与大学生互动具有紧迫性。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备受诟病,老师讲得累,学生不爱听,“枯燥晦涩”成了思政课的代名词。近年,各个高校都在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努力扭转思政教学单向灌输的弊端,开始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融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比如名著研读、对分课堂、实践调研等,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课堂之外,教师缺乏有效的途径和平台巩固课堂所授知识,延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思想指导,致使社团活动立意不高,内容肤浅,最后影响社团的内涵式发展。为此,加强思政课与大学生社团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和谐发展、学生的全面进步,更有利于用实践教育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推动思政课进眼睛、进耳朵、进心里。

猜你喜欢
思政课高校学生社团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