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秋
广西灵山县平南镇三里小学
进入新时代,社会各界对于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标准、更严要求、更高定位。一方面,由于作文是语文的基础与核心,其对于中年级学生语言使用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的发展其中至关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很多中年级学生的基本作文素养还不够完备,使得其只能在针对性指导、强化性训练、科学性实践中不断丰富其作文素材储备、增强其语言掌控能力、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基于此,教师应该以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为导向,积极探寻突破中年级作文教学困境的有效策略,并将其落实至教学实践指导之中,使学生在有效性、多元化、丰富性作文教学措施的驱动下,逐步提升作文能力,深度塑造作文素养。
作文教学对中年级学生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融入开放性、宽泛性、多元性、丰富性写作视域,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潜能才能得到切实激活。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很多教师总是将中年级作文教学限定于课堂之上,依靠教师单纯的讲授和学生不断的训练来进行。殊不知,这种脱离生活实际的作文教学策略指导,则近乎于无鱼之水、无本之木,学生面对教师苍白、空洞的指导,势必就会丧失参与作文教学活动的兴趣,作为教学指导的效率也就无从谈起、无法落实。因此,为了实现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策略的优化,教师必须尽量拓宽作文指导的空间,摆脱课堂束缚,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灵活取舍,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离开课堂,进入生活中,用最细致的观察,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体验,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作文能力,实现写作与生活的有机融合,深度对接,为促进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给予坚实保证,让学生在符合自身认知需要的状态下获得自身作文发展的充分实现。
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与丰富、宽泛、多元的写作素材积淀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类写作资源的开掘和利用,并鼓励中年级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写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加强经典名著拜读,通过阅读经典、基础名著,使得自己的语言应用、掌控能力得以持久提升,自己的视野得到无限开阔,自己的心灵更加深邃而纯正。并且在名著经典找那个不断汲取营养,以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将自己阅读之后的真情实感与作者进行交流,用思想的共鸣激发情感的涟漪,为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应该指导中年级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记笔记、做摘录,对作者好的语言或者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和认知,增强其作文理解能力。在持久性积累、巩固中,随着写作素材的逐渐丰富,中年级学生将会写出更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好作文,其作文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既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积淀,又促进了作文教学的发展。
众所周知,处于中年级阶段的很多学生,其性格活波好动,思想稚嫩纯真、情感丰富饱满,面对很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理解等组织语言、表达思想、抒发情感。但苦于语言能力比较匮乏、生活体验不够充分、认识理解比较浅薄,以致在写作中往往只能借助一些比较浅显的词汇来表达内心夙愿,所写的作文要么内容冗杂突兀、思路混乱不堪,要么主题不够明晰、情感比较单薄,与教师的教学预期,自身的表达夙愿存在很大差距。对此,教师可以以作文微课为辅助,加强对学生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了解,并及时记录学生在生活表现与成长发展的一些细微之处、精彩瞬间,对其有意进行整合和积累,并制作成辅助性作文指导微课,在写作指导时适时展示,以引导学生在回忆与探究中学会利用不同语言、思维、意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思路明细、结构严谨、主题明确的优美作品。这种多元性收集微课素材,并将其应用至作文教学指导的全新策略,既调动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潜能,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更好开展而给予了帮助与带动。例如,在以“拔河比赛”为主题开展写作指导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拔河比赛”方式,应摄像机、照相机等记录学生在“拔河”中表现与精彩瞬间,就学生拔河时的吃劲表情,赢得比赛的喜悦之情、输掉比赛的沮丧神情等充分记录下来,并制作成丰富而生动的微课资源,在写作指导中予以播放,让中年级学生在回味、体悟中写出更多感情真挚,内涵丰富的好作文。
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决定着学生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中年级学生作文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不断优化其教学设计、变革其教学措施、拓宽其实践路径。多组织、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实践性、探索性、交互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魅力与价值,并将自己对不同话题、主题、思想、情感的理解应用至写作实践,以切实丰富其写作情感、拓宽其写作视野、增强其表达能力、提升其应用能力,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认知等融入作文实践,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写作发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