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际娣 麦婉华
今年来,东莞市针对石马河流域污染治理继续采取大兵团作战、多方协同作战模式,统筹推进“3+5+1”工作任务(3项工程建设、5项源头污染管控、1个水质水量监控一体化平台),全力补齐治污基础设施短板,取得良好成效获市民点赞。
石马河是东江下游的一级支流,主流观澜河发源于深圳宝安,由南向北流,于企山陂入东莞,在东莞桥头镇与惠州潼湖围水汇合后入东江。石马河流域面积1249平方公里,主流河长73.5公里,其中东莞市境内流域面积601平方公里,河长67.5公里,共有大小支流107条,其中一级支流31条,涉及凤岗、塘厦、清溪、常平、樟木头、谢岗和桥头等7镇的112个村(社区),流域内常住人口150多万,日用水量约为103万吨。
东莞市素有“世界工厂”之称,各式工厂、作坊遍布各个镇街,激增的工厂数量及人口带来环境污染,石马河亦未能幸免,数十年来背负“黑臭河”之名。今年年初,广东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发布“一号令”,东莞成为治水主战场。近日,《小康》记者就石马河水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黑臭河”得到整治 市民点赞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东莞市常平镇新马河溯流而下进入石马河流域数公里,均未见到有偷排漏排的现象,且全程未见黑臭水体及河面漂浮物,水质较为清澈无异味,岸边垂钓者众多。由于近年来水质得到改善且目前水位较低,石马河吸引来大量水鸟觅食,上演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卷。另外,记者还走访了石马河主要支流观澜水及雁田水部分水段,亦未见到明显的污染情况。
近日,石马河现场指挥部通报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截至今年9月底,石马河流域107条河涌均消除黑臭,其中65条河涌水质稳定达到V类水标准。接下来,将结合“一河两岸”环境整治工程,推动河涌水质持续稳定向好,真正还岸于民、还水于民,石马河清溪段的整治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
记者来到石马河清溪段,绿化工人正用水泵抽取清溪水浇灌岸边载下不久的绿植,瀑开的水花经过阳光折射出若隐若现的彩虹煞是好看,水滴挂在盛开的花瓣上,红黄相间的花朵显得更加娇艳,清溪河中水位较低,整个河床清晰可见,由于河道清理尚未完工,河水有些偏黄,但无异味。
“我来清溪镇二十多年了,那时候清溪河也是很清澈的,但过了几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直接排到河里,整条河散发着恶臭,我都是绕着走的。”1998年便从四川到清溪镇做生意的魏先生一边钓鱼一边对记者说到,“现在搞了雨污分流,工厂也治理了,还把修了河岸步道装了路灯,我们一家人晚上都喜欢来这里(清溪河)散步。”
据悉,此次石马河清溪段整治耗资6.39亿元,整治河段全长为16.46km,其中清溪湖水库以下的清溪水(原杨梅坑水)长度为5.18km。
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年多来,清溪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石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共建成截污管网537公里,完成排污口整治1553个,完成197个非工业地块及1518家企业雨污分流改造。同时以铁腕开展生态环境执法,成立网格化整治工作组和整治回访督导队,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经过一年多的综合整治,全镇水质明显好转,多条河涌水质稳定达标,断面水质如期达到V类水标准。
统筹推进“3+5+1”工作任务
石马河在近年来的整治效果明显,究竟有怎样的措施与经验?记者了解到,石马河流域于2019年1月正式启动大兵团作战,2019年紧紧围绕“总量减排,断面达标”工作核心,按照“源头管控、过程管理、末端削减”的治理思路,统筹推进“3+5+1”工作任务(3项工程建设、5项源头污染管控、1个水质水量监控一体化平台),以重点小流域作为攻坚作战单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2020年进一步查缺补漏、建管并重,基本完成13项重点工作,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具体来说,首先,石马河形成流域整治统筹机制。东莞建立了流域共治机制。东莞建立市总指挥部高位统筹、市现场指挥部全面统筹、流域现场指挥部流域统筹和镇现场指挥部辖区统筹的指挥体系,市镇相关单位、部门积极落实属事属地责任,第三方推动大兵团作战,形成流域协同共治机制。
形成统筹协调机制。制作“五图三表”,定期召开四方工作例会、镇党政领导会商会,按月开展工程推进“一审核、两评估”、按周编报工作周报、按日实施信息报送,强化源头管控、巡查督办和工作统筹落实。另外,东莞还建立巡查督导机制,形成水质监测评估机制,形成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宣傳教育机制并建立工程效果核查机制。
其次,东莞基本完成污水收集系统。2019年全力补齐污水收集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次支管网和雨污分流工程。
此外,东莞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效能。数据显示,东莞2019年完成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为80.5万吨/日。2019年11月管网实现通水后,全力推进污水处理体质增效。
目前,全流域上下已形成协同共治态势,水污染治理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水质实现考核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