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背景下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0-11-18 09:54黄静婵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指南策略

黄静婵

【摘要】幼儿时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幼儿语言能力的水平高低对幼儿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了语言领域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介绍了幼儿语言学习的基本途径与环境。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大量操作实例,探讨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如何开展谈话、讨论、讲述、听说游戏、阅读、识字及前书写准备这7大方面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能力   倾听与表达   阅读与前书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161-0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园语言教育是五大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老师在进行各科目教育的时候,语言不仅是工具也是桥梁,是幼儿理解事物的重要媒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不管是日常生活活动还是集体教育活动,有的老师不能充分认识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缺乏经验和策略。本文将以《指南》为依托,结合大量实际教育案例,阐述在园期间教师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各种教育教学策略。

一、语言发展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幼儿语言能力的获得方式

《指南》关于语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中明确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方式方法中,《指南》进一步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所以,教师为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创建良好方式非常重要。根据《指南》精神,幼儿阶段语言表达的重要目标应放在培育幼儿“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能力两方面。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幼儿的口头语言能力以及书面语言准备能力,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

二、《指南》背景下培养幼儿良好倾听与表达能力的策略

基于《指南》中语言领域精神的解读,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相关文献整理,从谈话活动、讨论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等方面提出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及交流意愿。

(一)开展随机或计划性的谈话活动,培养幼儿交流和表达的意愿

在日常生活交往情境中,幼儿会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换信息、交流感受。幼儿园老师每天要有足够的时间和幼儿交谈或创造机会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1.抓住契机,将谈话活动贯穿于一日生活中

一日活动中,除了一些日常的指令外,教师还要和幼儿进行随机交流。教师谈话的语气要亲切,随和,要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个性化的交流不仅可以加深师生的感情,还能让老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比如:早接的时候询问幼儿身体情况,心情好坏,户外活动时和幼儿进行一些随机的交谈。这种随机的交谈相对宽松,幼儿也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2.明确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谈话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组织幼儿感兴趣的谈话活动。比如:节日相关的“我知道的春节习俗”、“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母亲节想给妈妈送什么礼物”等,和生活相关的“好吃的冷饮”、“我喜欢吃的糖果”、“我的好朋友”等,让幼儿围绕一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开阔幼儿的思路。老师要营造自由宽松的谈话氛围,让幼儿敢说愿意说想说。

3.抓住时机,在区域游戏中展开交谈

区域游戏时间是幼儿最活跃的时候,在各种区域游戏中幼儿自由自在地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进一步激發幼儿运用生活中学到的语言知识。比如: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小餐厅、大班的购物区等,都能够让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拓展生活经验,运用掌握的语句。区域游戏还可以和主题相结合,比如:大班老师可以根据大班的主题“买卖小高手”创设文具店,幼儿利用代币、数数棒等进行交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练运用买卖的语言,交流了自己对各种商品的想法,学会计算,培养理财意识。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表达意愿往往是最积极的,也是最自由开放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幼儿的交谈,可以获取大量幼儿发展水平的信息。

(二)开展讨论活动,培养幼儿逻辑清晰的表述能力

在讨论活动中,幼儿需要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换对事物的想法和观点。幼儿讨论的情境既存在于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之中,也存在于集体学习活动之中。

1.利用班规,将讨论活动日常化

和幼儿一起协商制定班级约定、区域规则等,这类交流有一定的讨论性质,与幼儿生活中的共同关心点有关,能够激发幼儿发表看法的意愿。老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尝试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2.巧借话题,将讨论活动随机化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对一些突发事件或偶然发现会产生很高的兴致,老师可适当引导幼儿生成相关话题。生成话题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能帮助幼儿积累相关词汇。比如:台风“山竹”过后,当幼儿发现幼儿园里一些大树倒下了,幼儿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大树会倒下呢?”“倒下的大树会怎么样?”“ 台风是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发现和兴趣点,生成一个台风的话题。把幼儿的问题记录下来,与他们一起讨论、探索、查找资料,启发幼儿了解台风的知识及其危害。因此,生成话题往往伴随相应的教育契机,幼儿在讨论中渐渐了解,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如何保护自己。

3.组织辩论,将讨论活动趣味化

通过组织辩论会,来发展幼儿思辨相关的语言能力。辩题有很多,比如: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晴天好还是雨天好”;根据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的内容提出“动物要不要穿衣服”;大班幼儿临近升学时,举行一个“上幼儿园好还是小学好”的辩论会也是非常接地气的。

在辩论过程中,幼儿自由选择自己作为正方还是反方,再进行辩论赛。辩论时幼儿要学习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再陈述自己的观点,幼儿要使用一些关联词进行表述,并根据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比如:“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因为动物有皮毛,穿衣服太热了。”辩论会不仅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应用关联词语,也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

(三)开展讲述活动,培养幼儿有序、连贯、清楚的讲述能力

讲述活动主要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景,学习表达的方式和技能,以培养幼儿独立构思和表述一定内容的语言能力为基本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两个一”即“讲一个故事和说明一件事”来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

1.在各类活动中学习讲一个故事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给幼儿提供看图讲述或排图讲述的故事素材。让幼儿明白不管是看图讲述还是排图讲述,它的要点都是要先看图,后讲述。幼儿通过观察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讲述。也可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或经历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再根据绘画的内容进行讲述,绘图讲述往往在区域活动结束时进行。不管哪一种讲述,讲述过程都需要幼儿独立构思,编排情节、使用连接词,使故事或图片内容前后情节保持联系。

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故事课中让幼儿尝试进行故事续编或仿编,教师鼓励幼儿用同种思路和方法讲述别的内容,巩固迁移所学的讲述经验。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讲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以及语言模仿的能力。

当幼儿掌握了各种讲故事的技能以后,可以举行一个讲故事比赛的专题活动,给幼儿提供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幼儿从班级里的普选到级组半决赛,再到园里的总决赛,一次次讲述故事的经验,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故事讲述能力,也锻炼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的信心和表演能力。

2.在各类学习场景中学习说明一件事

学习说明一个玩具的玩法、一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特点、一个科学现象或原理等,需要幼儿对该物品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教师指导幼儿清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经验或想法。

比如:班级在周五举行玩具分享日,幼儿在分享过程中与他人介绍自己玩具的玩法。事先可以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说明书,再给大家详细介绍。幼儿园或班级还可以举行以物换物的活动,让幼儿通过推销自己的玩具,和别人交换玩具,锻炼幼儿介绍、推销物品的能力。

又比如:幼儿在区域中进行科学实验,教师可鼓励幼儿进行实验步骤和结果的分享。讲述实验的发现不仅考究幼儿说话的条理性,也促使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更加专注发现,并尝试把自己的发现,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

(四)开展听说游戏,培养幼儿倾听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听说游戏是让幼儿在游戏中按照一定规则练习口头语言。“听一听”游戏主要培养幼儿专注倾听的习惯,同时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及其非语言经验的参与。比如:“我说你拍 ”、“萝卜蹲”、“我说你做”等游戏。而“说一说”游戏则锻炼幼儿的组词能力,扩展幼儿的词汇。比如“传话游戏”“组词游戏”、“击鼓传花”、“词语接龙”等游戏,可以在餐后或午睡前等待环节中进行,边玩边说难度不宜过大,才能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

三、《指南》背景下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与前书写准备的策略

在国家级文件中,《指南》首次明确增加语言领域早期阅读和书写的学习与发展三大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笔者据此提出三方面建议,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早期阅读及前书写习惯。

(一)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创设阅读环境与提供优质童书

教师要注重给幼兒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一个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阅读环境。吸引幼儿参与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持续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中明确提出:“国家制定幼儿园玩教具和图书配备指南,广泛征集遴选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优质游戏活动资源和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在生活特色的绘本。”教师应在这个大前提下,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遴选图画书。比如:小班的幼儿可以适量提供一些翻翻书、纸板书、触摸类的绘本,这类绘本能够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语言有重复出现的句式,朗朗上口,易于掌握。内容上选生活类、规则类、情感类的图书,有利于帮助孩子通过阅读掌握规则,适应集体生活。中班的幼儿可以增加一些想象类的图画书,大班则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增设幼小衔接类的图画书,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加强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分幼儿自主阅读、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早期阅读是幼儿学习书面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早期阅读不仅能学习相关的书面语,更重要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学习观察画面,一页一页翻书,学会爱护图书,坚持每天阅读等习惯,并理解和表达阅读的内容。

(二)遵循循序渐进,做好前书写准备

1.锻炼幼儿小手肌肉

前书写与幼儿小手肌肉的灵活性息息相关。从入园开始教师就逐步通过各种各样的区域玩具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比如:小班二指捏架子夹豆子、穿纽扣、串珠,中班夹细小的水雾魔珠,大班做刺绣、贴钻石画。这些活动都在一步一步锻炼幼儿小手指的灵活性,为幼儿的前书写做准备。

2.注重幼儿用笔的过渡

教师要根据幼儿小手的抓握能力给幼儿提供不同类型的笔。通常小班绘画用蜡笔,中班增设使用水彩笔,大班逐步使用铅笔进行数字、笔画和姓名的书写。有效的过渡能够让幼儿逐步了解用筆的姿势、力度等,掌握正确的书写握笔姿势。

3.图文并茂学习记录

教师可以培养幼儿用绘图的方式进行记录。幼儿日常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调查表、绘画一日生活流程等方式,尝试记录。节日活动或主题活动中,也可设计记录表。比如:五一劳动节“一日劳动记录表”,幼儿持续用图文的方式记录自己一个月的劳动。在“六一”游园会以后,幼儿绘画游戏活动过程。《走进纸王国》的主题活动中,幼儿记录纸的用途、纸的种类、纸的发现等。通过这些记录表,幼儿尝试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慢慢掌握书面表达的方法,培养书面表达意愿。

(三)注重识字积累,做好幼小衔接

《指南》指出不能让幼儿机械地识字。幼儿的识字方式应该是在生活中,在阅读中,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识字。比如:幼儿通过学习图文并茂的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掌握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在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积累一定的字词;在阅读绘本时,幼儿通过阅读封面书名,或对书中重复多次出现的字产生印象,从而在无意间认识这些词汇。大班幼儿通过收集认识的文字、制作字宝宝小书、新闻播报等活动,对前识字进行拓展。实践证明,类似于新闻播报等识字活动,不仅达到前识字的目的,还锻炼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表述的胆量,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

四、结语

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是从口语到书面语的发展过程。只要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效利用日常生活活动或集体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一定能够逐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能力,同时为阅读与书写做好相应的准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入学早知道:儿童入学必备的八种能力[M].钱志亮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2019.6重印).

[3]赫宇霞.基于关键经验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19.03.

[4]祝士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宝根,李林慧.早期阅读概念与图画书阅读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13(7):55-60.

[6]刘宝根.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策略[J].幼儿教育.2010.28.

[7]邹晓燕.未来中国幼儿园教育发展方向评析——兼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8]黄有芳.听说游戏中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究[J].幼儿教育研究.2018.01.

[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李季湄,冯晓霞主编.人民教育出版.2013.05.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指南策略
指南数读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Passage Four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