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以来,经过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总体而言,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广大党员干部应保持清醒头脑,以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担起时代重任,不负人民所托,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尤其是战胜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需要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存在的短板影响和制约着全局的健康发展。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不少需要重视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持续为基层减负,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资源真正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来。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必须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解决好重点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要避免浮躁情绪,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把扶贫工作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堡垒。要坚决克服“数字”脱贫、“指标”脱贫等问题,有效防止脱贫户返贫和边缘户掉队。同时,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要着重抓好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治理“散乱污”企业,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抓紧解决城市黑臭水体、垃圾处理、工矿企业污染、机动车排放污染等城市环境突出问题。要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必须加快民生领域工作推进,健全社保兜底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育幼养老等方面投入,解决好部分群众上学难、看不起病、住危房等现实问题;加强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有机统一;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等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保障救助措施,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兜住基本生活底线;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解决好因病致贫问题。
总之,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