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梦琪
抚州市崇仁县河上镇中心小学
生活化语文教学,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只有依托生活这般源头活水,才能达到花繁叶茂的最终目的。因此,老师们应该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需要积极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不断完善生活化教育理论体系,为教学工作奠定好基础,提升教学水平,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语文课堂难免枯燥乏味,老师应该创造和利用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们积累语文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有效的促进学生们的认知,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接受,有助于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内心探索的欲望。
比如,在教学《猫》这一课的时候,这是老师可以问道:“同学们,你们见过猫吗?”有的学生回答:“老师,我见过的,我家里养有养猫,他们的猫很软”。老师:“那你们觉得课文中的猫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们踊跃的发言:有的说:“猫太调皮了,窜来窜去,可是又很可爱”、有的给大家模仿起了家里猫的叫声“喵”喵“”,课堂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得到了扩展,是学生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同学们都争着发言,把印象里的猫说给大家听,这样即使没见过猫的同学对猫也有了认识。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利用生活知识与课堂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加强学生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丰富多彩的生活在课堂中体现,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生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是一门最有内蕴和思想的、最有灵气和诗意的学科。同时,语文的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这样的教学显然是无意义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语文。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的阐释,可见生活化教学有多么重要,语文又与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说是生活给了语文以生命。
比如,在讲授《梅花魂》这一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没有见过梅花的,梅花对于他们来说只从图片中看到过,单从书中是无法感受梅花的美丽与芬香。因此,教师可以组织户外郊游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寻找课文中的事物原型,并与文章中所描写的梅花进行对照,对比一下所见所闻的事物与书中有什么不同,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感受记录下来,日后再把自己观察中所获得的结论在班级探讨。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与课文近距离接触,去熟悉、了解课文里的事物,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拓展学生知识面,再来读课文自然而然能读出韵味。
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随处可见日常生活元素,但一些语文内容距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学起来就会比较困难,把文字转化为具体角色,赋予课文生活画面,把所有知识融入到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调动学生们积极性,师生共同扮演,不仅增加趣味性,而且促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比如,在教《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的时候,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小虫、蜜蜂、蝴蝶这几个角色,鼓励学生想象生活中这几种昆虫的行为特点和爱好等,再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对话演绎。把课文的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加深印象,还能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通过鲜明、生动的表演,学生能够切身理解每一个角色的不同性格特征,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合理的使用教材,又合理的使用生活化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化问题,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化课堂中提升知识储备量。也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忆知识,灵活加以运用。
语文教学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才能焕发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生活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是语文知识的意义之源。实行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知识进行巩固,利用生活经验将一些复杂的语文问题进行简化,从而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掌握情况,有效地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起生活中的语文与教科书上的语文的联系,使生活和语文融为一体。这时语文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语文问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