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再次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中央有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下简称“双循环”)的论断提出后,在国内外政策界、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新冠疫情之后,面对国内国际新局面、新机遇、新挑战,新时代“一带一路”2.0版的建设如何与“双循环”新格局相呼应相匹配呢?
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是,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与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无缝对接,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与作为中国国际发展首要倡议的“一带一路”2.0版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推动“双循环”。
一、 “西部大开发”的缘起与发展历程
“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国家发展重大战略,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被正式提出。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于2000年3月正式运作。同年10月26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 2000] 33号)》。这标志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式启动。
《通知》指明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和战略价值: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政治意义。”具体地,作为一项重大国策,西部大开发将有助于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优化配置到西部地区,提高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巩固国防。
在此后的推进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全力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从2000年到202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近12倍。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大型国家项目的建设为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基础,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2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则进一步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再出发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和党中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西部对中国总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以及国防安全、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举旗定向,推出一系列旨在推动西部发展的新战略、新政策。
《意见》明确指出,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也扩展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回旋空间;但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任务依然繁重,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因此,在新时代继续做好西部大开发工作,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增强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言以蔽之,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果说,20年前的西部大开发是单纯侧重于经济,那么20年后的西部大开发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中国深度参与、引领新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万里长征再出发。
新一輪西部大开发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是“西部大开发”的核心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一个都不能少。《意见》明确要求“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同时还要立足西部地区实际发展状况“打好污染防治标志性重大战役,实施环境保护重大工程,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如果说之前西部大开发只是局限于国内的西部省份,那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则是在中国深入参与、引领新型全球化的新时代,在“双循环”新格局下,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层面,形成新疆一西向交通枢纽,重庆、四川、陕西一内陆开放高地,甘肃、陕西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与节点,贵州、青海一绿色丝绸之路、内蒙古一中蒙俄经济走廊、云南一澜沧江一湄公河区域开放等6条新型协同发展通道,充分发挥各省自身区位优势与产业特色,最终形成合力,内接新时代“一带一路”2.0版的建设。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不仅注重经济发展,更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美丽西部建设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部的建设者、创业者们,牢记习主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教导,在发展地区经济、激发产业活力、可持续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忘生态环境的保护,誓为子孙后代留下鸟语花香与千里沃野。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不仅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更有其全国性的进步效应,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如果说之前西部大开发只是国家总体发展方略的一个缩影、局部,那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则将成为习近平“新发展理念”的实践舞台与天然试验田。在这片广袤无垠而又生机勃勃的热土上,亿万建设者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检视、重构、开拓、不断丰富创新乃至再造人类有关现代化发展的经验与路径。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归根到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一切从人民的意志与利益出发,最终一切都要归结于人民的福祉与感受——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百年来的不变初心,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只有实现东西部的共同发展,实现各省份的协同发展,实现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收入提升、生活水平提升,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在根本上为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保障当地社会的稳定与长治久安。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落实,归根到底要靠加强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来实现。《意见》明确开列出6大“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从财税、金融、产业,到用地、人才、帮扶,面面俱到,可谓党中央、国务院给西部省份开出的大礼包。
我们坚信,在广袤的西部地区,各省市各部门只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就一定能够加快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更大力度、更强举措推进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在“双循环”的新格局下全面对接“一带一路”2.0版,实现区域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增益亿万人民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