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静
【摘要】英歌舞作为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汉族传统歌舞形式之一,近些年虽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但从长期视角来看,其传承创新工作仍然需要与教育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音乐学科的相关教学实践为例,对英歌舞在音乐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围绕英歌舞融入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英歌舞 初中音乐教学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1-062-01
引言:英歌舞虽然是以大型集体舞作为主要表演形式,但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舞蹈动作却需要与配合锣鼓点、海螺号和吆喝声相配合,如前棚的敲打锣鼓伴唱、中棚的传统曲艺节目、后棚的歌舞小戏,同样是英歌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且与音乐学科存在着比较密切的联系,而将英歌舞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实现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自然也是十分可行且必要的。
一、英歌舞在音乐课堂中的传承创新策略
(一)重视学习兴趣培养
在休闲娱乐方式趋于多元化的网络时代下,学生对于传统歌舞艺术的接触普遍较少,学习兴趣也并不高,如果在忽视学生兴趣的情况下盲目将英歌舞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即便学校能够投入较多的教学资源,也同样很难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还需迎合当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从英歌舞的起源、装扮、唱词等方面切入,为学生讲述一些与英歌舞存在密切关联的小故事、劝世良文,或是引导学生围绕水浒传中的人物角色展开探讨,待学生对这些内容产生强烈兴趣后,再自然引出英歌舞的相关课程内容,就能够立即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对英歌舞的说唱节目、表演形式等进行了解与初步学习。例如对前棚部分的“唱英歌”,教师就可以先围绕“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展开教学导入设计,利用初中生对历史充满好奇的特点,以视频、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故事讲述,待学生沉浸到故事情节中后,再引出英歌舞,对其中的“唱英歌”部分展开介绍,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迅速转移到英歌舞相关课程内容上,而其对英歌舞的兴趣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
(二)组织实践表演活动
英歌舞是一种以舞蹈为主、歌舞结合的民间艺术形式,教师虽然可以提取英歌舞中有关戏曲、说唱节目的部分,将其融入到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中来,但要想实现推动英歌舞传承、创新的目的,仍然需要对英歌舞表演形式进行相对完整的呈现,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英歌舞的魅力所在,并对英歌舞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选择合适的英歌舞内容展开教学,同时也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以歌舞结合的方式展开英歌舞表演,这样既可以充分展现出英歌舞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美,同时也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英歌舞中前棚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观看相关舞蹈视频,鼓励其根据视频内容总结英歌舞的舞蹈动作特点与锣鼓节奏特点,待学生对英歌舞的风格特征拥有一定了解后,再组织其学习“斜击槌”“横击槌”“削击槌”等英歌舞基本动作,待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敲击槌动作后,则可以鼓励学生将舞蹈动作自由组合起来,按照“冬冬喳,冬冬喳,冬冬喳”的英歌锣鼓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从传统文化弘扬发展的角度来看,英歌舞融入初中音乐课堂虽然能够使其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但由于英歌舞本身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是以满足古代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兴趣爱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因此要想使英歌舞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真正得到发展,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新同样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自然也需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英歌舞风格、文化内涵的理解展开大胆创新。例如在英歌舞的中棚,通常会表演一些以民间趣闻轶事为题材的传统曲艺节目,但由于现代人对传统曲艺的接触较少,很难通过唱词及表演者装扮了解到这些民间趣闻轶事,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展开想象,对部分戏曲节目的唱词进行重新编写,或是在舞步中融入现代舞蹈的一些元素,以迎合现代观众的需求。虽然在艺术创作方面,学生的改变创作必然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创新兴趣,就必然能够为英歌舞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初中音乐课堂中英歌舞传承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素质问题
英歌舞作为潮汕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其虽然具有着显著的地域特色,但对于初中音乐教师来说,即便其从小生长在潮汕地区,也未必能够对英歌舞拥有太多的了解。因此要想将英歌舞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还需全面考虑到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不仅要由学校邀请英歌舞表演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到校讲课或进行教师培训,同时对教师自身来说,也同样需要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平台对英歌舞的相关资料进行广泛搜集與学习,以加深自身对英歌舞的了解程度,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准备。
(二)教学资源问题
英歌舞表演形式多样,表演内容也十分丰富,如果仅将其融入到几节音乐课中,显然无法达到传承创新的目的。因此对初中音乐教师与学校来说,要想将实现对英歌舞的有效传承与创新,还需从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入手,对英歌舞的表演形式、表演内容等进行全面整合与筛选,编制出系统的英歌舞校本音乐教材,为课堂教学工作提供明确指导。
结束语:总而言之,英歌舞虽然能够通过与音乐教育的融合实现有效传承与创新,但要想将英歌舞真正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来,则还需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引导及实践表演活动组织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并对教学资源与教师素质问题加以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宇强.潮汕英歌舞的校园传承与发展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2]郑泽霞.浅谈体育与艺术的交织——以英歌舞《尚武·英歌》为例[J].艺术评鉴,2019,(06):68-69.
[3]齐光.论广东潮汕英歌舞中的艺术特点[J].艺术品鉴,2017,(1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