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2020-11-19 02:53魏鲁鸿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变化育人体系

■魏鲁鸿/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中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

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认真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审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论断,深刻理解其内涵,让其成为完善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分析主要矛盾的变化

(一)对主要矛盾的认识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们的需求内涵发生了明显变化,由物质文化需要上升扩展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美好生活涵盖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升级了,由实用型消费升级为享受型消费。在物质基础上,人们开始重视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寻求安全感、幸福感,追求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都有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二是社会的生产力整体水平提升,但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指的是发展的领域和范围,不充分指的是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决策指引,也成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理论前提,因此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2]

(二)对大学生需求变化的分析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审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可以从矛盾变化的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生的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准确了解把握他们“日益增长的美好大学生活需求”。当代大学生从小在充满关爱和经济相对良好的情况下长大,他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一是在总体需求层面,由立足长远的成长需求转变为既重视长远的成长需求,又重视当下的美好大学生活需求。二是在成长需求上,由专业的成长需求转变为全面发展的成长需求。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分析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思想政治工作是学生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责。高校工作条块清晰,人员身份清晰,清楚地划分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服务队伍,大家各司其职,少有配合。造成了严重的“两张皮”现象,育人与育才不能有机统一,从而极大局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和作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领域和范围内发展不足,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所在。

思想政治工作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不能很好的体现时代的特点、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上。具体可以概况为以下三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充分考虑和满足学生的现实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足,造成“教育空转”,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亲和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设不够与时俱进。不能符合新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背景要求和青年话语特点,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三是偏重对青年的整体政治觉悟引导,而对个体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对“明大德”、“守公德”教育较好,而对“严私德”的引导督促不够。

二、依靠“三全育人”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平衡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领域和范围内的发展不足,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不平衡的主要问题所在。大力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就是要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3]

(一)加强党的领导,构建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三全育人”工作要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学校各级各部门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知,克服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认识和工作习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党的建设和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高校党委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在“贯通”二字上下功夫,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自上而下地督促建立“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二)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实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思想武装和引导是育人的基础,要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校要加强对课堂建设和教学督导,提高思想引领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比重,完善课堂育人反馈体系,鼓励引导教师在授业解惑中,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行为习惯,真正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合作。

(三)明确育人责任,发挥协作优势

“三全育人”工作类似生产管理中的全员质量管理,要求每个与学生直接或间接打交道的教师医务员工都要有清晰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责任,实现课堂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教师要把课堂授课责任扩展为全过程的育人责任,其他职员要把工作岗位职责上升到育人职责。每个教师都应该担任本科导师、班主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或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等。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学生的获得感

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重点问题上实现全员参与,共同指导。在学习困难、就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等四类重点问题和重要环节,要围绕其中,落实专业教师、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配合要求和责任共担。

三、依靠“满足需要”能力建设推动思想整治工作充分发展

(一)更新观念,理解和正视学生需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学生对美好大学生活的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有些在我们的预期内,有些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的。我们对有些变化容易理解,但对另一些则缺少认同。比如很多学校的大学生提出宿舍安装空调、热水器等需要时,就被批评为贪图享受、丧失艰苦奋斗的作风等。学生重视民主权益保障、更好的发声渠道等则被认为是缺少大局观念和和纪律意识等。

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念去应对当前大学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程度的情况: 一是如果学生感兴趣的我们不提供,我们提供的学生不感兴趣,会逐渐让思想政治工作缺少亲和力;二是如果学生迫切需要的我们不能及时提供,我们提供的学生根本没有需要,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丧失信心;三是严重时,学生的某些需求我们认为是无理要求,忽视甚至打压他们,很容易酿成舆情事件,把学生推向对立面,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彻底失败。

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讨论思考美好大学生活的具体内涵,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接受变化。要积极做好理念创新,充分认识到,学生需要的变化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意识到,政治觉悟和思想提升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而不是全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止步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体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人格素养、专业学习、生活情趣爱好、获得感幸福感等各个方面。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结合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学校对学生的“供给侧改革”,不断通过优化学科结构、拓展教育内容、开办文化讲座、拓展活动平台、加强心理教育引导等工作,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保障。

猜你喜欢
变化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这五年的变化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鸟的变化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