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兴奎,张好忠,于观平
(潍坊市坊子区人民医院 山东 潍坊 261200)
在关节性损伤疾病中,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尤其儿童及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由于踝关节为人体负重关节,与运动强度过大、挤压、撞击或摔倒等暴力因素有关,意外车祸或体育运动中较为常见[1]。发生踝关节骨折后,若关节复位不理想,可能导致关节僵硬、关节疼痛或创伤性关节炎等病症,增加患者痛苦。临床诊断踝关节骨折常采取X线检查,但存在一定漏诊率及误诊率,随着CT扫描技术不断发展,螺旋CT技术广泛应用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可重建骨折三维关系,提升诊断准确性,有利于预后。为探析螺旋CT扫描在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围绕本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本院收治7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本院7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入院后均进行X线检查及螺旋CT检查。74例患者中,42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区间为18~70岁,年龄均值为(41.58±7.15)岁,所有患者发生骨折30min~4d间到本院就诊,均值(2.26±0.58)d。74例患者中45例右侧骨折患者、29例左侧骨折患者,包括30例扭伤、28例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6例砸伤。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骨折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符合临床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比较74例患者数据资料,P>0.05。
选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所有患者确诊后均选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前未采取常规手法复位治疗;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作骨折。
排除标准:无法耐受手术治疗者排除;检查结果表明病理性骨折者排除;伴有精神障碍类疾病者排除;伴有智力障碍者排除;伴有内科疾病者排除;伴有恶性肿瘤者排除;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为多发骨折或开放性骨折者排除;伴有踝骨先天畸形者排除[2]。
本次研究选用检查设备philipsPrillianee128层螺旋CT机,检查过程中调整参数:将重建间距调整为1.00~1.25mm、将层厚调整为1.0~1.5mm、将电流调整为80~100mA,将电压调整为120kV。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采取CT水平扫描及X线正位及侧位扫描,范围包括外踝下5mm及踝关节骨折线上缘与胫骨横断面间,注意扫描骨折部位时采取0.3mm薄层扫描模式[3]。完成上述操作后,利用3D、SDD 软件三维重建扫描结果,并将图像置于工作站上 X、Y、Z轴旋转,选取最佳立体图像。
记录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漏诊率与误诊率,X线检查及螺旋CT检查结果均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检查差异。
踝关节骨折患者相关数据以SPSS33.0统计,不同诊断方式下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等指标均以%描述,数据差异以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意义。
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螺旋CT方式诊断,准确率95.95%优于X线诊断83.78%,χ2值为6.0090,P为0.0142;漏诊率3.04%低于X线诊断13.51%,χ2值为4.1322,P为0.0421;误诊率0.00%低于X线诊断8.11%,χ2值为6.2535,P为0.0124。如表1所示。
表1 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结果对比[n(%)]
骨头、软骨及纤维结缔组织间形成的可移动骨骼被人们称为关节,关节具有旋转、伸缩、剪切、缓冲等功能,主要由关节腔、关节面及关节囊三部分组成。在足部骨折疾病中,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且发病率位居关节骨折类疾病首位。关节损伤后,典型表现为肌肉损伤、韧带损伤、骨性损伤等,上述损伤中韧带损伤诊断难度最大,临床常通过核磁共振确定病情,骨性损伤以踝关节损伤最为常见常通过X线诊断。结合临床实践可知,部分骨发育不良者骨质疏松风险更高,发生踝关节骨折后,常表现为脚踝肿胀、淤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阵痛感。正常情况下,踝关节稳定性较好,当机体受到暴力冲击时,可能引发踝关节骨折。当踝关节发生脱位、韧带损伤或骨折时,需及时诊治,否则可能影响关节活动能力,不利于患者恢复,尤其踝关节局部骨折,类型较为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发病后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引发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踝关节骨折术前需进行明确诊断及检查,为选择术式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改善预后[4]。临床检查踝关节骨折时,常规检测手段为X线检查,在骨折局部发射X线波同时截取反馈波纹,经特殊仪器处理波纹后可显示局部病灶情况。结合临床实践可知,常规X线检查受多种因素影响,虽具有简单快捷优势,但X线诊断此类疾病灵敏度较低,且分离重叠骨折部分较为困难,无法直观分析骨折端形态、成角情况、骨折位置等信息,尤其踝关节损伤诊断难度更大,极易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5]。近年来CT扫描技术已经发展成熟,通过CT平扫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骨折范围、骨折程度及骨折线等信息,但此类检查方式无法直观显示水平横向情况,可能导致漏诊,且成像后立体感不足;通过螺旋CT扫描成像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踝关节骨折情况,进而掌握骨折部位脱位情况、关节面损伤情况、骨折线位置、骨折片数量等,可形成立体画面,帮助临床医生全面认知骨折情况,已经成为复杂型骨折患者首选临床诊断方案,螺旋CT扫描技术还能降低漏诊率,可为制定或调整临床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因此,对于临床医学工作者来讲,借助螺旋CT诊断仪检测疾病,是未来临床诊断长期发展方向[6]。结合本次研究成果,通过螺旋CT扫描,准确率达95.95%优于X线诊断83.78%;漏诊率3.04%低于X线诊断13.51%;误诊率0.00%低于X线诊断8.11%,三组数据中P均<0.05,进一步表明螺旋CT扫描技术更适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诊断中。此外,螺旋CT扫描操作简单,价格优惠,可被大多数患者多接受,因此可提升患者诊断依从性,促进医患关系,改善预后[7]。相较于常规X线检查踝关节骨折患者,螺旋CT扫描更具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诊断踝关节骨折患者时,采取螺旋CT扫描方式,可提升诊断准确性,降低误诊风险。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来讲,螺旋CT扫描是首选方式,可利用三维图像重建骨折端情况,进而直观显示骨折情况,掌握患者实际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医师制定详细有效的方案,相较于常规X线检查,螺旋CT检查更具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