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故事(9)

2020-11-18 08:47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机枪弹匣枪管

晓枪老王

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FN米尼米“轻机枪”,实际上是一款真正的通用机枪。

有一次我给文章配图,找到了一张米尼米机枪的图片,图中米尼米机枪正架在三脚架上射击。我给图片配上了这样的文字——“正在射击的FN米尼米轻机枪”,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睡觉去了。直到几天之后,我才突然意识到了哪里不对:使用三脚架射击的……轻机枪?

很久之前,确实有一些轻机枪可以使用三脚架射击,比如丹麦的麦德森、英国的布伦等等。但布伦之流大多使用弹匣供弹,容弹量很有限,在机枪中显得非常不专业,虽然能用三脚架,但从来没人把它们当作通用机枪,所谓“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可能就是这种感觉吧。

而米尼米呢,弹链供弹、可换枪管,通用机枪该有的它都有。无论如何论资排辈,米尼米都能排进通用机枪的行列中来——除了口径略小了一些。只不过现实中的米尼米很少使用三脚架,大多以轻机枪状态使用,因此在大家的印象中,米尼米也“活成了”轻机枪的“样子”。维基百科的英文版甚至直接把M249(美国装备的米尼米)称为轻机枪(light machine gun,LMG)。

完美轻机枪

在《机枪故事》系列中,我讲述过很多轻机枪,比如“一碰倒”两脚架的DP、弹匣容量只有20发的ZB26、枪管无法更换的RPD、闭膛待击的RPK等等。这些轻机枪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准确说是不太好的印象。

在我心中,一款真正的轻机枪,应该拥有可靠好用的两脚架、弹链而不是弹匣供弹、方便快速更换的枪管、开膛待击等一系列优秀“素质”,前文介绍的轻机枪没有一款完全符合我的要求。而米尼米机枪则是一个例外,我认为机枪该有的品质,它应有尽有,并且都做得很好。

比如说米尼米机枪的两脚架,它的“架腿”可以伸缩,有3个档位可以调节。在折叠时,两脚架的“小脚”可以收纳进护木中,固定非常稳固。从外表看,折叠后的两脚架隐藏得非常好,枪械外形整洁、漂亮,不易钩挂,大家看了舒心,射手用着放心。不像RPD,两脚架折叠后,简直就像是“绑”在枪管下方。

米尼米的快换枪管同样让我满意。我此前接触的机枪大多都有一股“铁板烤人肉”的“狠劲”。比如说MG34,它的枪管没有设计提把,滚烫的热枪管,射手不戴石棉手套根本没法拿。PKM机枪虽有提把,但枪管固定栓又小又紧,很不好操作,何况枪管固定栓离热源太近,枪弹打多了之后,固定栓本身就会发烫,并且很烫很烫。

在众多“泥石流”中,米尼米机枪的枪管固定栓则是一湾显眼的“清流”。它的固定栓扳把远离热源,且易于操作,射手只需一手轻轻转动扳把,另一只手即可握住提把,从容向前取下枪管。能换枪管的机枪很多,但真正像米尼米这样能轻松“秒换”的并不多。我刚刚接触米尼米的时候,乐此不疲地取下、装上枪管,一边操作一边感慨,原来换枪管还能如此轻松快乐。

小口径轻机枪

在讲述RPD时我说过,中间威力枪弹与RPD“福祸所依”。这种枪弹的后坐力不大,使得RPD可以设计得轻小趁手,带来人无我有的优势。

二战后,通用机枪成为机枪的主流。它可以一枪两用,客串轻重机枪两种角色。而步枪也发展出了“步枪Pro”,试图抢夺轻机枪的“饭碗”。在“走轻机枪的路,让轻机枪无路可走”的背景下,轻机枪的发展一度迷茫。

所幸,上帝还是为轻机枪留下了一扇窗。为了“演”好重机枪,通用机枪不得不背上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轻机枪状态的通用机枪,往往是又大又沉。而兼职的“步枪Pro”非常的不专业,和传统印象里的机枪相差甚远。

作为新设计的轻机枪,米尼米机枪必须找到自己的“路”,“活出”不一样的风采。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和通用机枪拉开差距。米尼米机枪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得益于后坐力更小、重量更轻的5.56×45毫米小口径枪弹,装100发弹后的米尼米比RPD更加轻短,操控性也极佳。同时,米尼米毕竟是真正的机枪,在很多性能上都能“吊打”兼职的“步枪Pro”。

也正是如此,“夹缝中求生存”的米尼米获得了巨大成功,很多国家,比如法国、日本、美国、加拿大,都把它作为标准轻机枪使用。至今,改进后的米尼米机枪依然是许多国家的现役轻机枪。

米尼米的救赎

做机枪,米尼米自然比“步枪Pro”专业得多。但是“步枪Pro”也给米尼米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步枪Pro”脱胎于步枪,可以和步枪通用很多零部件,还能通用供弹具。面临“步枪Pro”的冲击,米尼米必须做点啥来自我救赎。

米尼米是不可能和步枪通用零部件的,为了让米尼米染上通用的味道,FN公司的设计师终于想出了一个绝招——双路供弹。米尼米机枪有两套供弹“路径”,一个使用弹匣,一个使用弹链。如果弹链打光了,机枪手就可以取步枪的弹匣来使用,保证不间断的火力持续性。

然而米尼米的双路供弹只是看似“想得美”的结构。米尼米的弹匣位于枪身侧向,弹匣朝向斜下方。这样的设计有数不清的缺点,比如说在射击时,随着弹匣内枪弹的减少,整枪的重心会不断向右移动,对枪械的精度造成影响。从美学的角度看,侧向的弹匣实在是丑出了“境界”,丑出了“水平”。从携行的角度看,米尼米机枪本来偏长偏高,宽度还尚可,但插上弹匣后,米尼米就变成了一个凹凸分明的“胖子”,一点都不好携行。

更糟糕的是,双路供弹概念是一个铺满鲜花的美丽大坑。弹链就像是柚子,枪弹紧紧地卡在弹链上,非常不好“剥”。而弹匣像是橘子,“剥皮”要轻松得多。对于使用弹链的枪械而言,为了把枪弹从弹链上可靠地“剥”下来,枪械的自动机往往像《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一样,四肢健壮、彪悍有力。而使用弹匣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弹匣根本不需要这么有劲的自动机。米尼米的自动机能量是根据弹链进行匹配的。在使用弹匣时,自動机的能量会变得过度充裕,就像是张飞不去打仗,却学林黛玉葬花去了,虽然葬花也得挥舞锄头,也是个体力活,但毕竟不是打仗。作为张飞葬花的代价,使用弹匣时的米尼米就会出现射速加快、精度变差的问题。一般而言,导气式枪械可以调节导气孔的大小,增加或者降低自动机的能量,从而调节射速。以色列的内格夫轻机枪就采用了这样的设计,以调节使用弹匣时的射速,让枪械的状态变得统一,但米尼米并没有这么做。

双路供弹还让枪械变得更加复杂。想保证两个路径的进弹可靠性并不容易,枪械加工、检验的成本都变得更高。更何况在实际使用中,米尼米使用弹匣的概率并不高。在后续的Mk46、Mk48轻机枪上,FN公司干脆放弃了双路供弹。就这样,米尼米最复杂、最奢侈、最别具匠心的双路供弹机构,最终被无情淘汰了。

米尼米的BUG

前文中我把米尼米猛夸了一顿。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众人面前“光鲜亮丽”的米尼米其实也有自己的“不治之症”——不停射。

不停射是开膛待击、双程输弹机枪的常见BUG之一。我们可以把米尼米的后坐过程比作“推车上山”。小山很陡,在接近山顶的位置,有一个刻度,叫作“可以推弹”,山顶上是一块平地,叫作“待击位置”。我们推车上山时,如果半途就没劲了、放手了,车子(自动机)就会自动溜下去(复进)。如果在“可以推弹”位置及以上放手,车子(自动机)就会推弹入膛、并打响枪弹。只有把车子彻底推到了山顶的“待击位置”,车子才会平稳停下。我们推一把车子(扣扳机),车子才会向前滑下。

米尼米机枪采用了双程输弹设计,后坐、复进过程都要输弹。输弹可是一个累活,为了保证复进中输弹的可靠性,米尼米的复进簧必须非常有劲。但复进簧太有劲了,自动机后坐能量不足时,就很容易停在推弹位置和待击位置之间。此时,即使射手不扣扳机,自动机也会在复进簧簧力作用下自动复进、推弹入膛并打响底火。这就是所谓的不停射。

不停射是一个大问题。米尼米的对应之策,是在枪机框上加工了两个待击位置,后方是假待击位置,前方是真待击位置。当自动机能量不足时,就会停在假待击位置。此时,射手扣动扳机,自动机会复进,但并不会推弹入膛,自然也不会击发。

以上的讲解可能有点难理解,大家只需要记住,为了解决不停射的BUG,米尼米被迫进入了新BUG——复进不到位(姑且这么称呼吧)。两害相较取其轻,复进不到位毕竟是个小故障,这样的设计虽然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嫌疑,但总体还是划算的。当年,双待击位置的设计让我疑惑了很久,我一度以为是一个坏了用另一个,所以多设计了一个,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真的是眼泪哗哗流啊!

总结

米尼米是我很喜欢的一支枪。作为“步枪Rro”时代的轻机枪,它有很多独特的设计,虽然这些设计大多非常的鸡肋,甚至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但至少體现了人类追求完美下的不懈努力。

在下一讲中,我们就来谈谈机枪中的“缝合怪”——FN MAG机枪。

[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机枪弹匣枪管
世界名枪印象(8)
FN公司展出6.5mmn径机枪
霸气的机枪
“匣”路相逢:雷明顿B70DM PK莫斯伯格6BOM
加装MIST—22微声枪管的鲁格10/22半自动步枪
德国MG5通用机枪因技术问题推迟交付
“黑豹”M160 5.56mm卡宾枪
比利时FN公司MAG机枪
枪管长度与步枪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