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融合

2020-11-19 11:29■全芳/
长江丛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幼儿园音乐

■全 芳/

湖南省衡阳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综合能力素养的培养。在这种背景下,能够通过促进幼儿智商与情商发展的音乐学科成为了幼儿教育中的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视为培养孩子智慧和灵魂的金钥匙。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因为其丰富性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高度结合性,使其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幼儿的音乐情感,提升其音乐能力品质。如果教师能够将民族民间音乐充分渗透到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中,对学生的培养肯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实践。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

(一)降低教学难度,提升教学趣味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只能凭直觉来理解,非常依赖于直观印象,而且也只有直观上的良好体验能够充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而在以往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不少教师所使用的童谣是相对抽象的,歌词比较多,整个的逻辑有时会比较复杂,幼儿难以记住,也较难进行深入的理解,学习兴趣有限。虽然有的幼儿园已经开始使用图片辅助的教学方法,但总体上仍然稍显复杂,而且说理性较强,趣味性较弱。引入民族民间音乐,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只要对民族民间音乐稍加了解就可以发现,很多音乐内容及表现形式是过去各民族人民群众真实生活的一种表达,内容简单有趣,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很多音乐表现形式还带有一些动作表现,画面感强,不论是教师示范还是让幼儿自己表演,都会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教学趣味性也就更为浓厚。特别是一些“对歌”,节奏强烈,听觉体会非常舒适和快乐,情感比较浓烈外露,有助于帮助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还能体会到音乐所反映的真实的喜怒哀乐,增强生活感受。

(二)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幼儿视野

总的来看,当前不少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是比较狭窄的。除了一些简单的儿歌童谣,有的教师还会利用《艺术创想》等各种教材展开音乐教育,教材的目标只是为了让幼儿对节奏等基本的音乐概念有所认识,所以幼儿的音乐学习体会被零散的知识性学习冲击的极为零碎,经常会有同一种内容针对不同方向的重复应用。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很多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流行歌曲等音乐形式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会模仿学唱,但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很难集中精力认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幼儿渴望新鲜感,渴望获得完整且良好学习体会的特点,民族民间音乐有着特殊的价值。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是多民族兄弟姐妹的共同家园,流传下来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而且很多音乐作品本来就是劳动人民所自己创造的,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固定的乐理知识。有时同一种音乐换成不同地区的表现手段,就能带给幼儿全新的感受,教学内容可以得到极大的丰富。另外,正如已经多次提到的,民族民间音乐来源于生活,可以冲淡幼儿觉得自己在“学习”的想法,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融合。

(三)促进审美进步,陶冶幼儿情操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直接刺激儿童的听觉,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觉联想去感受艺术之美。很多带有视觉元素的音乐形式,其根本作用要素仍然在听觉上。比如不少京剧热爱者,只要听广播就能感受到京剧美。所以,想要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并引起情感共鸣,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关键就在于刺激幼儿的听觉,让他们能够在利用听觉的过程中产生美好的感受。他们现阶段并不需要深度理解这种美的原理是什么,只要能够产生舒适感和满足感就可以了。

而在现实中的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虽然绝大部分教育内容旋律优美、缓慢,能够创造出一种纯净的音乐环境,而且低龄化明显也是教育所需要的,但幼儿是在成长的,他们的需求是会变化的。幼儿成长得越快,这种需求与内容之间的矛盾体现的越明显,他们需要具备更高级审美元素的音乐来满足自己的成长需求,实现更好的陶冶情操的作用。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性,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选择,创造出音乐审美与现实情境的结合,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的敏感性,为其审美进步和情操陶冶奠定坚实基础。

二、民族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强化自身素养,制定新型方案

虽然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但是鉴于幼儿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尚处于比较低的程度,所以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教师仍然占据着一定的主导地位。因此,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与幼儿的学习效率密切相关。因此,在音乐教育融合民族民间音乐之前,教师必须首先加强其音乐素养,收集和挖掘民族民间音乐资源,然后在此基础上并为幼儿制定新型的,能够与以往的音乐教育进行有效融合的音乐教育方案,最终实现有效提高幼儿音乐水平的教学目标。

以《火萤虫》为例,就是一首不错的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教育中选择这首作品时,因为其中提到了动物、人物、地区、自然等各种要素,前后句的连接性很符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

教师可以将其与有趣的动画视频一起播放,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生动的动画情节中,教师应该暂时抛弃成人强调逻辑性的认知方式,通过各种场景的快速变换,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这些音乐都收集起来,寻找合适时机制作成园本教学资源。

(二)采用丰富形式,激发幼儿兴趣

合适的民族民间音乐天然具备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的作用。但在缺少教师有效引导的情况下,他们的这种兴趣往往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更多是一种感受和体验。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显然不仅是让幼儿觉得快乐而已,必须要体现出其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将幼儿的深层学习兴趣也基础发出,让幼儿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学习上,带领他们去探究民族民间音乐的内涵,帮助他们建立起音乐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幼儿能够真正记住和理解民间音乐。

以上文提到的多媒体动画视频教学为例,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音乐教学形式,容易受到幼儿的欢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幼儿的触觉感受也利用起来,通过多方面感官来加深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例如,芦笙是我国新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簧管乐器,教师可以将实物或模型带到教师里,让幼儿摸一摸,尝试演奏一下。然后教师为幼儿示范演奏,或者播放音视频教学资源,为幼儿简单讲解这种乐器的特点、起源等。这就能够帮助幼儿在兴趣满满的基础上获得对民族民间音乐较为全面的印象。

(三)寻求家长合作,拓展教育空间

上文提到,部分幼儿喜欢在生活中听并且模仿流行音乐,包括歌手演唱的歌曲或者各种广告曲等。这说明音乐这种艺术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幼儿即使离开了幼儿园,也是被不同的音乐所影响和熏陶。显然,一些生活中的音乐其实并不适合幼儿去学习和模仿,有时接受过多反而会影响到教师的正常教学。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有更全面的眼光,与幼儿家长进行合作,将幼儿的学习空间从教室扩展到生活,同时引导家长多给幼儿听一些积极向上、有趣优美的民族民间音乐。

例如,教师要鼓励幼儿的父母在睡觉前为幼儿唱一些旋律优美的民族民间音乐,不一定是摇篮曲,只要家长能够唱下来且能够帮助幼儿水面即可。在平时,则可以教师与家长合作,共同搜集一些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由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教唱。经过长期的积累熏陶,幼儿就能将音乐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家长还可以与幼儿利用已经掌握的旋律,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音乐改编,有效促进亲子关系,为幼儿今后在家长带领下通过音乐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总之,教师将民间音乐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相结合,能够引导幼儿体验传统民族文化,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使之成为提高幼儿音乐素养和艺术包容力的有效途径。而为了切实起到这些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该努力加强探索和创新,敢于且擅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来加强民族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渗透。从幼儿个人来说,这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而从大的方面来看,这还能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弘扬,为幼儿园音乐教育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幼儿园音乐
论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渗透与开展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爱“上”幼儿园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音乐
想念幼儿园
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走进现代教学问题探究
音乐
幼儿园私家菜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