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①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品德塑造功能,情操陶冶功能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性,目的性,有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感受到真实的革命情感,做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的传承者,做勇于担当与敢于作为的先行者,做踏石留印与拿铁留痕的开拓者。
按照不同的时间阶段归纳不同地区的红色文化,发挥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提炼红色文化经典,红色文化故事。由于历史条件不用,红色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苏区精神,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敢于进取敢于民主的西柏坡精神,直到现在这些精神依然指引我们前进,这些革命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融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当中,选择能够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要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先进性,任何红色一定是具有先进性的,革命英雄前辈勇于担当的首创精神,是一个民族走向复兴,走向光明的指南针。时代性,红色文化凝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成就和重要功绩,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同时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多种多样的传播方式紧密结合。民族性,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每一名国人心中最宝贵的圣地,也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地方,我们要善于挖掘民族性的内容,发挥引领,激励,感染人的重要作用。
抓好红色文化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文化核心层面,应掌握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明确红色文化传承的基础,不要偏离红色发展轨道。在国家和民族层面,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层面,将红色文化与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与大学生道德培养有机融合,行程传承创新的政治导向。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内涵与定位。
(1)缺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指导,忽视了教育的理想性与导向性,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并没有完全激发,对大学生自身内在的合理需求,重视教育的功利性和效益性,忽视了教育的理想性和导向性,重视教育的社会性而忽视教育的自我完善性。对红色文化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②红色文化教育一方面要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也要为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发挥潜在的能力服务,使人的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激发。更好的将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融合起来。
(2)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能完全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历史上的革命英雄人物在所学的书中都已经十分熟悉,但是当今的英雄人物却似乎离我们很远,影响了大学生对于榜样的学习,存在一定的距离感,红色文化教育与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不能够完全相契合,红色精神的内涵是动态发展,大学生对红色教育的思考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缺少内心的共鸣。在学习上是被动的学习,难以主动去思考,要想加深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需结合时代的内涵,榜样和我们并不是相去甚远的,而是紧贴我们的生活。
(3)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性不够,活动的开展缺少一定的延续性,无论是革命事迹的宣讲,参观纪念馆,重要节日的纪念活动缺少延续性。红色英雄与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例如参观革命遗址的过程中,缺少思考环节,缺少对红色教育的具体布置和落实,对红色教育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教育的形式也过于简单化,对红色文化的内涵缺少一定的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层面,欠缺对于红色文化内容的思考。对于当今的主流媒体缺少一定的互动,影响力不够。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自我教育,所以应通过宣传发动、教育引导的方式,把红色文化教育变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变为青年大学生内心的价值追求,变为一种自觉和自愿的行动,不断浓厚“我要学”的教育氛围。
将红色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相关科研教育工作应当加强对当地红色文化的研究,充实红色文化内容,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将红色文化打造成看得见摸的着的立体形象。多方面资料查找,实地走访调研,加强理论学习。通过“思政+”完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制定教学大纲,构建嵌入红色元素的实践育人体系。从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中提炼“实践点”,从博大的红色资源中提炼“教育点”,实现两者的有机对接,形成课程思政“点—线—面—体”的立体育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开设红色文化相关课程,形成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示范课,在教育形式上可以开设网络红色课堂,规定相应的授课学时,构建校内外教师联动平台,共同合作研讨,授课。在实践教学板块中,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开展红色访学,到吉林省内外红色遗迹开展调研,收集珍贵的历史文字资料,图像资料,汇集调查影像资料。通过重走抗联路的形式将红色文化的种子培植于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基因,实现知识学习、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把高校的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等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模块教学需要,归纳梳理融合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改进。
通过多种载体进行广泛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学校报纸、微信公众号、多媒体展示屏,橱窗等宣传阵地,建立校园编辑部,大学生记者团,邀请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定期进行页面文字内容更新,每学期开展学校最佳媒体评比,选送优秀的文章进行整理成册。借助多媒体平台广泛征求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二是邀请参加过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做革命优良传统报告,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月”、“红色经典朗读比赛”等等,让红色文化真正融入进校园当中,增强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同。让大学生退伍士兵介绍军营期的感受与收获,发挥退伍大学生士兵的模范作用。引导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作出正确体验。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触动灵魂。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让大学生的思想受到深刻教育,增强其对革命理想信念的认同。
充分利用好国家节假日和纪念日,比如国家公祭仪式、革命英雄烈士纪念日,还可以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寻访,红色记忆等相关活动,通过内花心外化于行的实践活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植在每一名大学生心中。实践教学通过走访调查,资料整理,图像收集,编辑汇总将整个思想教育串联起来,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延伸思想政治的宽度和广度,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红色精神,红色精神也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具特色,也可以更好的保护红色遗址,推广地域红色文化品牌。
习总书记曾说,“一个不记得来时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更需要红色文化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让红色火种在一代代年轻人心中彰显最亮丽的底色,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注释:
①王立兵.红色教育如何融入高校思政工作[N].光明日报,2018-09-12.
②肖灵.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