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效性研究

2020-11-19 00:33
长江丛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进思政理论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前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国家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行动纲领,其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论主题和中心内容,具有较强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是要让新思想成为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必要性

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迫切需要。我国的高校是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学校,其性质决定了办学立场,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理念。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政治属性决定其担负着发展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及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面对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心里被“淡化”、在讲台、网络上“边缘化”的不利局面,扎实推进“三进”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其利于改变大学生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局面,利于巩固其指导地位和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而大学生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时代要求青年学生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推动其“三进”是高校教育应尽之责。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理应成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主阵地。“三进”工作的有效性最终是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内心深处落地生根,从而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第三,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需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都提到了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德”的基础就是心中有家国、胸怀天下。作为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德”形成的前提就是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能提供可资指导的系统理论,其“三进”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要求

第一,“进教材”要体现编写内容的权威性、全面性与时效性。一是要保证编入教材内容的权威性。编入教材内容是经过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研究讨论达成一致,形成共识科学的、准确的内容,教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叙述解读能够在理论上说服人、在实践上指导人,为其成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武器创造条件。二是教材内容必须全面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从总体上全面阐释才能保证其涵义的系统性、准确性、指导性。三是要求教材必须始终与时俱进保持一定可读性,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表述和研究成果及时补进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动态更新,避免晦涩难懂,枯燥纲要式内容,保证教材中理论的可读性。

第二,“进课堂”要体现全过程和双主体。“这里的‘进课堂’既包括主渠道第一课堂,也包括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两个课堂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同发力,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①提高思政课课堂有效性根本在于教师要先吃透新思想内容实质,然后做到准确、全面、用生活话语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让学生认知理论加深思考最终认同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②高校思政课,其他专业课,第二课堂、学术讲座及其他活动都可以自然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全程、全员育人,多方面协同发力,实现育人目标。“进课堂”要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无论理论课还是实践课、其他教育活动都要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关注学生理解认同,教师精心组织教学,运用多种方法手段讲出新思想内在的逻辑性、科学性、实践性、指导性,引导学生认知到认同新思想。

第三,“进头脑”要遵循规律,注重

价值引领。“进头脑”的实质就是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知识形态转变为信仰形态,由认识转变为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的过程。信仰是复合的精神活动,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故要遵循信仰生成过程和形成机理。这就需要研究学生心理,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之契合点,抓住学生需求,遵循思想教育规律、学生接受规律,采取恰当教法施教。要忌搞花架子、喊口号、走过场式的专题教学及实践活动,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法,让受教育者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及价值所在。要注重价值引领,让学生感受新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人民情怀、实事求是,注重实践的精和强调知行合一的崇高理论品格。

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实效性的路径

第一,思政教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三进”工作,教师作用很关键。首先,夯实理论功底。讲好理论首先要信理论。教师要做学习的先行者、示范者,要认真研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通、弄懂、吃透新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做到将新思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融会贯通。其次,要加强理论研究,提升学术能力。既要关注理论前沿问题、社会热点、教学难点、思政教育规律性问题及研究最新成果,又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课堂,增强理论说服力。“思想为本,内容为王。教学与科研根本上是一致的,教学需要科研,科研服务教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必须依靠学理来解答。”③最后,要以“四有”和“六要”为标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要把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作为思政教师必备职业素养,要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方面为行为准则,提升教师个人修养。

第二,遵循认知规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首先,“三进”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进头脑”,要达成“三进”预期目标,教师需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大学生认知规律及信仰形成规律,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课程内容,把教材话语转化为教学语言、深入浅出讲出理论的逻辑力量,让理论的光芒照进学生内心,最终转化为行动。其次,“三进”是一个时间过程,要坚持过程与手段相统一,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不仅要看“做什么”更要看“怎么做”。教师要走出书斋融入社会,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要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关注问题及思想困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新思想中的观点为学生答疑释惑,让学生感受理论的管用。最后,通过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增强学习理论的获得感,体会理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魅力。

第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方法。新时代思政课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时代意味着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呼唤新方法。一是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既坚持理论政治属性,又创新课堂表现形式,不局限于理论本身,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种方法讲出理论的学理性,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二是大胆尝试热点教学,根据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讨论式、讨论答疑式等教学,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三是广泛开展实践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理论价值体验。四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注释:

①郑尚植,赵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有效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工贸,2019(12).

②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N].新华网,2016-12-08.

③刘建军.怎样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J].求是,2019(08).

猜你喜欢
三进思政理论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棋乐
藏垢纳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博弈名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