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湖南人(上)

2020-11-18 09:44王文珍吴必文
湘潮(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杨勇陈赓中国人民志愿军

★ 王文珍 吴必文

导语:在人民军队的辉煌战史上,湖南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抗美援朝战场同样如此。本文从志愿军司令部司令员集体、高级将领群体、基层官兵群体三个维度展示了湖南籍将士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全文分上、中、下进行三期连载。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并企图侵占台湾。从此,朝鲜内战变成了朝鲜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并把中朝两国人民的命运连接在一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三八线。两年多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湖南人以生命和鲜血,以责任和担当,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奋勇杀敌,不胜不归,成为“最可爱的人”。

五大司令:运筹帷幄威震敌胆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彭德怀、陈赓、邓华、杨得志、杨勇曾相继担任或代理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令人称奇和骄傲的是,他们均为湖湘子弟。

——彭德怀:“勋章应授予前线的英雄们。”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战略家的眼光发布《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0月19日,正当敌人越过平壤、元山一线疯狂冒进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各部遵照毛泽东的命令,开始分由安东、长甸河口、辑安(今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秘密开赴朝鲜战场。

当我军跨过鸭绿江向预定地区开进时,敌军已有先到达我预定防御地区之势。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没把中国放在眼里,认为中国绝不敢出兵。他分兵冒进而置东西两路军中间出现的80公里空隙于不顾,直奔鸭绿江边。彭德怀根据敌我态势,决心改变预定的先防后攻的方案,确定了大胆实施战役迂回、分割穿插、运动歼敌的方针。10月2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打响。我四十军一二〇师首先发起攻击,给沿云山至温井公路北犯之敌以迎头痛击;一一八师全歼敌1个加强营500多人。

11月1日,我军对运动之敌发起围攻。在我军连续、勇猛的突击下,“联合国军”于11月3日开始了第一次全线撤退。可麦克阿瑟仍断言“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个星期之内就会结束”,随即调集大量兵力,凭借海、空支援发起“圣诞节回国总攻势”。彭德怀因势利导,决定利用敌错觉,以强示弱,诱敌深入,于11月6日发起第二次战役。

11月25日,西线之敌进入我预定战场,侧翼暴露,后方空虚。经26日1天激战,我军在德川、宁远打开缺口。27日晚,我西线各军按预定计划向当面之敌进攻。我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一夜长驱70公里,抢占交通咽喉三所里,此举犹如一把利剑,刺进美第八集团军的心脏。彭德怀连续6个日夜几乎没有合眼,得悉三十八军围歼敌人的消息,非常兴奋,在给三十八军的嘉奖电中满怀豪情地写下“三十八军万岁”。

12月6日,我军南进抵达“三八线”附近,根据中央指示,彭德怀利用新年敌军疏忽之际,12月31日发起第三次战役。1月8日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经过七昼夜的连续进攻,突破了“三八线”,向前推进了80至110公里,歼敌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

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1月,在短短的80天内,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发动 3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毙、伤、俘敌7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驱使到三八线以南,扭转了朝鲜战局。随后,彭德怀又相继组织第四、第五次战役,敌我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阵地对峙。

毛泽东《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手稿

1952年初,彭德怀体检时,发现头上长了个小瘤,良恶难辨,担心是癌肿块。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得知消息后,决定彭德怀立即回国治疗。

1952年4月12日,彭德怀奉命回北京治病,由陈赓代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5月5日,彭德怀康复出院,这时期朝鲜战场已相对稳定,中央决定彭德怀留北京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不久,中央调陈赓回国创办军事工程学院,令邓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

第五次战役后,敌我双方打打停停,经过多次较量,均感势均力敌,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势在必行。

1953年6月中旬,双方排除了停战进程中的唯一障碍——遣返战俘问题,并在停战的各项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但是,李承晚集团竟公然破坏协议,从6月17日深夜起,以“就地释放”我方战俘2.7万余人为名,扣留朝鲜人民军部分被俘人员,并继续叫嚣要“单独干”和“北进”,企图破坏停战。

6月19日,彭德怀赴朝鲜准备参加停战签字。根据上述情况,彭德怀提出在金城再打一仗,以打击李承晚破坏停战谈判的行径。中央批准了彭德怀的建议。很快,金城反击战拉开帷幕。

这次战役,彭德怀把自己摆在“二线”,让邓华任主要指挥员。7月13日21时,我军6个军在1000多门火炮的支援下,突然对李承晚部队发起猛烈进攻,取得胜利。

7月27日上午9:30,在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谈判代表团驻地,彭德怀挥笔在停战协定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庄严宣告:“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动已经完全停止,全世界所渴望的朝鲜停战已经实现了!”

停战后,朝鲜决定授予彭德怀一级国旗勋章。彭德怀得知后说,我有什么功劳值得受勋的,“勋章应授予前线的英雄们”,我不过是在后方做了些具体工作。他给中央军委发电提出他不愿接受勋章的意见,中央军委电令他尊重朝鲜的决定。

——陈赓:接替彭德怀的最佳人选

1951年4 月25 日,陈赓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身份匆匆赶赴朝鲜战场,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6月8日,陈赓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第三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5次战役后,已经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整个战局在三八线附近呈现出僵持局面。

当时,美军采取“钢铁战术”,把大量的炮弹和炸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我军伤亡较大。彭德怀就此指出:我军必须准备持久作战,要学会阵地攻击与阵地防御这种作战形式。他发现一部队战士在野战工事里挖“猫耳洞”掩体,并逐步挖深形成相互连接的小型坑道后,他由此为重视,要求全军推广。

陈赓想到淮海战役期间坑道体系所起的巨大作用,积极支持彭德怀关于挖坑道的号召,并提出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在陈赓的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250公里长的正面战线形成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坑道工事对付优势装备敌人的效用在上甘岭战役中得到有力证明。

1951年下半年,美国放弃了侵占全朝鲜的企图,并做出愿意在“三八线”附近谈判停火的表示。中朝领导人也决心边打边谈,争取和谈成功。这样,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曙光初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最高指挥部里,也开始酝酿出任和谈代表的人选。

在彭德怀和陈赓的提议下,邓华和解方出任和谈代表。

1951年10月后,陈赓因病回国治疗。1952年3月,他再次入朝。这次,他是替换回国的彭德怀的。

4月7日,彭德怀动身回国,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同志交代:“我回去以后,我在志愿军的一切职务由陈赓同志代理。他是1922年的老党员,资格比我还老,你们要支持他的工作,配合好。”

1952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奉调回国,朝鲜授予他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邓华:亲自指挥上甘岭战役

1950年10月8日,中央命令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任命邓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副书记、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邓华重视部队实战经验并及时总结,迅速在全军推广,使部队“打一仗,进一步”,越打越能打。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不足两个半月,邓华就在1951年1月8日发表了实战性论文《对美帝作战的初步经验》,阐述了我军在运动战时期的作战指导方针。

由于敌人炮火强(美军1个军有各种火炮1428门,而志愿军1个军仅有各种火炮198门),加上敌人有飞机、坦克的配合,因此我军担任防御任务的部队是十分艰苦的。当时,有的同志说:“宁愿攻3个山头,不愿守1个钟头。”但是,没有部分部队担负防御任务,就不可能保障进攻的部队完成他们的任务。因此,对于防御战的战术问题,邓华一出国就及时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运动防御战术。

邓华提出的防御战术原则,对第四次战役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记者波茨写道:“美国第八集团军军官认为,中国军队在防御方面,比广为人知的进攻方面,干得更出色一些。”

麦克阿瑟在第四次战役中被撤去了所谓 “联合国军”总司令职务,代之以李奇微;我军第五次战役又打破了敌人在朝鲜蜂腰部(安州至元山一线)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敌人只得前来开城谈判。邓华和解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停战谈判代表。

谈判中,不甘失败的敌人,向我发起了夏秋季攻势。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纳邓华的“将敌引出阵地歼灭”的建议,在粉碎敌人夏秋季攻势中,歼敌25万,超过了运动战时期5次战役歼敌数字的总和。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

1952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陈赓回国后,邓华奉命接任。他和副司令杨得志、副政委甘泗淇筹划了1952年秋季的全线性战术反击,取得胜利。

10月8日,美方片面宣布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接着,敌军于14日向我发动了一年来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金化攻势”(代号为“摊牌作战”)。

1952年10月14日,邓华亲自部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带领4万余将士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同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6万余人鏖战43天,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为了促使朝鲜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经党中央、毛泽东批准,决定发起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1953年4月30日至5月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召开全体委员会议,邓华作了反击作战计划报告,全体委员一致同意邓华的报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夏季反击作战打响后,规模越打越大,由战术性反击发展为战役性反击。特别是第三阶段战役,自7月13日起至7月27日停战为止,以金城战役为中心,歼灭敌人7.8万余人。终于迫使敌人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4年9月,邓华受命正式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鉴于邓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卓越功勋,朝鲜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4年10月,邓华回国。

——杨得志:朝鲜战场“地道战”的首倡者

1951年2月,杨得志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参加第五次战役。2月25日,第十九兵团所属第六十三、六十四、六十五军陆续由安东进入朝鲜。

4月22日黄昏,第五次战役打响,杨得志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3个军和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配合,担负右翼突破任务。在第一阶段的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共歼敌4000多人。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雪马里地区的进攻战斗中,英国唯一缀有两个帽徽荣誉的 “格罗斯特郡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五六九团三营的重创下损失惨重,团长兼直属营营长卡思被俘。

为了确保第二阶段作战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决定,以第三、第九兵团负责消灭东线的南朝鲜军,以第十九兵团在西线与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配合,实施佯动进攻,牵制西线的美军。5月16日晚,第二阶段的反击作战打响后,第十九兵团在西线的作战进展十分顺利,极大地牵制了美军,有力地配合了东线我军的作战。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第十九兵团所属侦察支队和第五六九团三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授予“道峰山支队”“道峰山营”的光荣称号。1952年7月,中央军委调杨得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

杨得志是朝鲜战场的“地道战”首倡者。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杨得志在深入前线总结对敌作战经验时了解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利用工程作业伪装迅速接近敌人的做法取得了奇袭的效果,这让他马上联想到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道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石家庄攻坚战中的坑道工事,认为在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我军可以依靠坑道工事进行积极防御,既保存自己又消灭敌人。

杨得志提出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阵地上建设坑道工事防御体系,即将若干个防炮洞连成“V”形工事,小的可容纳一个班,大的可以容纳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洞内凿有瞭望孔和射击孔,等敌人迫近再开火,从而使自己伤亡减到最小。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倡导和推广下,广大志愿军指战员在战场上轰轰烈烈地掀起了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3年时间里挖坑道1250公里,各种堑壕、交通壕6240公里,修地堡20多万个。1952年10月开始的“上甘岭坑道防御作战”,很好地检验了这一战术成果,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

同时,杨得志还协助彭德怀先后组织了1952年的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1953年的夏季战役反击,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的斗争,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1954年11月,杨得志接替邓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因在朝鲜战争中贡献突出,杨得志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杨勇:为抗美援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1953年4月18日,为执行干部轮换计划,中央军委任命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5月11日,杨勇赴朝。5月16日,杨勇和兵团政委王平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副司令员邓华、杨得志及政治部主任李志民等,热情地欢迎了他们。

6月中旬,李承晚公然破坏停战协议,彭德怀提出:消灭伪军1.5万人,给李伪军以严重打击。由谁去唱抗美援朝的“末台戏”呢?周恩来提议:“让杨勇去!”毛泽东采纳了周恩来的提议。

杨勇经过反复筹划,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在金城打一次大仗,一次性上3个军的兵力参加作战,狠狠痛击李承晚集团。邓华和杨得志支持他这个大胆的方案,并再调 3个军配属第二十兵团作战。6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向第二十兵团下达了作战任务。6月23日,杨勇召开作战会议,向各部部署了作战任务。7月10日,杨勇下达了作战命令。

金城战役自7月13日深夜打响。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各部及第二十四军在1000余门火炮支援下,经过28分钟左右的火力准备,同时向敌展开了猛烈突击,1小时内即全部突破敌前沿阵地。7月27日,战役结束。

金城战役我军共歼敌7.8万余人,击落敌机85架,缴获敌飞机1架、坦克45辆、汽车279辆、各种火炮423门、各种枪7400余支,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我军伤亡3万余人。

在杨勇回国前夕,朝鲜专门在平壤召开隆重的授勋仪式,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1958年10月24日,杨勇和王平率领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26日,凯旋的将士们在北京火车站受到周恩来等领导人的迎接。周恩来称赞杨勇说:“你为抗美援朝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猜你喜欢
杨勇陈赓中国人民志愿军
杨勇书法作品
大型房企违约对金融部门的影响
杨勇: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兵,不是官老爷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
郭沫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题辞书法手迹
郭沫若《颂中国人民志愿军》书法手迹
青年陈赓革命生涯中的几段往事
陈赓 三“骗”彭德怀
陈赓敲竹杠
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