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2020-11-19 05:45:02张海霞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共情心理咨询班级

■张海霞/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现如今“95后”“00”大学生从一出生拥有更优越的社会生活条件,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并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生活和社交,大学生成为网络时代的“原居民”,加之家庭背景优越、物质生活富足,备受家长、社会的关注,其思想行为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思想方面:第一,个性价值追求。实现自身个性化的价值,主要包括注重个体情感体验和价值实现以及具有强烈的个体意识,懂得自主学习。自信心的驱动、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热于探索新知,善于创新。但由于他们缺乏判断力、抗压能力较弱,这种自主学习的好品质并未付诸始终。第二,思维活跃,擅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判断力。“00后”大学生思想得到更大的解放,思维尤为活跃,同时,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普及,“00后”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成为新事物的慕名者,他们竭力吸收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养分,然而,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历练,对问题的看法与判断过于片面化、表面化,让他们更容易误入歧途。第三,抗压能力较弱引发各种心理疾病。在高度自信和张扬个信的背面,真正的他们是“敏感与脆弱”的最佳代言人。家长对他们较高的期望、高远的目标;对家庭依赖性高。社会上纷繁复杂的思想观念对他们价值观的冲击;强烈的个体意识等等,使他们在挫折的漩涡中难以自救,从而引发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狂躁症、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

二、高校班主任角色的重新定位

于跃进,徐江虹在《面向“90后”大学生的高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文中指出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应具备以下八项特征和四种意识:有热情、有耐心,具有服务意识;有恒心、有方法,具有责任意识;有能力、有专长,具有创新意识;有目标、有理想,具有共同体意识;从大学入学到毕业是学生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作为高校班主任一直陪伴学生从大一入学的适应。到大二、大三的学习直到大四的毕业,班主任的工作一直贯穿于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中,这就要求高校班主任具备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从以下方面做好班级工作。

(一)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学习生活离不开网络,在网络带给学生很多便利,促进学习的效率的同时,也使得个别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荒废学业,更有甚者通过网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误入校园贷骗局等。对此作为班主任要改变传统落后的工作模式与手段,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问卷星等信息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地调查班里同学的心理状况和近期想法。一旦发现有问题学生要及时劝导和制止;通过举办班会等一系列团体活动,让每一位同学在了解运用网络的同时也要懂得拒绝网络诱惑,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做一名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同时,通过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设网上论坛,使网上思想灌输教育与网下管理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对繁杂信息的识别能力。

(二)注重学风、班风建设

首先,要求班主任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爱心同班里每位同学,与同学们面对面的沟通,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自身的经历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成长的目标。作为一名高校班主任,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例如帮助学生明确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就业指导等。用人文情怀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生活中的困惑,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与策略。以培养人才的活动作为主要目标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用爱心帮助学生完成大学的历程。其次,应发挥班级这一小群体的优势,抓好班级建设。班主任应在深入全面了解班级每个学生基础上,科学选拔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挖掘班级群体优势,塑造班级特色,生成班级文化,建设一个学风浓厚、班风向上、制度明晰、合作力强和创新性高的班集体,营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班级文化。班主任要能将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隐含在实际的、细致的、饱含真情的沟通与服务中,以"形散而神不散"的方式管理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敬业的态度感悟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心理咨询高校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一)倾听技术

有效地倾听是师生良好关系建立的基本要求。也是师生沟通的重要前提,当学生有问题求助于班主任时,班主任要时刻注意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全身心投入,听有声之音、弦外之音、无声之音。同时还要求班主任善于借助言语的引导,来启发、鼓励学生自我表达,进而达到对学生问题有广泛、深入的了解。积极有效地倾听是班主任给学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承诺,在倾听的过程中,以一种赏析的态度主动的去解决学生的需求与欲望。倾听学生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同时还应注意积极倾听的技巧,在倾听的过程中,保持专注的行为。与学生保持良好的视线接触,避免目光逼视,目光不定或目光过于亲近,保持适当的距离,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向学生传递尊重、理解、友善与接纳。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还要掌握合理提问等技巧帮助学生澄清问题本身。用简洁扼要的语言对学生所讲的内容进行梳理,从更全面的角度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问题归属意识,使学生能够逐渐主动地面对解决自己的生活学习下,面对的问题学会相信自己有能力成长,从抽象到具体通过你的经验,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共情(同感)技术

共情(同感)技术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够做到与学生情感对焦,思想并轨。在认真倾听学生叙述的同时,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同身受理解学生的处境,然后以准确的言语表达出自己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共情,在高校班主任工作中,使用共情技术可以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任,原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受与需求告知班主任,当然,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对学生采取包容的态度,不对其做出任何道德上的判断和评价,要有足够的能力在倾听的过程中体会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感受。即使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也不要以一副严厉的面孔指责学生,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并指正其错误。因此,共情是在教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上,不带评判地站在学生角度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学生的情感与思维,通过有效的策略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做到准确和高水平的共情,则需要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有足够的耐心与细心,敏锐地察觉学生的情绪。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

(三)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

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作为班主任要无条件的尊重每位学生。想要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首先不能附加任何价值条件,接纳学生积极的自信的成熟的,好的方面的同时也要接纳学生消极的痛苦的负性不好的方面,这就意味着允许学生拥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允许他从中发现属于他自己的意义。当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班主任提供由无条件积极关注所带来的安全气氛时,学生才能发现他自身具备的积极因素对生活充满热爱有可能相信他能改变现状。所以积极关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状给予学生展示自己潜力的空间,也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优秀班主任应具备发现学生可爱一面的能力,挖掘学生潜力的信念,相信缺乏自尊、自信以及面临困惑的学生是可以通过有效引导而转变的,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进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坚定学生对未来的希望。

(四)团体心理咨询技术

团体心理咨询技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应用于班级管理时通过班级内部学生间的人际交往的一种相互作用,促使每位同学在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身与他人的关系,最终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应用团体心理咨询技术有着两大优点,首先它对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对大学新生来说,当他们在面对这个全新的环境和陌生的群体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不适感。要想帮助他们去迅速地适应这种新生活以及增强对新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可以借助团体咨询技术来实现。在学期之初可以通过促进团体成员相识的练习让学生在活跃的竞赛气氛中彼此认识和了解促使班级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舍友关系,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开始他们新的大学生活。在同学之间初步相识后,学要进一步的相互接触,相互了解,以逐渐建立信任的关系,相互接纳,减少防卫心理。班主任可以对学生进行同时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团体辅导练习,遵循人际交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规律,培训班集体的默契,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迅速熟悉并建立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快形成班级成员之前的初步凝聚力,其次,团体咨询能够更好地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们可以更好的去学习,尝试着去主动的表达自己,并改变原有认知行为方法。去寻找着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并可以掌握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学生在亲身实践下通过思考所领悟的这些沟通技巧,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的将之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一旦需要帮助,能够主动求助,这样起到了预防心理问题发生和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共情心理咨询班级
网红会和打工人共情吗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商业评论(2022年4期)2022-05-05 23:01:30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26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