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英/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的教学比重失衡严重,忽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致使大学生在英语交际中产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语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缺憾。因此,笔者通过两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梳理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以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顺利导入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建议。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遵循适用性原则,根据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点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导入内容和切入点,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相关文化导入,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使课内外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适用性原则,我们把文化导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性质的,另一部分是专业性质的。普及性质的文化导入基本适用于所有学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力争扫除盲点,克服文化认知上的障碍和误解,比如中西方文化的平等性、节日、颜色、数字、价值观、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交际礼仪等内容。专业性质的文化导入适用于学习相关专业和对相关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补充。比如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可选择与艺术学科相关的音乐、舞蹈、动画、戏剧、民族乐器、变脸、剪纸、影视剧等元素作为文化导入的主要内容。而对于理工科学生,文化导入可选择与理工学科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和成就方面的内容,比如电脑、航天、克隆、四大发明、天象等等。普及性质和专业性质两部分的文化导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使文化教学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综合考虑大纲、教材、课堂文化导入内容、作业、课外活动、课外自学内容等因素,全面、系统、循序渐进地导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把语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把零碎的文化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联系异同点和相关语言点,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编织成一张网,系统导入大学英语教学,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无计划的随意导入,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文化的混乱,影响学生对文化的整体认识,达不到教学和学习目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遵循适度性原则,包括内容的适量和方法的得当。内容的适量需要把握各个教学部分内容的比重,把语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不可偏重于某部分内容的讲解,而应该保持均衡。方法的得当需要针对不同内容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方法,使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形成良好的文化教学氛围。除了课堂文化导入内容,适度性也应体现在作业、课外活动、课外自学内容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学习内容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握适度性,与课堂内容连成一体,达到文化教与学的目的。
中西方文化有很多的异同点,文化对比法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对比,学生可清晰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相同之处,以此提高学习两种文化的兴趣、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教师也可通过对比法把碎片化的文化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引人入胜的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引入一些中西方文化的异同点。比如文化元素、教育模式、英雄主义风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两种文化的对比教学素材,具有鲜明对比且与生活息息相关,是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比较吸引眼球,容易引起共鸣。
文化讲解法是最直接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视听说为一体,结合直接明了的讲解,为学生的文化输入提供有利课堂条件,促成高质量、内容详细全面的文化课堂。比如,讲解课文内容时,每涉及到一个文化点,教师便把语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串联到一起讲解,还可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点,这样的讲解法便把语言和中西方文化连成一个整体来讲,既高效解析语言和文化的知识点,又可培养学生“把语言和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的意识,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课堂教学方法。
讨论法是语言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多用于课堂的课前热身讨论、小组展示讨论、课堂思辨讨论等等,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文化教学,是一种能够创设积极的课堂互动氛围的方法。比如,教师可在课堂引入一些中英文化融合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案例中出现了哪些文化冲突,异同点是什么,个人有什么看法,如何解决问题等等。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并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进行小组展示,比如文字结合图片、视频、音频、故事讲述等等,小组讨论和展示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可进行一定的提问和点评,鼓励沟通和发表不同看法,通过这样全方位的讨论,语言和文化学习都达到了目的,且要比死记硬背的文化输入效果好得多,也可更好地激励学生课后自学,起到很好的课堂延伸作用。
文化代入法是把不同文化知识点代入不同文化环境中讲解的方法,是避免学生犯下文化交际错误的有效方法。同一个文化知识点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意义,教师可在授课中把同一个文化点代入中西方文化环境,解析其不同意义及用法。也可通过讲解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故事、经典名著片段、影视剧片段来列举不同文化环境中同一个文化点的差异。另外,除了正面的解析外,还应该分析文化错误。文化错误包括学生测试、课内外展示的错误等等,运用文化代入法分析文化错误,让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果有比较清晰直接的反馈,促使其改正错误,并能举一反三纠正其他文化错误,为学生的正常语言交际扫清障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法也是英语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讲授课文篇章、长难句、重难点时,往往会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进行教学,也会解析相应的翻译技巧,使学生通过翻译法掌握知识点和翻译技巧。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文化教学,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改革也要求我们用翻译法进行文化教学。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翻译题是段落翻译,要求汉译英,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和难题。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多运用文化翻译法,采用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翻译材料,进行英汉互译。不仅注重翻译技巧的训练,也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不仅能够让学生轻松应对翻译题目,也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文化翻译法是深度输入与输出的教学方法,可谓一举多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大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英语交际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现象,必须从大学英语教学入手,把握正确的导入原则与方法,确保文化导入的适当和有效,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使大学生这个主要的文化传播群体能够真正地踏上世界舞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讲述中国故事,为我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