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缬的恢复生产与数字化传承教育思考

2020-11-18 14:05
关键词:印染图案文化遗产

李 洋

(浙江农林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夹缬是中国传统的纺织物印染技术之一,其印染原理是将一组对称的镂空雕花木板夹紧织物,浸入靛青染料,从而获得有图案的染织物.

据史料记载,夹缬在我国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夹缬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夹缬盛行于唐代,由于其出色的工艺和艳丽的色彩曾经被皇室当作国礼赠送,夹缬盛行时也常常被文人雅士写进文学作品中,白居易在《玩半开花赠皇甫郎中》写到“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李贺在《恼公》中写到“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宋元以来这项技艺逐渐衰落,现存的尚在生产的夹缬作坊堪称中国古代印染业的“活化石”.以浙江温州夹缬为例,夹缬在20世纪70年代是百姓婚嫁的必备之物,夹缬作坊遍地开花.但是,随着织物印染技术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喜欢色彩绚丽,材料新颖的印染织物,夹缬逐渐被淘汰,淡出了老百姓的生活.

1 夹缬的生产发展现状与研究价值

1.1 生产发展现状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原因,夹缬面临销售市场缺失,后继无人的困境.以温州夹缬传承人薛勋郎为例,薛勋郎先生对恢复夹缬这项传统手工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全身心地投入对夹缬工艺的研究开发保护和传承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薛先生在日本老人久保麻纱的资助下,开始学习夹缬并建立了自己的染织作坊.1997年台湾《汉声》杂志对薛勋郎夹缬作坊进行了专访,并出专著《夹缬》一书.此时,人们才知道夹缬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依然以活态的形式存在,薛勋郎的夹缬印染作坊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夹缬制作工艺,深获专家学者的关注.2011年夹缬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如今,薛先生的夹缬作坊常年处于半停产状态,常常都是每年生产一次,或有媒体采访才进行生产,此外,由于受人工、材料的限制,夹缬产品及其衍生品市场价格也比较高,购买的人相对较少,这极大地限制了夹缬的生产和发展.

1.2 研究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是无形的、活态流变的,但它却是地域文化最生动形象的呈现,它以独特的方式深藏于民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体现着一个地域独特的文化个性[1].

夹缬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勤劳的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工艺技术、审美价值和文化蕴涵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抢救.

从工艺技术看,夹缬染色方式与传统染色方式不同的是它特有的夹板,夹缬的夹板除了最上面和最下面是单面雕刻的,其他都是双面雕刻的,并且这些两两相对的夹板图案都一模一样,为了让染液能够在夹板的沟槽中流通,每块雕花板上至少有十几个微小的上下左右分布的孔洞,夹缬艺人将其称为“明沟暗渠”(如图1).

图1 薛勋郎印染作坊里用水浸泡着的夹版

从夹板的图案看,夹缬具有特有的程式和审美意境.以浙南夹缬“百子敲花被”为例,由于受传统布料幅面的限制,一幅被面需要四条夹缬拼接,每条布匹上安排一列图案,同时夹板的长度不能太长,否则雕好的夹板会变形,因此每列夹缬上又安排四幅图案,这样整幅被面共计印制十六个图案,民间艺人称之为“四四十六堂”,不可多或少(如图2).

图2 薛勋郎印染作坊里展示的“百子敲花被”

夹缬图案题材多样,其人物造型更是别具一格,由于受印版面积的控制,人物都有一定的章法限制,例如有对称但形象各不相同的两童子、四童子、六童子,八童子等,这种形式在我国古代印染技术上前所未有.以浙江温州一带的夹缬图案为例,温州夹缬有一部分人物图案的创作灵感取材于当地一种戏剧形式,这种戏剧被称为南戏,南戏是起源于宋元时期在我国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流行的用南曲演唱的汉族传统戏曲艺术.这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方式,更是为地方传统戏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如图3).

图3 薛勋郎印染作坊里人物夹缬展示品

从文化内涵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夹缬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浸染,准确地反映出地域文化特征.例如敦煌出土的夹缬织物图案中最具代表性的宝花纹是盛唐及中唐时期很典型的花卉纹夹缬图案;再如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敦煌所出对马夹缬绢,马形具有明显的蒙古马特征,图案地域特征明显,从整块现存的夹缬看,其长度为67.5 cm,宽度为52.8 cm,绢上共有两对较为完整的马,呈上下对称,有关专家根据其夹缬成品幅面可以推定制作年代为中唐至晚唐.该历史时代的马纹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源于写实的战马或坐骑,常见于石刻或者唐三彩等;另一种是源自希腊神话并得到波斯艺术加工的翼马(Pegasus).后一种大量出现在丝绸织锦等织物上,而敦煌所出的此件对马纹夹缬绢属于前一种,可见其不见双翼,更为写实[2].

夹缬可以作为一个活态的文化遗产,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文化和民俗象征意义,例如浙南的夹缬被面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女儿出嫁的必备嫁妆,结婚当天要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昭示众人,否则会被人看不起甚至人们认为婚后的任何不顺都和结婚时没有夹缬关联,因此,夹缬似乎已经超越了婚俗嫁妆,变成了长辈对女儿的疼爱和争取人格尊严的决心甚至是生活美满的保证.因此,夹缬为研究地方民俗和思想观念研究提供了物质依据.夹缬的文化表现形式,也隐含着民众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审美理想.例如,夹缬图案纹样内容多是以象征吉祥幸福的花卉、动物、人物为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追求.

2 夹缬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储存、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技术,将非遗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3].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进入到后申遗时代,数字化保护被广泛地应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领域,非遗的数字化呈现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运用,其在非遗保护、传承上可谓意义重大.夹缬作为一项即将消失的中国古代传统技艺,从雕版、制靛到印染,处处显示着独特的工艺和鲜明的特色,将夹缬进行数字化保护,是把夹缬这项民间工艺由保护机制建设到保护实践转换的重要一步.

2.1 夹缬的数字化保护有利于展示和传播夹缬技艺

通过夹缬的数字化展示,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人,能够足不出户就认识夹缬工艺,了解夹缬的发展历史,从而起到传播优秀民间工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

现存的活态夹缬工艺位于我国浙江南部的农村里,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夹缬的数字化展示极大地克服了夹缬地域限制,方便了人们认识夹缬.通过专业人员多维度、深层次的信息展示,人们对夹缬的认识也许比直接通过民间艺人了解更加翔实和全面.

2.2 夹缬的数字化保护有利于保存夹缬资料的完整性

对于绝大多数已经消失的非遗项目,即便后人恢复也不够原生态,甚至支离破碎,而对于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本身就源自这种危机意识,它的目标就是尽量全方位、完整地保存现有的资料,对于夹缬亦是如此,数字化纪录、分析、保存可以让夹缬制作技能尽量保持原汁原味,让其意蕴不发生扭曲.

2.3 夹缬的数字化保护有利于打开探索开发夹缬产品的新思路

夹缬发展至今却面临着广大民众无人知晓、生产停滞、后继无人甚至失传的危险,究其根本原因是夹缬产品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所以销售市场萎缩,传承人无法维持生产.对夹缬进行数字化展示,会有更多的富有创新思想的专业人士,特别是青年人认识到夹缬工艺,加入夹缬探索和开发夹缬产品的队伍里来,为夹缬市场开发提供新思路.

2.4 夹缬的数字化保护有利于促进地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是基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创意产业的融合催生出的文化产业新趋势.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1-2002)中没有数字文化产业的行业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17)把数字文化产业定义为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手段,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新兴产业[4].

夹缬作为一项传统技艺,在当代也应该顺应变化,接收数字技术的多项变革,并积极探索各种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可能性,这不仅有利于打破夹缬产品的地域界限,有利于开展各种形式的销售,更有利于促进地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

3 夹缬的数字化保护研究构想

随着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越来越多开展,数字化非遗技术也逐渐被人们熟悉和应用.夹缬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很好保护与开发.

3.1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夹缬进行资料数据库整理、信息存储,建立数字档案等

夹缬数字化保护的核心工作是资料数据库建设,它是夹缬实现数字展示、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夹缬数据库建设应当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类编目等.建立详实、完整、准确的夹缬数字档案库是对夹缬数字化有效保护的前提和基础.

3.2 建立夹缬的数字博物馆,健全图文声像并茂的影像资料库

夹缬数字博物馆主要承担着数据展示、技术传播、文化交流以及周边开发等功能.

夹缬数字博物馆需按照虚拟展馆的结构模式和栏目要求进行分类保存.数字博物馆包含图文声像的内容,这些内容需要严格信息采集的技术规范,因为夹缬传统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其制靛、印染等过程完全依靠民间艺人的经验,任何一个环节的工艺不足都会导致印染的不成功,因此用静态、动态的影像完整、真实、细致入微地记录印染的每一个环节尤为重要.

3.3 开发夹缬的数字化信息获取技术,建设虚拟现实多媒体场景体验馆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夹缬场景体验馆,让夹缬爱好者身临其境体验夹缬生产全过程,虚拟场景体验馆需要为夹缬参观者尽量多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受,通过夹缬的虚拟现实多媒体场景体验馆感受夹缬的工艺魅力.

4 夹缬数字化传承教育

对夹缬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一方面可以给众多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提供了解夹缬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尝试着通过这种传播促进夹缬的生产发展,为复兴夹缬提供可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夹缬的数字化教育增强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夹缬的数字化传承教育可以从三个层面考虑:首先,从夹缬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层面考虑,要做到“大”“全”“实”“红”,“大”是从量上考虑,即数据量要大;“全”是从覆盖面上考虑,即数据要全面;“实”是从细致和可信度程度考虑,即数据要详实;“红”是从情怀考虑,即要在夹缬数字化教育构建过程中起到传播地域文化的作用,因为,地域文化传播既传承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又体现地域现实文化精神,民众可谓双重认同[5].夹缬数字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年轻人认可和喜爱夹缬这项传统手工艺,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夹缬数字化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夹缬手艺的原真性,活态性,为实现夹缬在年轻人中传播提供了新方法.

其次,从夹缬的数字化教育方法考虑,夹缬数字化教育要“走心”,应该从当代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的、富有趣味性的方式进行,传播方法根据年龄段细分不同的方式,笔者设想根据夹缬雕花版故事设计绘制电子绘本,根据夹缬图案进行UI设计,或利用抖音、微博等传播平台进行传播都是夹缬数字化教育的灵活方法.

最后,夹缬的数字化教育不等于线上教育或网络教育,数字教育不是天然的与人隔离,它只是丰富交流学习的一种方法.笔者认为,在夹缬的数字化教育时应注重地方特色教育.以温州夹缬为例,笔者认为当地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开展夹缬进校园活动,开展诸如研习班,建立相关实验室等,也可以去夹缬作坊现场教学,让学生自己丰富数字化教学的内容.

5 总结

夹缬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在重视传统文化回归、注重数字化非遗保护的当代,让更多的人通过新鲜的、喜闻乐见的信息渠道了解夹缬,消费夹缬,传承夹缬,是对夹缬抢救性研究的重要方法.保护夹缬,不仅是保护我国一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也是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

猜你喜欢
印染图案文化遗产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与文化遗产相遇
欢迎订阅2022年《印染》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印染书香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