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怡
【摘要】从科学(S),技术(T),工程(E),数学(M)四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程以“布”为主线,用编绳,织布,染色,制作布制品几个课程,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STEM 编绳 织布 染色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131-02
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为此,在 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我校开展了STEM课程的教学。从“衣、食、住、行”四大方面引入,结合STEM的理念,把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教育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本文主要对本校课程里的第一个系列课程“衣”进行详细分析。
1.背景分析
该主题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制作衣服的主要材料是布,穿衣服是人类文明的象征。那制作衣服的布有哪些类型呢?布又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布是怎样染色的呢?怎样用布制作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呢?本课程将带领学生简单领略这个过程。
2.实施对象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对物理,生物,地理,历史,数学,工程等知识均有一定的基础。同时,他们对布的制作基本没有经验,但是十分感兴趣,积极性很高。
3.课程设置
3.1 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三个部分,共6个活动。包括1个问题引入活动,4个背景经验活动和1个经验总结活动。
3.2 课程时长
整个课程利用学校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进行,每周60分钟,共计划用一个学期完成。
4.实施过程
以下就每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作简要的介绍和分享,并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
4.1织布厂和染布厂的构造
工程问题:教师结合织布厂和染布厂的情景,指出学生需要提交的项目包括织布机的组装和染布的设计。
从主题所涉及的知识与原理的角度看,这个主题适合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研究。其中涉及到的科学(S)知识有:化学、物理、生物。
化学:染料的制作和染布的过程,涉及到化学问题。
物理:织布涉及到织布机的制作。
生物:麻,丝,棉的处理,天然染料的制作涉及到生物的问题。
从主题涉及到的技术(T)的方面看,织布和染布的具体操作都是有相关技术的,可以向学生普及这些技术,并让学生把这些技术使用到工程设计方面。
从主题涉及到工程(E)方面看,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型织布机。
从主题涉及到的数学(M)方面: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需要计算需要的原料和机器,染布需要的原料用量等等。
4.2 搓麻绳
工程问题1:让学生了解纺纱车的原理。
工程问题2:通过了解不同的纤维的特性,选用适合的纤维进行编绳。之所以选择苎麻是因为苎麻是最长的天然纤维,如果选择棉花一类的短纤维,就要进行纺纱,而纺纱的难度非常高,不是学生能轻易解决的。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细细撕开苎麻纤维,以待编绳。接着让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手持编绳器,一个学生手持苎麻,如图1所示进行编绳。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手搓麻绳,或者用自己的方法编绳。
4.3 织布
工程问题:让学生了解织布机的原理和自己组装小型织布机如图2.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组装小型织布机,并用上节课编织好的麻绳织布如图3,4.为了让学生更有创作空间,可以让学生自带彩色毛线进行编制。
4.4 染色
工程问题:让学生了解制作染料和染布的基本原理。制作染料和染布是一门系统而复杂的学问,有中国传统的用刈蓝制作的靛蓝,古罗马人用贝壳制作的紫色等,本课程选用洋葱让学生体验染色。因为苎麻不容易染色,所以也可以准备一些白棉布让学生体验扎染。
学生活动:(1)将洋葱皮用清水洗过,置于不锈钢锅中。按1:10的比例加入清水,煮以萃取色素,萃取时间约为水沸后30分钟。
(2)将萃取后的染液经细网过滤后使用。添加盐固色,每八杯水加1/2杯盐。
(3)将布料投入染液中浸泡染色,时间为30分钟以上。建议布料先用清水浸透,这样染色时着色会更均匀。注意染色时要不停翻动,以免着色不均如图5.
(4)最后,拿出来用冷水冲洗,手洗染好的布料至少两次,然后晾干。
4.5 制作布制品
学生活动:让学生小组根据自己制作的布匹,加入小饰物,设计布制品如图6.
4.6 经验总结活动
工程问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完成情况,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估并制作ppt.汇报。
学生活动:让学生交流展示他们这一阶段以来的学习成果,交流的形式是通过展示成品及汇报PPT来实现的,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总结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机会,也让学生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交流的时候同时也可以邀请织布和染色的工程师来旁听、指导,并促进学生和专家们之间的对话。交流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让其了解学生这一阶段以来的学习成果。在活动的最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里面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就此问题进行全班交流。
5.设计反思
本课程是基于 STEM 教育理念的初中科学教学设计。整个教学设计立足STEM 教育理念,以布料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制作、探索、再制作、评估、完成报告单等完整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对动手制作这些新奇的知识非常有兴趣,部分平时上课不大认真的同学也能静下心来细细地编制。同时课后反馈收获很大,在制作的过程中增加了自信和对各学科的应用能力。
当然,本课程也存在不足,在编制线的课程本来想加入纺纱的课时,但是纺纱的难度太大,无法在课堂上简单完成,所以选用了不用纺纱的苎麻。但是苎麻偏硬,织出来的绳较粗,而且不容易染色,后续将继续研究纺纱这个内容。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7年度“广州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深入推进STEM课程实施”专项研究课题“基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的STEM课程的开发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ZJY2017-004)】
【参考文献】
[1] 张绍军. 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到课堂走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 杨通荣,蓝靛染布的真实过程[J].生命世界.2014(12)
[3] vicko.上万只海螺才提取出1克,价比黄金的染料是什么颜色?[J].中国科技教育 年(期).2018(10)
[4] 李雷,90后男孩把廚房垃圾制成染料做成服装[J]. 分忧. 2019 (06)
[5] 李梦婷,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课教学设计[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