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宣传情境下科研机构软实力建设研究

2020-11-18 03:35岳晓宋姗姗
办公室业务 2020年10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软实力

岳晓 宋姗姗

【摘要】在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不断变迁的情境下,科研机构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和途径推动科研成果宣传,软实力已经成为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从软实力内涵的角度讨论对外宣传情境下科研机构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并基于此分析科研机构软实力建设的不足,从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对外宣传;科研机构;软实力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财政对科研单位项目投入数量和经费也在不断增加,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大幅度增加,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软实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软实力”的作用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研机构建设,成为其综合实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研究基础

(一)概念界定。20世纪90年代初,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中首创 “软实力”概念, 他认为国家软实力可以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软实力的概念一经提出,便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响应,成为国际政治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我国学者也对“软实力”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王沪宁是中国最早研究软实力的学者,他认为“政治体系、民族士气、经济体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发散性力量表现为一种软实力”。部分学者也从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来对其进行界定,刘德斌认为“软实力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庞中英认为软实力是一种非物质的、无形的力量,它包括意识形态、文化、价值吸引力、国家结构性力量以及外交力量。随着对其深入解析,这一理论也被运用到其它层面,如城市软实力、大学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和机构软实力等。

(二)科研机构软实力的构成要素。约瑟夫·奈认为国家软实力的要素主要包括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武骁认为机构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力、管理层决策力、职工学习力、文化凝聚力、管理制度规范力和主动创新力。综上,本文将科研机构软实力划分为三类:一种为内生性软实力,包括文化观念、制度标准等;一种为外放性软实力,包括权威力、传播力;一种为与组织协调性相关的软实力,如内部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引发的创新力、与其他机构的合作力等,具体如“图1”所示。1.内生性软实力。内生性软实力是指与机构相生相伴的实力,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是科研院所内生性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文化是科研机构在历史的继承中、教育的实践中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长期孕育而努力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且为机构内大众所能接受认同的精神文明展现,具体体现在科研机构的日常管理、作風建设、管理制度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管理是指管理主体组织并利用人、财、物等各要素,借助管理手段,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而制度则是在管理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化、规范化的手段,是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具体包括人事管理制度、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学术保障制度、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等。2.外放性软实力。外放性软实力是指机构能对外界产生的影响及影响力大小,具体又可分为权威力与传播力。权威力是机构传播的成果在社会舆论界引起关注、产生反响、激起共鸣,并能引导社会大众按照自己设置的议程或议题进行思考的一种能力。传播力是指主体通过一定的传播方法与途径,对一定范围内的受众形成潜在影响的一种能力,包括覆盖指数、传播指数、互动指数及影响效果等。当前很多科研机构都建立了机构知识库和科研成果推广网站,有效地缩短了科研成果的传播时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传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3.协调性软实力。协调性软实力是指与组织协调能力相关的实力,主要包括组织内员工的心理状态,如是否对机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在机构内是否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等;合作力则主要指组织与外部其他机构的联系,如是否有和其他机构合作的项目课题、是否有来自外部的交流人员等,合作对提升科研水平和软实力有明显的效果,可以提升产出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三、对外宣传情境下科研机构软实力建设

(一)对外宣传与软实力建设的关系。我国众多学者对传媒与软实力的关系进行分析,喻国明认为传媒与软实力是辩证的关系,传媒是形成软实力的因素之一,并为软实力其它构成要素提供传播渠道;曹晓霞认为各类新闻媒体产生的影响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展示和塑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不可否认,宣传情景对软实力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软实力的一种“资源”,也是其它软实力产生作用的“中介”,具体体现在:1.对外宣传是外放性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要展示机构的软实力,需要借用一些传播媒介将无形资源展示给外界,对外宣传本身就是利用各种媒体平台进行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必然包含了传播力与权威力。因此机构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声音来影响受众,就需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向受众提供客观且有深度的信息,影响和引导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也必然会增加其权威力与传播力。2.对外宣传有助于提高内生性软实力。内生性软实力是机构自身的属性,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管理制度,都是在时间的推进中不断沉淀的。加强对外宣传既能发掘机构本身的历史沉淀,又能激发机构源源不断创造新的事迹、新的精神,形成良性循环。3.对外宣传有助于激发协调性软实力。对外宣传是让更多人了解机构的良好途径。尤其对于科研机构来讲,在相关研究领域内依靠论文量等硬实力就能得到支持和认可,但在社会群体中可能很少为人所知,一些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认同感也会较低。因此加强对外宣传,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社会认可度,对工作的满意度,可以间接增强员工的科研创新能力。其次也会吸引领域外人员了解机构,增加合作机会。

(二)对外宣传情境下科研机构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1.内生性软实力建设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科研文化是科研院所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熏陶以及各科研机构所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面向不同行业的特色以及发展历史的差异等,大多科研机构的文化建设都趋于保守且只浮于表面,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机构软实力的作用,对于创造性、独特性的机构文化要素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因此难以充实科研机构的内生性软实力,使文化建设难以成为科研机构软实力的竞争手段。同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严格执行对科研机构软实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但是部分科研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形式化、机械化、程序化等弊端。比如由于当前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科学指向性,导致科研机构的管理目标趋向于争取更多科研经费、发表更多论文以及获得更多的专利奖项,而忽略了对高校科研管理过程的管控,出现了“学术造假”“科研经费使用违规”等现象。2.外放性软实力建设缺乏传播影响渠道。当下在我国一些科研机构中,由于部分科研项目的导向性不强,管理体制的不科学以及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的沟通不畅等原因,大多科研人员只注重眼前的课题项目和学术问题研究,使得多数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了书面材料的形成,而没有真正地成为科技决策的证据支撑和产业化的实际效益,很大程度上造成研究成果的浪费,科研机构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同时由于一些科研机构缺少品牌意识,机构的科研品牌建设和科学传播体系尚不成熟,外界很难知晓科研机构具有突破性、创新性、蕴含有巨大效益的科研成果。而且由于缺乏通过大众传媒与广大受众建立联系的渠道,很多研究成果只是在“学术范围内”传播,在影响政府决策、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公众认知等方面影响不足,社会认可度亟待提高。3.协调性软实力建设缺乏科研创新动力。由于我国科研管理相关制度对当前“行政化”权力的不断强化,出现了科研“寻租”“舞弊”等腐败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科研资助制度、社会诚信环境和价值取向以及当前我国的经济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动机,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职称制度和社会文化偏好又导致了不进行创新的高保留效用,导致学术不公平现象出现,学术自由受到束缚。其中薪酬分配机制是影响科研创新效果的主要因素,科研人员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求,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企业业务、课题项目等一系列与薪金收入直接相关的工作中,严重影响了科研单位科研成果的产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对外宣传情境下科研机构软实力建设路径。1.健全科研机构的治理机制。有效的制度安排、政策保障是提高科研机构软实力的坚实基础,因此构建对外宣传情境下科研机构软实力的首要任务是健全和完善科研机构的治理机制,打破传统行政文化瓶颈,建立良性的利益协调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加快研究成果产出、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强化项目经费执行、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等制度保障,完善政策导向机制、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宏观机制以及人才激励机制、需求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研究成果评价机制等微观机制进行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倡导崇尚学术自由、尊重科研创新文化的学术氛圍和环境,提高科研机构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2.加强科研机构的舆论引导和公众教育能力。在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不断变迁的情境下,科研机构应该利用各种平台和途径推动科研成果的传播,积极介入对外宣传的情景之中,让学术研究与公众的日常信息消费结合起来。科研机构要通过媒介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扩大公信力与影响通道,不仅为科技创新和政府决策服务,而且要发挥对公众的舆论引导与教育功能,为引导民众、教育公众服务。3.完善人才激励和机构协调建设。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推行代表作评价制度,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影响”。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研机构成果创新和知识转移的积极性,因此要改革健全科研评价和职称评审体系,提高横向科研合作、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服务地方、产业贡献等评价指标所占权重,以开放创新的政策积极引导科研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同时要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加强科研机构与政府、企业等的双向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所拥有的信息和人员优势,创建联合实验室、交流中心等研发平台和开放式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整合和创新、人员的流动和沟通、知识的共享和交易,为科研机构软实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7).

[2]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权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91-96+75.

[3]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55-62.

[4]王瑞平,庞中英.否认“美国衰落”: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新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3):128-133.

[5]武骁,武德春.海事机构软实力研究和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0,10(9):24-25.

[6]沈正赋.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5):1-7.

[7]喻国明.传媒产业:建设“软实力”的基础与关键[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8:269-277.

[8]曹晓霞.论新闻媒体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J].今传媒,2008(9):41-42.

[9]曾静平.构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品牌与传播渠道[J].中国高等教育,2017(17):58-59.

[10]钱敏.TS研究院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7:32.

[1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7/03/content_5303251.htm,2020(3).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软实力
逆行者的武汉
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绩效指标体系研究
浅析科研机构人力资源管理
广东省科研机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