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0-11-19 07:08:24三亚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科学心理

■李 政/三亚学院

一、前言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大学生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有效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在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必须高度遵循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对其教育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为了进一步明确在现代网络时代如何对大学生更为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二、网络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育人员必须保障学生主体地位,高度尊重客观现实,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理解,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技能,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使其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身调控能力的有效增强,能够进一步适应环境和承受挫折,确保学生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障碍时,能够主动配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尽快摆脱障碍,实现自我调解,从而增强自身发展,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发展性原则

高等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确保面对全体学生,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知识,从而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具有一定程度的系统性。要求教育人员以发展原则分析可能会对学生心里发展造成影响的各项因素,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保障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推进学生心理发展。

(三)适宜性原则

在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高等院校具体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重视,基于不同学生具体需求应用不同教学形式,最新各项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进行更为灵活的应用,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完善教育机制

在现代互联网时代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网络学习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高等院校需要科学构建网络监督机制,通过科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良好网络氛围的科学营造[1]。在现代网络时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网络学习需求,基于此,高等院校需要对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改进,为学生网络学习科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在此过程中,教育人员还需要针对网络教育科学实施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能够进行更为高效的学习,整理网络环境中具有较高先进性的知识论点,同时还需要将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知识信息全面排除,通过进行健康教育机制的科学构建,更高程度的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二)强化网络教育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网络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学生来到大学校园之后,班主任或辅导员需要科学构建班级群,同时还需要定期发布正能量的文章和案例,进行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传播。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第二课堂,进行科学有效的线上辅导授课。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更为高效的知识交流,同时还可以科学学习心理健康常识,明确如何自我疏解环境压力,进而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应用网络优势,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机构的科学构建,定期通过网络交流明确学生心理状态,并对其有效实施心理测评,基于测评结果进行心理辅导。最后大学生自身还需要确保与网络暴力和网络环境划清界限,尽量避开可能会对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言论,更高程度的保障自身心理健康。

(三)构建相关平台

首先需要进行筛查分析平台的科学构建,一般情况下,大数据本身并不会有价值产生,如何利用大数据帮助社会和人类才是其价值的主要来源。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数据分析是其不可或缺的工作重心,数据收集是其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在高等院校构建学生档案库和心理信息库,全面观察和分析大学生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教育人员在具体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时,需要对数据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应用,以此为基础,准确预估学生未来心理发展状况,进而确保教育工作人员能够更为全面和具体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进行数据分析平台建设过程中,教育人员必须确保收集和分析数据过程中具较高的保密性,有效避免学生信息泄露,对其安全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其实还需要进行预警跟踪平台的科学构建,通过利用筛查分析平台获得的相关数据,能够科学判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学生心理数据存在异常,必须立即发出预警信息,分级管理预警信息,将级别不同的信息发送至不同工作层次的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机制和跟踪机制的科学构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后期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还需要进行主动干预平台的科学构建,通过科学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到的心理数据,确保能够对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实时把握,以此为基础,通过利用相关平台针对学生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科学推荐自我调整方法和心理学知识,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四)创新教学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受到多种因素的不同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应用能够使其形式化和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开展具体教育工作时,首先需要进行线上教育平台的科学构建,充分应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为大学生群体科学构建互联网和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确保能够对大学生提供更高程度的心理服务。基于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评价结果针对课程内容设置定制功能和个性化推送,确保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为高效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提升,其次还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创新,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出现了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模式,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应用,该类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还需要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职能。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科学应用翻转课堂能够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保障学生主体地位,该种教学方式的科学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内节省教师资源,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保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互联网技术的科学应用使师生之间进行更为有效的互动,进而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具有更大的了解欲望,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最后还需要进行课程群的科学构建,在高等院校具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还需要同时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情绪心理学,幸福心理学,人际沟通等选修课程,确保不同学生具体需求能够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

(五)设立服务机构

高等院校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构建服务机构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共享平台队伍的科学构建,在利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分析过程中,需要确保大数据人才的专业,高等院校需要进行相关资源的全面整合,科学建设人才队伍,组织成立具有更高专业性的共享平台,对其团队建设加强建设,确保能够更为完善的搜集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和科学分析,确保其安全性和严谨性[2]。其次,还需要进行教师服务团队的科学构建,对专兼职教师加强培训工作,确保服务团队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检测和辅导,科学应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必须进行及时干预。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完善教育机制,强化网络教育,构建相关平台,创新教学模式,设立服务机构能够确保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高等院校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群体心理健康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保证学生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压力,推动我国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确保能够进一步满足未来人才市场的具体需求。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科学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