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研究

2020-11-18 23:45徐玉洁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长江丛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桂花评价作文

■徐玉洁/江苏省昆山市葛江中学

一、前言

所谓“微写作”,关键在于“微”,即小的,轻微的,精妙的。而“微写作”即为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精练”一词决定了微写作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凝练的特点,符合古人“字惟求少,意则期多”的追求。微写作的“微”是相对于大作文的“大”而言的,虽然这种短小的百字作文可以不限文体、灵活多样,但是也必须有完整的构思,丰富的内容,真实的情感,这一点是与常规大作文一致的。最近几年,微写作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采用了各种方法来响应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微写作学习的具体要求。

二、以读促写,将微写作训练与文本解读熔于一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可见,老一辈的教育家们已经犀利地发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部编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无论是课文的选择,还是单元的编排,都是匠心独运。如此百里挑一的美文名文放在眼前,怎可弃之而不用?笔者最近听了两堂课,两位老师都将课内文本与微写作训练结合的天衣无缝。

案例一:《陈太丘与友期行》

在这堂课中,周老师首先进行了诵读,疏通文意,品味情感等常规教学活动。到了课程的后半段,周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结合文中的语言,想象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等,感受人物形象。原本简短不满百字的对话,经由学生的扩充和老师的引导,扩展成这么一段文字:客(坐在马车上,傲慢无礼地)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平静地)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暴跳如雷,一下从车上跳了下来,用手指着元方)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虽然十分生气,但依旧不卑不亢地)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么一扩写,一个机智勇敢,不卑不亢的元方,一个傲慢不羁,蛮横粗暴,前倨后恭的友人,便都跃然纸上。学生不仅了解了通过怎样的方式扩写语句,同时也更深入地把握了人物形象。

案例二:《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是一篇美文,于老师通过一道风景,两个美女,三种美物,四十年的记忆这四个数字将课文串联起来。同时,于老师在课堂的结尾将文本与写作结合在了一起,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雨之精神写不出,以雨中的景、物、人、事写之。”最后,指导学生以《昆明的雨》为例,写一写《老家》,用老家的人、事、景、物来抒发对老家的情感。而这次仿写也充分证明了以教材为支点的微写作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三、以观引写,把微写作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文章不是做出来的,而应该像汩汩的清泉从心坎里流出来。心坎里的清泉来自何方?来自五光十色的生活,来自从生活中汲取材料的本领。”陶行知先生也曾经提出了“生活语文”的观点,他一直强调写作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当写作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写作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微写作一定要扎根生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身边的小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写出既接地气又生动形象的作品。而作为老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多感官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品味生活。例如,部编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是“学会描写景物”,其中有一篇作文标题是《窗外》,正好班级的窗外是一棵桂花树,我就带领学生们下楼仔细观察桂花。桂花是什么颜色?花形如何?是大是小?它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花香该怎么形容?有没有读过吟咏桂花的诗歌?当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以后,学生便写下了如下的文字:“‘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奈橘绿与橙黄’,窗外金黄的桂花,在绿叶的衬托之下,颜色甚是艳丽,充满着浓郁的秋意。有时作业写倦了,窗前的我便抬头看看桂花,心情会放松许多。看着那一簇簇灿黄的小花,小巧玲珑,素雅而盈着勃勃生机,它们就像穿着黄色小裙的害羞的姑娘聚在一块。秋天坐在窗边看书,我常常会把窗户打开一点,闻着那醉人的花香看书,很是惬意。 ”

也许学生会抱怨自己两点一线的生活,觉得没甚可写,但是只要老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他们就会发现,校园里的银杏树很美,妈妈每天熬的稠稠的白粥很香,那个每天天不亮就仔细打扫街道的环卫工人很好看!

四、以评优写,用多元化评价优化微写作训练

目前,传统大作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评价反馈不及时。一个初中语文老师通常要带两个班100位学生,批改任务十分艰巨,往往等老师批改完另寻时间反馈的时候,学生已经忘了之前自己写了些什么了,最后的评价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微写作因其微小的优势,能够做到快些快评,针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可以立马给出评价和建议,在时效性上更胜一筹,学生可以及时改正自己的问题,这样一来也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同时,传统大作文的评价机制太过保守,往往是老师的“一言堂”,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老师不敢腾出时间让学生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之中,又因为时间有限且人数众多,老师的评价往往顾及不到每一个学生。另外,老师在评价作文的时候也更多的关注结构、语言等考试得分点,往往也忽略了对作文背后的内心世界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更是情绪低落,对作文无法产生喜爱之情。此时,微写作的优势便显露无疑。首先,因为微写作训练初期的内容往往是对课文的仿写、扩写,以及对某一事物观察后的写作,所以内容相对统一,老师批改完作文后可以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同样问题的学生可以分成一个小组,一是便于老师单独讲解问题各个击破,二是能够使学生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其次, 老师一旦确定了微写作的主题,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课堂的前20分钟时间进行讨论,确定写作方向,并且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构思、写作初衷等。然后利用剩下的25分钟时间进行微写作创作。而下一节课的45分钟,一个小组的成员可以针对组内同学的写作情况给出自己的评价,有好的经验和想法可以一起分享,最后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整体而言,这种小组评价模式既节省时间,效果也比传统的老师评价来的好。最后,老师可以以“每日一赏”的形式将学生的微写作分享到家校联系群,分享作文背后的故事,也可以让家长给出自己的评价,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五、结语

“微写作”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词汇,但却也是一种能够适应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写作训练模式。虽然微写作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但是真正在课堂上有效发挥这种优势,还是需要老师们积极思考,努力尝试的。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微写作真正能发挥它的功能,成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利器。

猜你喜欢
桂花评价作文
桂花
桂花蒸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