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创新活力,共议航天发展
——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州召开

2020-11-18 02:17杨璐茜
国际太空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北斗载人

2020年9月18日,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大会由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宇航联合会、国际空间法学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支持,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福建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福州市人民政府等承办。

本届航天大会以“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为主题,希望传承精神,让更多公众了解航天,激发公众崇尚科学、敢于创新的热情,勉励航天人在接续奋斗中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号召全社会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论坛开幕式上,颁发了2019年度中国航天基金会奖“航天重大项目奖”和“钱学森杰出贡献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福建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本次大会共设有16场活动,包括1场主论坛、1场闭门会议、2场国际论坛、7场学术(技术)论坛、1场文化论坛、1场教育论坛、2场科普活动和1场展览展示,全面展示宇航前沿技术,深入探讨航天未来愿景,广泛推动世界航天领域的深度合作。

主论坛聚焦热点,探讨航天发展前景

主论坛汇集了中外航天界的领军人士,共同研讨我国航天发展战略布局、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海上丝绸之路”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全球航天与开放合作等热点焦点问题,引发业内专业人士对助推航天强国建设的广泛思考。

(1)月球、火星探测成为热点议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于登云作《嫦娥探月工程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他介绍,嫦娥五号探测任务预计2020年前实施,有望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周雁飞作《实施载人月球探测的初步方案设想及有关思考》的报告。周雁飞说,国际上正在形成新一轮月球探测热潮,目标是通过可持续的载人月球探测活动探测、认识和利用月球。他认为,“要通过无人月球探测和载人探测,使中华民族从月球知识的使用者变成提供者。”周雁飞表示,我国目前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无法满足登月需求,需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和月面着陆器。另外,我国还没有地外天体生存的经验,载人航天活动的地面支持主要局限于近地轨道任务,需要建立系统的月球科学探测与应用体系。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在作题为《初战告捷、任重道远,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概述》的报告时指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首战告捷,但成功发射距离任务成功还非常遥远。”张荣桥表示,天问一号任务迈出了中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未来中国还将实施小行星取样返回、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环绕探测等任务。

(2)运载器前沿技术发展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作了题为《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的发展与思考》的报告。他谈到,世界航天已进入新一代全球通信卫星、大规模互联网星座、大规模空间基础设施、载人月球探测和载人火星探测、大规模深空探测为代表的新阶段。进入空间的需求正快速增长,将超出既有航天运输系统的能力范围。包为民表示,我国将在全面提升新一代运载火箭性能水平的基础上,计划到2045年实现1小时全球抵达、地面与轨道间以及轨道与轨道间的航班化航天运输。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作《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的报告,从发展情况分析、总体方案构想、关键技术分析、发展路线设想等方面,畅谈了载人火星探测航天运输系统设想,表示愿与国内外同行一道携手,共同实现人类走向深空、漫步火星的梦想。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院院长王长青作题为《迈向空天时代——空天飞行器发展展望》的报告,介绍了空天飞行器是可在稠密大气、临近空间、轨道空间飞行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将助力人类实现自由进出和高效利用空间;并从创新的逻辑、国际研发格局、空天飞行面临的重大问题,对空天飞行器的发动机、材料、可重复使用技术等方向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3)主论坛展示重大工程建设成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作题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与融合应用》的报告,从导航定位系统概述、北斗系统应用推广、北斗系统工程建设、未来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杨长风强调,要推动北斗与5G移动通信的融合建设,为5G基础设施提供高精度授时保障,促进5G芯片中嵌入北斗高精度定位能力,提供5G时代通导一体化解决方案。杨长风表示,未来将建设更加完善、融合、智能的综合PNT应用服务体系,实现海陆空天室内水下深空全域无缝覆盖。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工程总设计师、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童旭东作题为《中国高分专项10周年建设应用成效与经验启示》的报告。他介绍,高分专项总体构建起了我国自主可控、稳定运行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数据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区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遥感信息支持。未来,高分工程将坚持顶层规划、创新驱动、应用导向、统筹兼顾、开放合作等原则,不断激发实施主体的内生动力,大力推动遥感应用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一体化遥感服务能力,持续塑造“中国高分”核心品牌。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夏刚作《发挥空间技术优势,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报告,主要介绍的内容为:国之重器,勇担航天强国建设使命;天海融通,助力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携手合作,同创融合发展美好未来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空间信息需求更迫切,未来将综合运用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技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分论坛精彩纷呈,开拓空间创新活力

“在快速创新时代维护外空法治国际研讨会”展示了空间法学界对于在快速创新时代维护外空法治相关问题的广泛研究和深入思考。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童旭东通过对比分析航天大国的遥感数据政策以及我国对航天遥感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遥感卫星数据政策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若干建议。日本庆应大学教授Setsuko Aoki结合《日本外空活动法》《卫星遥感数据法》这两部日本最新航天法案,详细分析了日本航天立法的特点。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法律顾问王冀莲分析了当前外空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指出空间交通管理是促进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的重要手段,并提出深入研究顶层框架和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空间交通管理应用示范系统等建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政策法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君琳指出,北斗系统迈入全球服务新阶段后加强北斗法治建设的紧迫性,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法治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卫星导航条例》的立法进展,并分析了卫星导航政策法规建设的特点和挑战。

“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以“跨界、创新、融合、生态”为主题,聚焦“新航天、新基建、新业态”。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余琦在论坛中表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商业航天迅速崛起,中国众多民营企业参与商业航天发展,商业航天事业“前景可观,大有可为”。商业航天快速增长的太空经济对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卫星应用提出迫切需求。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秘书长潘军在报告中指出,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需要在未来5~10年间呈指数级增长,保守估计超过4000颗,商业卫星制造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商业航天竞争日趋激烈,低成本、高可靠的航天产品将成为市场的热点。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射服务首席专家周媛瑛提出,在国内商业市场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和规范的背景下,专业、规范、创新精神、守信是新兴商业公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随着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和应用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卫星应用不断深入并催生出更多应用场景。本届航天大会中首次设立卫星应用专业论坛,聚焦卫星服务国民经济的现状、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等方面,从通信、导航、遥感等不同专业以及资本市场各个角度,探讨卫星应用领域的无限可能和阶段性发展趋势,促进企业之间的对接合作,构建卫星应用未来发展蓝图。

本届航天大会还特别增设了航天精神高端论坛,在体现大会主题的同时,围绕航天精神的最新研究进展、重大理论突破、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以此带动和提升各单位的航天精神理论研究能力,为建设航天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此外,该论坛还启动了作为航天精神与航天文化重要表达手段的第二届中国航天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同时为航天文创产业联盟的组建夯实基础,预示着航天文化创意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的重要分支,呈现越来越旺盛的发展态势。

公众参观“航天放飞中国梦”航天科普展暨中国航天成就展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卫星及电磁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航天先进材料及制造技术论坛、空间能源技术创新与发展论坛、航天标准化论坛等多个分论坛。

展示活动别开生面,传播中国航天文化

除了丰富多彩的论坛,本次大会还举办了展览展示活动。“我的太空梦”第九届太空画创作征集及征文活动成果展,向公众展现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奕奕风采;在“航天放飞中国梦”航天科普展暨中国航天成就展上,神舟飞船返回舱、降落伞、舱外航天服等航天珍贵实物,嫦娥四号任务着陆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航天器模型等纷纷亮相,弘扬了航天精神文化,展示了中国航天成就和产业成果,促进了航天科技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北斗载人
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筑梦中国宫
中国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月能力?
北斗时钟盘
中国航天基金会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中国航天基金会
中国航天,叩门“天宫”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