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莹
近几年,凤县整体发展状况比较好,在农业方面有不小的进步与提高,农业技术向着先进的、现代化的建设道路不断前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那便是农民的培训问题。随着越来越多核心、先进的农业科技,高效的农业设施设备和现代化农业经营理念进入到农业领域,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对于农民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农村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素质的提升。而现阶段凤县的农民水平明显与现在农业生产和管理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再加上部分农村劳动力大量转换为非农产业从业者,从而出现了县内农业的兼业,农业从业人员严重老化,劳动力短缺现象,从县内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对其农业推进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角度给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不足
1、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凤县有着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相对于普通农民来讲,有着较为高等文化水平的人员,基本上都想往城市发展,这样的人力去向,也就直接导致了凤县劳动力的紧缺,特别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农业人才基本上寻求不到。而遗留下来的低文化群体,则无法真正参与到职业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中。那么,随之技能培训的参与度就较低,即便实施再好的培训体系以及专业课程,也是于事无补。
2、农民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从上个世纪开始,义务教育就一直在被不断普及,但是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整体上仍旧存在着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对于凤县来讲也不例外。这种现象不仅仅是由于缺乏基础知识文化教育造成的,更是由于环境原因所导致的。在本县的很多农村地区,留守下来的农民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文化,很多都是小学、初中就出社会了。并且具有较为守旧的观念,因而很难接受新的事物。并在日常的生活与劳作过程当中,安于现状,很难主动去改革创新,甚至一些群体当中还存在着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现象。这些素质方面的问题,都成为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的阻碍。我国当前需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如果不能够从农民的素质方面进行提升,那么也就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需求。
3、培训情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自八年前国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确立了三位一体为主要架构的培训结构。凤县的各个地区也是按照这样的结构在开展教育,但还是有着不少诸如:培训落实不到位、实际培训内容泛化、各地区之间培训程度不均衡等等问题,也缺少了体制形式的看管。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主要是农办组织办理的,但是开展这项工作时却要受到很多部门的牵制,因此很有可能在资金、场地或是时间的调度方面出现矛盾。并且由于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的间隙,因而导致经费来源不统一。培训的整体流程也是各有各的问题,不管是对象选择、还是培训监管程度、培训跟踪等等难以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了培训工作难以进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
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现存不足解决策略
1、拓宽宣传渠道,营造学习氛围
要想职业农民培训出成果,就必须营造良好积极的职业技能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推动全体农民增强培训积极性。那么,怎么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呢?因为农民对于国家政策性文件以及相关事务关注度比较低,理解程度也不高,因此各村级单位的党员干部应当发挥出良好的效益,多多向农民群体宣扬政策,解读文件精神。同时,还可以发挥现代网络效益,多多通过网络传播来向农民展示经过培训后获得良好的收益的实际农业案例,这样一来,就能够非常行之有效的向农民群体推广培训,即使在村镇也能营造出较为积极的学习氛围。
2、通过健全培训内容,在培训中提升农民素质
健全较为完善的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能够大大丰富培训课程的多元化。作为自古便具备丰富农业资源的国家,我们在发展农业时有着异常多样的路径选择。即使给文化程度不太高的当地农民群体进行培训,也要选择丰富的内容供给,坚持政府主导以及农业产业引导的理念支持,通过借助农民的工作喜好,来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充分实现新型农业收益转化。但同时要注意,对于职业培训内容的丰富,一定要多多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并结合当地传统农业模式,探索出新型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比如本身某个村庄适合水产养殖,那就应该帮助推广科学养殖,促进农民在自身擅长的领域进行发展。并且利用科学化的手段,帮助当地农业有实打实的进步,来让农民在田间地头也能够学习到科学的农业发展知識。以此能够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我县的农业经济发展。
3、整合职校资源,完善落实培训机制
在培训内容、授课方式上可以寻求当地职校的帮助,利用好职校的教育资源,整合内在教育与外在技能培训的关系,将农民职业化培训的内容打造成高质量、有水准、结合实际的技能型知识集。如果有合作渠道,更要把握好农业专业的高校资源,以之前整合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为基石,建立好培训机构中硬件、生源、以及监管等各元素之间的动态配合,打造全面完善的功能导向培训实体,以技能化的培训以及规范式的理念为核心,全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作者单位:721700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农业宣传信息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