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

2020-11-18 05:42张继海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息肉良性胆囊

张继海

(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医院电诊科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目前,由于人们工作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因此所致的胆囊结石等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生率也随之增加[1]。良性胆囊息肉病变主要包括炎性息肉、胆囊结石等症状。该类疾病往往不具有典型症状,少数患者会伴有恶心、腹痛等表现,临床中治疗方案的制定往往需要根据医学影像信息确定,如果病情发生恶化或者胆囊功能衰退明显,则需要及时实施手术治疗[2]。所以及时、准确地观察息肉的病变类型和程度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意义重大,目前手术病检是判断息肉病变的“金标准”,然而该方式需要花费更高的人力成本和时间,且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因此患者治疗依从性较低[3]。近几年,经腹部彩超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与敏感性,然而其较难辨别息肉良恶性,所以临床中将其联合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4]。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资料(观察组),并以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组)为检测“金标准”;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8.4±1.8)岁。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者;(2)符合手术适应症者;(3)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1)器质性疾病者;(2)并发其它严重疾病者;(3)伴恶性肿瘤者;(4)精神、意识功能障碍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经腹部彩超操作过程:检查前12h,临床医师应嘱咐患者切忌进食饮水,以免影响检查结果。选择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生产单位:美国GE公司;型号:VOLUSON E8),然后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选择仰卧位(必要条件下可给予胸膝位检查)。全方位扫描右肋间、肋缘以及剑突等处,仔细记录病灶部位、回声、直径以及血流信号等信息。对存在可疑病变位置者,可重复多次实施检查;对于病灶模糊或较难确定时,可对病灶位置进行放大处理,这有利于发现病灶处血供、血流等情况;临床医师应注意采样体积为1mm3,且声速角度不大于60°。(2)高频超声操作过程:首先将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对左侧卧位、坐位等不同体位状态下的右肋间、肋缘以及剑突等处进行扫描,仔细记录病灶部位、回声、直径以及血流信号等信息。临床医师应注意采样体积为1mm3,且声速角度不大于60°。

1.3 观察指标

(1)诊断准确率;(2)炎性息肉、胆囊结石等疾病患者的血流信号以及病灶回声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符合率比较分析

50例患者,病理检查发现6例胆囊结石、30例胆固醇息肉、11例炎性息肉、3例腺瘤;观察组发现7例胆囊结石、31例胆固醇息肉、10例炎性息肉、2例腺瘤,诊断正确率96.0%(48/50),误诊率4.0%(2/50)。

2.2 彩超影像表现分析

(1)胆固醇息肉以多发为主,且多出现于胆囊体,存在高等回声;(2)炎性息肉基本为多发,多出现于胆囊体及其底部,伴有高等回声;(3)胆囊结石基本为单发,伴有中高等回声,多出现于胆囊体;(4)胆囊腺瘤基本为单发,多出现于胆囊颈,伴有强回声。

2.3 彩超图像表现结果

炎性息肉、胆囊结石等疾病患者的血流信号以及病灶回声等情况差异不显著(P>0.05),但病灶直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等方式的不断改变,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主要是因酗酒等因素所致。轻中度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经科学治疗干预后病情可快速改善;但是重度症状的病情进展程度快,且往往并发感染以及腹膜炎等症状,所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及时诊断、治疗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对于提高预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5]。目前,经腹部彩超已经成为临床中检查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一线方案。但是由于胆囊容易受到肠气以及超声伪像等因素干扰而导致图像模糊,此外腔内极易发生云雾状等类型回声,少数隐匿病灶较难发现而造成了疾病的漏误诊情况。高频探头能够有效避免上述不足,它能够清晰显现胆囊壁结构,并且对病灶的数目、形态、体积、边缘以及回声等信息具有准确的描述,将其联合经腹部彩超有利于观察病灶处的血流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高频超声能够有效消除近场效应,有利于协助医师仔细检查息肉病变面积及形态等方面,且可以清晰显现病灶内部细小血管的血流信号,避免了经腹部彩超方式的缺点,提高了检出率;此外,高频超声还具有放大观察作用,这有利于提高病变图像的清晰度,且检查时间短,因此在临床中逐渐受到重视。对并发结石症状者,临床医师应注意检查,切忌过度关注结石的诊断而忽视了主症。对于伴有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临床中多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处理:①对于病灶直径<5mm,且症状轻微者,可建议患者每六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无明显改变则可半年后再进行复查,如果病灶体积显著变大,则可选择手术治疗。②对于5~10mm病灶,则应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如果伴有明显症状则应选择手术方案。③对于病灶直径大于10mm者,应及时选择手术方案。④对于病灶处基底部宽,且血流信号丰富病例,应及时选择手术方案。⑤对于胆囊壁变厚等病变者,应及时选择手术治疗。彩超的检测环节和结果均有良好的重复性,从而改善了确诊率,减小了漏误诊率,这不仅避免了因漏误诊而导致的病情延误,同时也维护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经腹部彩超联合高频超声可以有效诊断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降低了漏误诊情况出现的风险,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表1 彩超图像表现结果

猜你喜欢
息肉良性胆囊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