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斯翻译批评模式下《名家散文选读》英译赏析

2020-11-18 08:56孙超越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0期

摘  要:夏济安是知名学者,文学评论家,还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精通英美文学与文化,译笔流畅典雅,清新优美,独步译林。他的译作《名家散文选读》,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学习翻译,最好的方法便是细细研读名家佳作。依据赖斯翻译批评的模板,从文本范畴(Literary category)和语言范畴( Language category) 两个方面对夏济安先生的译文做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翻译批评;文本范畴;语言范畴;分析评价

作者简介:孙超越,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0-0-02

引言:

有评论赞誉夏济安先生其为二十世纪国人中,能以英文写作而显“不隔”的少数几人之一,翻译起散文来更是步步生花,令人惊叹。《名家散文选读》所译的散文,皆来自美国殖民时期到南北战争时期重要的作家,可谓家喻户晓。原文说理深刻,古典雅致,其价值不言而喻。董桥先生对其译作推崇备至,称赞他“中英文富可敌国,进出衣香鬓影之间应对得体,十足外交官风度”。

夏先生此译作褒贬参半,读者惊叹于夏先生的文笔,灵活游走于中文英文之间,不囿于原文,传神達意。却也发现,夏先生的译作略有瑕疵,有悖于原文,操刀过狠。下面就从文本范畴(Literary category),语言范畴(Language category)进行分析与评价。

一、文本范畴

赖斯根据前人的研究指出,文本类型(text typology)决定译者会采取什么样的翻译方法,也影响翻译批评者对文本作出合适的评价。进而,根据布勒语言功能三分法,总结前人的研究,指出文本具有陈述功能(depictive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以及呼吁功能persuasive function;根据文本的功能,她将文本划分为以内容为重的文本content-focused texts,以形式为重的文本(form-focused texts )和以呼吁即感染为重的文本(appeal-focused  texts)。但是,在这里,她强调的文本功能是主导性的功能,而不是绝对性的,因为没有哪一个文本仅仅只具有一种功能。依据文本类型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名家散文选读》属于以形式为重的文本(form-focused texts)。赖斯强调以形式为重的文本(form-focused texts)包括散文和诗歌等,在翻译此类文学作品时,在保留原文内容基础上,尽可能做到形式相似和产生对等的美学效果。原文的语言形式决定目标文本的形式,而不是原文文本信息决定。译者在翻译时,可以直译习语,和原文作者采取同样的方式处理隐喻。

纵观全文,译文使用了很多四字格词语,与古典雅致的原文相呼应,灵活翻译语句并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力图再现原文的美感。在翻译时,采用了很多翻译技巧处理原文,灵活转换语言。夏济安擅长拆句,并按照汉语表达习惯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灵活运用增添、删减技巧处理原文,使译文风格大致与原文风格如出一辙。

二、语言范畴

赖斯在此翻译著作提出只有正确理解和表达语义要素(semantic elements)、词汇要素(lexical elements)、语法要素(grammatical elements)和风格要素(stylistic elements),才能在目标语文本中保留原文的意义。随后,她进一步提出在翻译批评的过程中,批评者必须在以上四种语言要素下评价译本,具体包括语义对等、词汇充分、语法正确以及风格对应。下文就语义要素,词汇要素,语法要素展开说明。

(一)词汇充分

词汇充分是翻译批评者在评价译文时所用的考量标准之一,字对字直译不能当做客观标准,因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的词汇不能够完全对应。词汇充分考察译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具体而言,即处理科技术语、双关语、习语以及暗喻等原文要素的能力,能否将原文成分在译文中淋漓尽致展现出来。

例1、“all day long,and for a week together,the rain was drip-drip-driping and splash-splash-splashing from the eaves,and bubbling and foaming into the tubs beneath the spouts.”(The Old Manse)

“雨是整天的下,下了足足有一个星期:滴滴答答,沙沙啦啦,雨不断的从屋檐往下落,水管下面承接雨水的木桶里泡沫翻腾。”(《古屋杂忆》)

本句节选自《古屋杂忆》,描绘了古屋雨天的场景,接连几天,大雨不断。原文作者在描写雨势时,用了不少拟声叠词和拟声词,比如“drip-drip-driping”“splash-splash-splashing”和“bubbling”“foaming”,形象生动的刻画了雨滴落的声音。在翻译这些拟声词时,译者很好的在汉语中找到了拟声词的替代词,“滴滴答答,沙沙啦啦”不仅意义准确,而且与原文形式相似,也是叠词。由此可见,译者用词准确,其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原文的韵律美也淋漓尽致展现出来。从翻译批评的角度看,其译文用词充分又地道。

(二)语义对等

语义对等是保留原文内容和意义的重要因素。译者要区分好一词多义词和同音异形词等,正确理解原文,保持译文和原文内容的一致性。错译及随意删减对译者而言是致命伤,稍不注意,评论家就会群起而攻之。

“The wheel-track leading to the door, as well as the whole breadth of the avenue,was almost overgrown with grass, affording dainty mouthfuls to two or three vagrant crows...”(The Old Manse)

译文:“园门里的林荫大路和宅门前的马车道,杂草蔓生,偶尔有两三只乌鸦飞来,随意啄食……”(《古屋杂忆》)

本文节选自《古屋杂忆》,描写了宅子大门前的情形。金隄先生在其文章《论等效翻译》,对夏济安先生的翻译做了中肯的评价。指出夏济安先生的译文不但语言流畅自然美妙,处处流露语言之美,而且译文像篇中文创作,丝毫没有翻译的痕迹,读完觉得一股“圣洁之气,跃然纸上”。但是,金先生承认本段文字优美,但是却有几处译错或不妥当的地方。比如,原文是“two or three vagrant crows”,夏先生译为“偶尔有两三只乌鸦飞来,随意啄食”,明明是两三头随意漂泊的母牛,却变为“两三只乌鸦”。况且,这里不存在因为文化差异进行意象替换,显然,译者在这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改译,脱离了原文。另一处是“The wheel-track leading to the door, as well as the whole breadth of the avenue”,夏译为“园门里的林荫大路和宅门前的马车道”,原文意思很明确,文中指路上有很多车辙,夏先生改译,删去车辙这个意象。由此可见,夏先生的译文美则美矣,但是超脱原文许多。译者随意的增添及删减,实质上也对原文产生了破坏性作用,违背了赖斯倡导的语义对等原则。

(三)语法正确

汉英最大的句法区别在于形合与形合的对比。人们普遍认为,汉语是一种重形合的语言,而英语是一种重意合的语言。英语句子依靠各种显性的衔接手段,句式结构复杂,只有一个主谓宾结构,如同一个树干,其他的成分附属于主干,因此英语被称为树形结构。汉语多短句,没有明显的连词,各部分靠语义或者逻辑关系衔接,通常被称为流水句或竹节句(熊兵,2012:118-119)。因此,译者在汉译英或者英译汉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汉英句式的差异,灵活处理原文,使之符合译入语规范。

夏志清在序言中所言,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文风沉郁,其显着特征之一就是在文章中多用长句,译者在翻译的中常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夏济安在翻译中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把冗长的英语复杂句巧妙译为自然地道的汉语,而且还必须保证语法的规范。下文的例子就能很好体现出其翻译的高超技巧。

例1、“... and I think there was some foundation for that opinion, since, by the apparent notion of the great luminary that gives life to all nature, and which in my time has evidently declined considerably towards the ocean at the end of our earth, it must then finish it course, be extinguished in the waters that surround us, and leave the world in clod and darkness, necessarily producing universal death and destruction.”(the Ephemeral)

“我想這话不无道理,因为自然界芸芸众生,无不依赖太阳为生,而太阳正在自东往西的移动,就在我的这一生,太阳显然已经落得很低,快要沉到我们的地球尽头的海洋里去了。太阳即将结束它的行程,为我们周围的海洋吞没,世界变成一片寒冷漆黑,一切生命无疑都将灭亡,地球归于毁灭。”(《蜉蝣》)

英文原文本摘自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蜉蝣》,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老蜉蝣人的特征。总的来说,整个英语句子是由“I think”引导的宾语从句和sinc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组成。但复杂句中还杂糅杂着复杂句,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句子结构的复杂性。这个的句子主干是宾语从句“I think...”,而作为连词“since”引导了原因状语从句,解释了磨坊长期无法生存的原因。此外,此英语句子复杂性还在于其后的定语从句,三个并列成分以及最后的非谓语从句,解释了太阳灭亡之后世界的变化。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对原文有很好的理解,他打破了复杂英文句式,按照汉语的逻辑,重新排列组合,译为三句话,很好传达原文信息的同时,句式又简短易懂,语法正确。译者高超的语言能力,让人佩服。原文遍布长难句,译者在处理时都遵循拆句,然后按照汉语结构重新排列组织语言,语言地道又流畅。

结论:

作为语言大家,夏先生的译文确实可圈可点,读起来浑然天成,给人美的享受,但是也存在“偷工减料”和“添油加醋”的小瑕疵。瑕不掩瑜,其语言艺术扔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德]Reiss Katharina.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America:American Bible Society,2020.

[2]董桥.乡愁的理念[M].台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3]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夏济安译.美国名家散文选读[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罗新璋.翻译论集[M].商务印书馆,1984.

[6]熊兵.英汉对比与翻译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