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富华
世界上,有一个.!神秘的物种,从人类发现它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了世界的宠儿,这就是大熊猫;在中国,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大熊猫在这里被发现,从这里走向世界,由这里重回山林,这个地方叫雅安。一部雅安大熊猫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国大熊猫史,一部世界大熊猫史。
大约40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先后存在过约5亿物种,至今尚存的约有近1000万种。很多物种在漫长的岁月中被大自然淘汰,如恐龙、剑齿象、剑齿虎等,唯有大熊猫,这种早在800万年前就开始出现的稀有物种,还保持着原始的外貌特征、生理习性,成为地球物种的活化石,原始生命的“遗老”。
几千年前, “熊猫”就被记载进华夏文明,如今仍可在《尔雅》《山海经》《说文解字》等古籍中寻到其踪迹。大熊猫的诞生早于人类文明,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沧海桑田的地质变迁和第四纪冰川的洗礼,偏居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高山峡谷中,顽强地生存繁衍。
发现大熊猫
探险家几乎都奔向同一个地方——穆坪
人类第一次清晰地听到大熊猫的脚步声,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在一个碧水青山、茂林修竹之地。
1869年2月28日,经过艰难,的旅行,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 Armand Pere David)的身影出现在雅安宝兴县穆坪邓池沟天主教堂。
与其说阿尔芒·戴维是传教士,倒不如说他是博物学家更准确。从小就着迷于昆虫和植物分类的他,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亨利·米勒·爱德华兹等人的推荐下,接下了到中国传教并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1862年,36岁的阿尔芒·戴维怀揣着科学家们拟定的动植物名录,从马赛港出发,踏上了到中国寻找动植物标本的历程。
阿尔芒·戴维在中国有过三次 “旅行考察”,第一次是到华北和内蒙古地区,第二次目的地便是宝兴穆坪了。打开中国地图,寻找到宝兴穆坪的位置——地处夹金山脉南麓,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的这片区域,山川秀丽,林木葱郁。 “这里离成都虽然不远,但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仍是一个封闭之地。这里的高山和河谷都被原始森林覆盖,使得当地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戴维在日记中记录了对这里的初印象。
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却有很多“冰川活化石”被发现。1869年3月11日,阿尔芒·戴维在考察路上,遇上了一位李姓教友。李家中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兽皮,戴维一见,便呆立在原地,只见动物皮周身雪白,四肢漆黑,他惊呼道:“天啦!伟大的造物主居然创造出如此奇特的大型动物,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物种!”如今翻阅《戴维日记》,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他当时的狂喜。
最终他确认了自己之前的直觉——这是一个欧洲没有的物种。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大熊猫发现日”,穆坪也成为世界知名的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
保护大熊猫:
从物种保护到棲息家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保护大熊猫从物种保护到栖息地保护,从自然保护区到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不断升级。
迄今为止,雅安已建立起了7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1998年,雅安率先在全国禁伐天然林,大熊猫栖息地不断扩大。2003年,全球最大的半野生大熊猫基地落户雅安碧峰峡。当时雅安市人民政府联合成都山地所,向四川省政府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国家公园的报告,提议以雅安等地为中心,建立一个以大熊猫为主题的国家公园,集保护、科普、游憩于一体,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可能与思路。
2005年底,以夹金山为标志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接受专家评审。评审首席专家戴维·谢泊尔在雅安留下一句话: “两个戴维在夹金山百年相约,我们的共同目标是,保护自然的宝贝和人类的宝贝,让大熊猫在栖息地生存,与人类和谐相处。”
2006年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以野生动物为主体的最大遗产保护地,也是中国进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的第一个以野生动物为保护主体的遗产保护地,雅安占了保护地核心区面积的52%。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规提出建立“雅安大熊猫国家公园”,随后很快得到了回应,2014年,四川明确提出“大熊猫国家公园”概念。最终这一发轫于雅安的倡议,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与试点方案正式进入中央最高决策层的案头。自雅安延伸到川陕甘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落地中国西部。雅安40.8%的国土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占公园面积的23%。其中“熊猫老家”宝兴县92.8%的国土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宝兴现有野生大熊猫300余只,换句话说,近6万宝兴人只占有7.2%的面积,却让300余只野生大熊猫拥有了“好大一个家”。
放归大熊猫:
栗子坪、大相岭里的“新移族”
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向何处去?重回大自然是它们最好的归宿。放归何处?专家的目光盯向了雅安南端的栗子坪。
翻开中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图,位于大小相岭大熊猫种群交流走廊带的栗子坪分外引人注目。自2009年起,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承接大熊猫放归工作,并于2014年成为全国首个“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基地”。让大熊猫回归大自然,从四川省雅安市最南端的石棉县开始,这里也因此有了“中国大熊猫放归基地”和“中国太熊猫放归之乡”的殊荣。
栗子坪山间云雾缭绕、茂林苍翠;峡谷中或激流喧腾,或澄澈如镜。这一神秘深邃、令人向往之处,如今天蓝水碧,俨然一个茂林修竹的大熊猫乐园,是国内首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我国迄今野化放归的11只大熊猫中,有9只就放归在了栗子坪。据2015年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统计,这一狭长地带上生活着30余只大熊猫,至今这一数字仍在增加,放归大熊猫“新移族”不断壮大。
人们希望通过放归的方式,让大熊猫能融入当地大熊猫种群中,最终增加遗传多样性,复壮这里的大熊猫小种群。2012年国庆节刚过,大熊猫“淘淘”奔向栗子坪的茫茫深山;2017年11月23日,大熊猫“映雪”“八喜”在栗子坪自然保护区放归,这是继2016年“华妍” “张梦”两只雅安大熊猫放归之后,全球第二次同时放归的两只大熊猫。
随着一只只大熊猫的放归,大熊猫放归监测队队长、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杨志松也成了栗子坪“新移族”的一员。他把办公室从南充搬到了石棉,他的工作地也从教室转移到了大山, “我在栗子坪野外工作的时间,多于在教室里授课的时间”。
为了给放归在这里的大熊猫“新移族”一个完整的家,当地的彝族同胞也成为“新移族”,原居住在这里的彝族同胞整体搬迁。
回望栗子坪、大相岭的茫茫深山,或许放归在这里的大熊猫,未来还充满着艰辛与坎坷,但大熊猫真正的家在野外,让大熊猫回归自然是一切努力的终极意义。
熊猫故乡
让世界感受中国魅力
如果选择一种动物来代言中国,外形黑白分明,线条简洁柔和,外表憨态可掬、性情温和的熊猫当仁不让。
作为中国对外交流中的友谊使者,大熊猫在1957-1982年被赠送给朝鲜、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9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以“大熊猫合作繁殖”为基础的“熊猫租借”每次赠送或归国都会引发一股热潮。熊猫文化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载体,是中华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与世界共享。
熊猫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2008年一部《功夫熊猫》,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化的多元图解,蕴藏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思想。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熊猫既是象征团结进取的吉祥物,又是传递友好和平的使节,凝聚了世界的文化认同。
大熊貓没有天敌,与世无争,历经百万年依然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如今成为世界上最受喜爱的动物之一,最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旗帜,它带给世界最美好的祝福——“和平友好、和谐相处、和善坚韧、和气致祥”。1993年费孝通在与日本学者的学术交流中,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高度概括了人类社会及其文化未来发展的途径和光明前景,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和”的文化精髓,也为大熊猫文化作了恰如其分的注脚。
绿色、生态、环保是当今世界广泛认同的发展理念,是人类价值追求的一大体现。1869年4月1日,“一个不可思议的物种”从大山中走进人类视野,它们择一山而终老,生活在绿水青山间,如今回归一片净土,熊猫唤起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土地、森林、气象、水流、大气动态变化等生态系统的重视。
2019年,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暨大熊猫国家公园南部入口社区项目启动仪式在雅安举行,会上发表了《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50周年共识》,倡议全社会共同保护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让大熊猫保有荒野依旧的野生家园;让世界共建熊猫家园、共享熊猫文化:让大熊猫家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园。
近年来,雅安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上主动探索、先行先试,从设立碧峰峡熊猫山谷,打造宝兴“熊猫老家”,到积极构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南部入口示范区,发起成立“中国·大熊猫文化联盟”,全力建设全域性、开放式、活态化的“国际熊猫城”,旨在打造世界大熊猫文化发源地IP。这也成为雅安以大熊猫文化为引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
对于有着800万年历史的大熊猫,人类认识它的历史只有150年,其却一跃成为四川的代名词,中国的代名词。
美国杰出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中说: “城市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故事。”而“熊猫故乡”雅安的故事还会从自远古而来、与青山绿水相依的大熊猫身上一直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