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洋
◆摘 要:美术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学生该有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而作为一种艺术传递工具,可以通过美术欣赏的方式让学生感知多种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艺术鉴赏心态,让学生的个人审美水平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提升。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美术欣赏为载体、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体系,打造出高效的高中美术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策略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品析、欣赏美术等方式达到美术教学的作用,和其他课程的形式有所不同,其最终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作为一门艺术水平高、具有一定陶冶情操的课程,不仅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更是承担着慰藉学生心灵、发散学生思维的作用。高中学生已经初具一定的美术赏析能力,也初步形成了自身的思维特征,因此,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结合美术欣赏,在赏析和绘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生综合品质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美术课堂的现状
1.教师占据教学主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遭到限制。就高中美术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教师主导还占据很大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水平十分不利,学生长期这种模式下,很容易散失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尤其是在高中本身学习压力较大的环境下,难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标。此外,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注重发散思维的学科,需要教师言传身教,如果学习中缺乏这两点,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2.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偏差。随着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各个教师都在积极展开课程改革,但是课程改革并非短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许多美术教师能做到游刃有余进行教学,但是对于美术教学的认知和教学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使其在教学中出现一系列不正确做法。
3.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主体倒置,学生本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颠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改革要求相悖,且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采用“满堂灌”方式,一种教法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不爱思考,也不善于动手绘画,师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创造性教学自然无从谈起。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创造性教学的策略
1.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内容。美术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接受效果,而不光是美术,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找到适合高中学生相符合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打造出高效的美術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是一种信息面十分广阔的现代技术,能够穿越时间,将以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呈递在学生面前,然后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其进行细致深刻的了解,以此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的精髓。比如,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倾向于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梵·高的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感受作品,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近距离感知,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极为震撼的视觉冲击,然后在此过程中进行循序渐进讲解,让学生由浅入深感知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另类作品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再例如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教学中,以往学生只能通过教材中的图片进行各种花鸟的景象,而借助于多媒体的视频播放功能,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梅花、菊花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再结合欣赏感受、笔墨尝试等手段进行全方位教学,让学生根据表象和意境动手绘画。再比如在学习“传统山水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意蕴美,其不但有优美的图像美,还有意境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讲解,把日常生活中的见过的山水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这些画面带来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到山水画的特征、色彩效果,然后传授相应的山水画绘画技巧,极大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无形中进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分层设计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分层设计同样有助于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需求、智力水平、潜在学习能力再结合课标要求对每一堂美术课程练习内容进行严谨的划分和细化设计,通常而言,教师可以将课堂练习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属于基础课,其重心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美术练习的基本技能,达到课程标注教学目标。B类属于拓展内容,教师通过添加一些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实现学生的思维拓展,让学生的学习水平超出课程标注要求。而C类则倾向于自主探究,这类主要面对学习能力较强的优等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自主性、探究性练习。例如在高中美术“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中,课程主题为根据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作品,要求为造型简洁、作品完整,因此,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档次:A类为临摹,临摹教材中的一个民间艺术。B类为拓展,即超出教材的范畴,教材只是起到参考作用,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进行设计,教师作为指导或者辅助作用。而C类则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独立完成设计。
三、总结
针对当下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的现状,加快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教师要及时总结美术课程中的得失,具有针对性的采取改革策略,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内容,无形中发扬学生的个性、发散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洁.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方法[J].明日风尚,2019(22):80+82.
[2]郭斌红.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考试周刊,2020(04):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