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志愿文化培育措施分析

2020-11-19 02:53:00武夷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志愿培育价值观

■刘 蓉/武夷学院

一、高校志愿文化的内涵、功能及发展趋势分析

首先简单阐述下志愿文化,社会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一些渠道为社会提供免费的公益服务,其具有开放性、先进行与实践性、群众性等特点,则通过可利用的资源作为载体,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定志愿文化。高效志愿文化在此基础上则更加符合当代高校培育人才特点,则在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进行着重发展与培育,使之能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推动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而得以良好发展。

如从社会角度对高校志愿文化进行分析,则志愿文化具有一定的整合功能。第一方面,就有一定的价值导向。因为高校志愿多倾向于乐于奉献、帮助他人的价值体现与服务态度,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也处处以道德、善良作为基础,从而在价值观的动力上推动着实践的产生。在现今经济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下,对于缺乏诚实、守信的人们而言,高校志愿文化是具有一定引导性的,也是更多学生靠拢正确价值导向的有效途径,更是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高校志愿文化打破了传统观念。高校志愿文化发展与社会志愿发展存在一定区别,其并不会受行政等力量的影响,而是依靠驱动力作为力量,进而在观念上发生改变,进而所承受相应的责任与使命。所以,高校志愿文化是具有一定主动性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认同的观念,督促高校学生能够向正向化方向所发展[1]。

二、高校志愿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志愿服务事业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既靠高校党组织的有力促进发展,也离不开更多高校学生的坚决支持。所以,基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党组织也会发展其在高校强大的组织能力和集结能力,依靠学校人文环境具有的优势,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社会高度参与的热情,对自身道德意识的自觉,都成为推动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重要驱动力,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可志愿服务工作具有的价值,认为其能够对自身精神世界发展提供更多动力。

就目前国内高校志愿文化的培育现状来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高校志愿文化都是社会志愿文化中的驱动力,也是整个社会志愿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部分,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志愿文化培育价值分析

高校构建志愿文化是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也是其与社会沟通与交流中所产生的共通力。

高校志愿文化培育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主要的驱动力就是信仰和理想的追求,根据现今社会发展形式与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工作所结合,能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让志愿服务体现出一定的价值,而不仅仅作为学校中一个组织与团体,而是能在校园中逐渐的塑造出一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和风气,能够从校园去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感受到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对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践行社会等都是有着一定促进作用的,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社会道德素质得以整体提升。而在该践行过程中,大学生始终是要站在时代前沿的,可以以志愿服务作为载体去弘扬高校志愿文化,进而对影响社会志愿文化的构建与发展提供更多影响力。

第二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志愿服务工作本身是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因为其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目前,高校志愿服务体系所开展的各种公益性项目与活动已经不单单在高校中得以体现,也向社会方面给予了相应关注,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中一些问题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与缓和作用,有效的对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力量。

第三点,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者在展开公益活动时也是一种劳动输出与创造,其是秉持着理想化的道路,以体现个人价值作为驱动力所产生了劳动力输出。虽然现今还没有明确的范畴去规范高校志愿者服务具有的经济价值,但是从一些重要的体育比赛和国家性质的活动中可以看到,未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则可以对提升经济价值、降低活动运营成本等方面都会提供重要价值。

(二)高校志愿文化德育功能分析

高校志愿文化是具有一定德育功能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点,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方面有促进作用。现今,创新与创业是国家呼吁高校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创新机会。所以,很多大学生会在校期间通过开展一些志愿服务项目来作为创新,并在这些项目中去了解行业发展方向,并提升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成长,进而能达到创新、创业的发展,实现自身管理的德育发展目标。

第二点,可以为学生搭建沟通社会的桥梁。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前提是认可志愿文化,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将对和谐、美好的追求能在现实中得到践行。所以,以高校志愿作为桥梁,让学生有贴近社会,深入社会民生的机会,能在深入了解社会民生需求的同时深刻的了解到社会责任感,则可以帮助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点,能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环境得以优化。随着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学校在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迎合当代学生发展特点,更要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所提出的要求。所以,可以通过志愿文化去对学生开展社会价值教育、道德品质等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在参与公益性质活动的同时获得非物质方面的收获,能对学生自身社会化综合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高校志愿文化培育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方面提出了鼓励与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高校志愿文化构建、培育发展等都指明了方向,可以在此基础上完善高校育人理念、丰富高校育人载体,对高校在社会主义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现今,随着国内高校发展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育人联系起来,希望学子能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在思想意识水平方面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高校志愿文化培育方面,其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本身不确定因素较多,且对参与活动方面有一定偏好和随意性。因此,如何在高校志愿文化培育过程中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则是目前高校志愿文化培育所要考虑的问题[3]。从目前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则在志愿文化培育方面要有全局观,能占到民族发展的高度去看待问题,要以社会未来对学生的多元要求作为重点,进而在校园志愿文化培育过程中注入新的理念,能够站在时代潮流前沿,对推动高校志愿文化构建、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作用。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志愿文化如何培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深挖高校志愿文化内容与价值

社会文化中包含志愿文化,其不受年龄、地位、身份等“障碍”的影响,而是通过人们为他人奉献的精神,能够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去发挥自己的力量,去为社会更好发展付出努力。而这种志愿文化是不受社会常规思想束缚的,也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以及政治制度等的转变而发生变化,其是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目前,国内高校志愿文化发展尚好,且在社会活动参与度方面也较高。如2019 年,福建“2019 中国·延平乡艺术季”活动的开展中,武夷学院为了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志愿文化培育,提高学生社会活动参与度,因此在艺术学院教师带领下参与到了这一活动当中,并与其他院校及艺术家共同为五夫镇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利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用文化墙绘,主题绘画作品等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为地方艺术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此次活动主要由延平区人民领导部门、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共同举办,并立足于“艺术激活乡村”主题之下,将当地文化与艺术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了武夷学院艺术专业学生及其他学院艺术生的作用,深化了“古厝生态银行”机制,并积极探索“乡村品牌化”路径,这一艺术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保护并继承了自然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人员走进乡村并了解乡村。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艺术激活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当中。

而正是高校这种奉献、助人、友爱的理念,更应在一些社会活动中积极参与,以学校作为基点,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社会的机会。与此同时,学生在学校毕竟是以学业为主,所以在高校志愿文化培育过程中也应结合学生所学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学科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可志愿文化,并能更为自然的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4]。

(二)应站在当代学生角度去培育志愿文化

传统的高校志愿文化培育则多是宣讲和实践,而这是不符合当代学生发展特点的。所以,应站在当代学生角度去培育志愿文化,要先了解当代学生对道德、信仰、道德的追求,能够去了解学生对时尚的认可,进而将这些内容与志愿文化相结合,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志愿服务组织中去。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较为偏好的网络平台、社交软件、媒介等进行宣传,能够让学生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时收获到不同的感受,这也是志愿文化培育与学生文化潮流的结合。如深圳高校在学生志愿者文化培育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深圳的一张青春名片,引领着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从理念到行动无一不在影响着学生们,对于志愿工作的每次进步给予鼓励,对于志愿团队发展也提供引导,这对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5]。

除此之外,对志愿者服务实践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也将对一些微小公益活动进行扶持,则可以更为科学的去分配志愿服务资源,可以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这些微小公益活动中,则可以体现“人人可公益、公益处处可为”的培育理念,则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更好践行。

猜你喜欢
志愿培育价值观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的价值观
我志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6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