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浩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科放射科 江苏 常州 213000)
肝脏局灶性病变为肝脏影像学检查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变,而早期实施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较为重要。扩散加权成像序列为磁共振功能成像中的其中一种,能对活体细胞水分子弥散是否受限实施检测,能对组织内细胞密度情况进行反映,近年来,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临床广泛应用,将上述两种方式联合采用,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1]。因此,本次研究分析联合诊断方式的效果,探讨诊断价值,见下文。
收取的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肝脏损害,②检查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严重疾病,②由于个人原因中断研究。
男61例、女39例;年龄范围21岁~81岁内,100例患者平均年龄(51.27±1.21)岁。
常规MRI检查:采用本院提供的1.5T超导型MRI实施扫描,采用腹部8通道线圈,患者进行平扫[2]。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采用西门子1.5T的espree机器,SWI序列为TE=18MS、TR=13ms、层间距为0mm、层厚为2mm、采集次数为1次,进行最小密度投影重建,从而获取重建后的SWI图,进行屏气4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18秒,增强扫描采用THRIVE序列:层厚为5.0mm、TE=1.95MS、进行平衡期、门脉期、动脉期扫描,必要时可进行延迟期扫描,在门脉期、动脉期分别高压注射延时16秒~18秒,50秒~60秒后进行扫描,患者检查均空腹进行。检查完毕后,由两名影像学医生进行分析,采用双盲法实施阅片,首先对MRI图像进行阅读,通过增强扫描、平扫对病灶实施定性分析,随后分析SWI和DWI图像对病灶的定性分析,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3]。
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影像学图像。
数据采用SPSS2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序列诊断符合率90.00%、灵敏度94.44%、特异性50.00%;常规MRI诊断符合率65.00%、灵敏度66.67%、特异性50.00%,联合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见表1、表2。
表1 联合方式
表2 常规MRI方式
通过实施联合诊断后,其中肝血管畸形10例、肝血管瘤40例、肝囊肿40例,肝血管畸形: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迂曲强化血管、片状强化,SWI能显示患者畸形静脉的走行和分布,能对畸形静脉血管影像直接显示。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为:T2WI均呈现均匀的高信号,而SWI呈现均匀稍高信号,部分患者的边界清晰显示,患者病灶边缘具有静脉血管受压移位情况。肝囊肿影像学表现:T1WI呈现低信号、而T2WI呈现高信号,SWI显示为均匀高信号,边缘十分清晰,增强后,SWI无显著的信号改变。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肝病发病率不断增加,为临床常见疾病,肝脏局灶性病变为肝病中的一种,多数为良性病变,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诊断较为困难,临床尚未完善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治指南,而早期实施影像学诊断方式,能明确疾病,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4]。DWI为磁共振成像中的新技术,为无创影像学检查技术,能对活体组织中水分子微观扩散运动进行反映,通过分析细胞内水分子扩散变化、细胞外间隙情况对疾病实施诊断,该项诊断方式能弥补常规MRI、CT的不足[5]。SWI为梯度回波序列技术,使用完全流动性补偿技术,通过利用不同组织之间的敏感性区别,从而对磁敏感物质进行显示,能提供清晰的解剖学系统,为病变鉴别诊断提供有利依据。通过将上述两种方式联合诊断,取得显著效果,对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的效果,能显著提高检出率。联合诊断方式改善了图像对比,能对疾病早期明确,为疾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6-7]。
经研究表明,联合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肝血管畸形:可见迂曲强化血管、片状强化,SWI能显示患者畸形静脉的走行和分布,能对畸形静脉血管影像直接显示。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为:T2WI均呈现均匀的高信号,而SWI呈现均匀稍高信号,部分患者的边界清晰显示,患者病灶边缘具有静脉血管受压移位情况。肝囊肿影像学表现:T1WI呈现低信号、而T2WI呈现高信号,SWI显示为均匀高信号,边缘十分清晰,增强后,SWI无显著的信号改变。
综上所述,通过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实施联合诊断方式(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取得显著的诊断价值,能提高灵敏度、特异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