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科学素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0-11-18 18:16于丽君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美的人类教师

于丽君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心小学,辽宁大连 116021)

1 欣赏自然美

自然美,不是单纯的客观事实,它与人的情感是有关联的,它影响着人的品性修养。康德说:“对自然美抱有直接的兴趣,永远是心地善良的标志”。培养小学生欣赏自然美,对学习科学、提高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可以说是学生从事科学探究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习探究未知的热情。

在科学学科中包括许多自然要素,其丰富性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而美育素材更是蕴藏其中。从动植物到人类,从地球到宇宙,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等待学生们去发现、去感受。如在教学《地球的表面》一课时,视频中播放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展示了风格各异的美:雄伟高山壮丽的美、蔚蓝大海神秘的美、翠绿平原和谐的美、森林峡谷静谧的美、荒芜沙漠壮烈的美、干枯高原沧桑的美……学生们感受它们的美妙,体会它们的精彩,产生强烈的美感体验。学生们在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学会了鉴赏美,培养了学生善良的品质、开阔地胸怀,生成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体验。

2 创造艺术美

艺术美是人类审美的主要对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具有陶冶性情、娱乐身心、净化心灵、认识生活等作用。艺术美同艺术形象一样,源于现实生活,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等特征,但它又与艺术形象一样不同于现实生活,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也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材里那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物品,也是学生欣赏艺术美、创造艺术美的素材。如在教学《造房子》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世界各国优秀建筑的代表:鸟巢似的中国北京体育馆、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的悉尼歌剧院、屋顶巨大如大鸟双翼的密尔沃基美术馆,无不创造出了诗意般的结构体系和运动感的整体效果,无不强烈展示着作者丰富的美学内涵,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极具美感的形象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刺激着他们的创造欲望,达到美感效应。果然,一个个奇思妙想的作品跃然纸上,充满美的韵律,闪烁着美的光芒,孩子们仿佛是美术师、设计师、建筑师,他们既是美的享受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品味不断提高。

3 理解社会美

社会美即人类社会生活的美。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更偏重于内容,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积极的生活形象的体现。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发现社会生活的美,培养学生践行美的行为,形成正确、积极、乐观的态度有着重要意义。如教学《纸》一课,学生搜集了许多不同的纸,知道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人民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今天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到这些,学生心中悠然升起一种自豪的情感。在结合自己调查每天的学习、生活用纸量,乃至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城市的用纸情况后,学生们得出了惊人的数字,而由于浪费纸张造成的大量树木被砍伐,森林被毁坏,水土严重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种种后果更是令人触目惊心。教师通过这些素材把历史、文化、人文教育融合在一起,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学生审美,使学生们认识到节约用纸的行为就是一种行为美、社会美的体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4 尊重生命美

温顺可爱、毛茸茸的小动物,总是会对孩子产生独特的吸引力。动物,也是科学课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素材之一。在学习《生态平衡》一课时,同学们读到: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白尾鹿数量长期以来与其天敌美洲狮、狼一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1906 年该地由森林保护区变成狩猎保护区,为了保护鹿群,当地政府开始执行一项捕杀其天敌的计划,20 年后鹿群以每年20%的速度增值,是自然状态数量下的60 倍,接下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了,大量的鹿导致当地的草原严重不足,造成土地荒漠化,并且影响了人类的农业生产,占据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美国亚利桑那州“白尾鹿”事件引起了师生们的热烈讨论:白尾鹿数量过大的原因就是人类干涉自然的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明白,人类任何行为都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对大自然的蔑视。通过学习,学生们知道,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爱护动物,体现了人类对动物的道德关怀;敬畏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让他们真正理解美的行为,提高对美的鉴赏力,达到完整健全的人格。

5 崇尚科学精神美

教材中鲜活的科学家形象也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合适素材。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50 多年来,他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魏格纳,超越时代的理念,打破旧思想的框架,提出新的理论。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三次前往格陵兰进行科学研究及探险活动,并曾在北纬77 度的冰上连续渡过两个冬天,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麦哲伦,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形的。在地理学和航海史上产生了一场革命,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无不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他们这种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正视事实、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为寻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的求知态度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鼓舞着学生。在学生心里树立崇高的思想美、坚强的意志美、高尚的情操美,从而使学生由感悟美到理解美继而达到追求美的目的。

但是,教师在美育同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苏联教育学理论家阿里宁娜在《美育》中说:“教学法也可能而且应当有审美性质,如果教学法是从孩子的认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目的在于满足他们的认识需要,而教师又竭力勉励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帮助他们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感到自己的长处,享受到认识的可能性所带来的充分喜悦,那么教学过程也就获得了审美性质”。

由于学生的年龄、认知、积累等因素决定学生能否与素材产生共鸣,发生审美关系,所以审美活动既要体现学科特点,准确揭示教学内容,又要注意教学方式,不能生硬突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审美活动与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有机地结合,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审美性统一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去引领学生,使教学过程具有审美性。

例如,利用问题进行引领,完成学习与审美活动。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水平,有意识地设置趣味性问题,即无疑时设疑,有疑时解疑,推动学生主动地、有目的的探究新知识,使学生犹如在迷宫中寻找通道,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课程虽结束但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学生从知识上的学习到感情上的内化继而到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高的起点和基础。例如在讲《太阳系大家庭》时,一段星际航行视频把同学带入浩瀚的宇宙中去,玄幻的画面,擦肩而过的星体,漫天漂浮的尘埃,处处让人感到美丽而神秘。接着,同学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八大行星出现了,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起同学们去了解它们,比如行星中最亮的、最大的、最不平凡的、最冷的、最懒的、最远的等等,看到这些名字,学生们更加觉得好奇,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学习疲劳,他们带着问题,自主认识八大行星的特点,去欣赏它们的美丽,去感受地球家园的美好,激发热爱地球家园的情感。

再有,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等,既复杂、又抽象、既广阔、又漫长,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有一定的认知难度,更别说小学生了。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把握深度,还要尽可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和体现蕴含美的内容、直观感受美的形象、创设美的情景、优化美的效果,这样才符合小学生通过直观形象建立记忆、理解内容的特点,减轻学生发现美、认知美、理解美的难度。

总之,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美的形式而引发的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在学科中发现美的内容,体会美得内涵,接受美的熏陶,感受美的魅力,做出对美的判断,从而提高崇尚美的能力,形成健全的审美心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挥科学课既求真亦求美的功能。

猜你喜欢
美的人类教师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打破平衡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