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案例研究
——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11-18 16:10:28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1期
关键词:维度案例育人

■马 宏/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笔者所任教的《大学英语(职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以来,课程团队努力尝试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将课程思政定位作为课程建设抓手,坚持一个 “全面育人”中心、同时开展两个维度:思政内容与知识内容的课程教学、实施课前“三分钟育人”。本学期受疫情影响,线上教学成为主要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团队积极准备、认真实施,现就线上教学某次课程的思政实施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接下来课程思政的推进提出改进措施。

一、案例实施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职业)》

育人维度:文化育人

资料来源与形式:本案例选取自中国三分钟网站(China Mosaic)2020年1月17日发布的英文视频《这些好听的汉语名 藏着中国的航天情怀》(链接:http://chinamosaic.china.com.cn/2020-01/17/content_75619909.htm)

资料内容提要:中国航天科研成果的命名及其文化内涵。近来,中国航天领域接连发生了多件大事: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获奖;玉兔二号月球车和嫦娥三号探测器双双打破月面工作时间世界纪录;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一飞冲天;中国科学家2008年发现的太阳星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获名“望舒”和“羲和”。引起人们关注和好奇的,除了这些航天科技成果本身,还有中国人赋予这些科研成果的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

育人目标:对学生进行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在了解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的同时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通过航天事业中标志性的历史事件与中国神话人物(嫦娥、玉兔、望舒及羲和)的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航天事业和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英语视频学习中了解中国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怀。与此同时也使学生体会语言作为文化交流与传承工具的巨大作用,激发其对语言学习的热情。

案例文化背景:本次课程思政内容含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神话人物:嫦娥、玉兔、望舒、和羲和和天文的关系源远流长。

嫦娥: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据西汉著作《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王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玉兔:又称月兔,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居住在月球上,在月宫里负责捣药的仙兔,民间传说是嫦娥的化身或宠物。

望舒:国神话传说中为月驾车之神,也可借指月亮,出自《楚辞·离骚》。

羲和: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女神。在后来的不断演化发展中,羲和又作为太阳神话、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

神话故事往往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产生的,现在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时期,神话与现实相结合,寓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实现,同时也反映了习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的决心和实力!

二、案例实施步骤

步骤1:线上教学任务可视化。将本次案例资源以外部链接的方式插入课程章节,编入章节目录,以栏目可视化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线上学习清单中。

步骤2:学习任务明确化。通过课程平台或其他在线沟通平台。在课前发布的学习任务清单中明确要求(督促)学生在学习其他内容前完成案例视频的观看。

步骤3:育人效果可测化。对学生进行针对案例视频内容的小测试,摸清育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案例实施总结

本次课程思政案例选取内容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成果,介绍了多个航天工程的命名渊源,将语言教学与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的培育结合在了一起。

案例将课程思政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以“课前三分钟”进行命名,安排在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课程正式教学开始前的3-5分钟,进行本次课的育人环节。目前,“课前三分钟”已成为该门课程每次课上固定的教学环节,也成为了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特色之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学,该模块都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体现在了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教案当中,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本课程自开展课程思政实践以来,就将课程思政的育人维度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以全面育人为中心,具体包括:德育育人、文化育人、美育育人、劳动育人、身心发展。案例在设计之初,就选择了本课程多重育人维度之中的德育育人,旨在借助案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和民族自豪感的培育,提升其道德品质。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努力丰富育人材料的选择范围,尽量使其覆盖多重育人维度,争取对学生进行全面、多角度的培育。

案例借助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活动,将原本抽象的育人效果具象化,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效果都清晰可见。这样的做法,不仅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自测,提升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从最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直观的获得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反馈,助力日后课程思政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四、案例实施反思

本案例虽然采用了语言教学的基本框架,但依然存在着与课程核心内容尚缺乏紧密联系的不足。从英语学科特点出发,在接下来的思政设计中可以考虑增加“这就是中国”板块,通过介绍中国的政策、意识、文化、价值观等相关内容,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事情,中国人的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今后,笔者与教学团队将继续努力发掘课程内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其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之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境界。

本案例实施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理论学习的局限,对于学生价值引领的站位还比较低,使得案例的育人效果在理论纵深度上存在不足。以此为鉴,在今后的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笔者要不断鞭策自己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修养,提升政治敏感度,以理论指挥行动,以思想武装头脑,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发挥一名共产党员教师应具备的先锋模范作用。

本案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依托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案例所采用的信息化手段依然相对单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锻炼也比较片面。接下来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设计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结合,为课程思政插上科技的翅膀。

案例中的课程思政实施采用的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体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存在着缺陷。在今后的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笔者将尝试由学生主动选择育人维度和育人内容,由学生轮流成为“课前三分钟”的主讲人,由他们独立完成课程思政的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这样的做法将保证参与度,调动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课程思政探索中,笔者将继续把握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维度案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 05:40:48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0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38
光的维度
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 09:01:45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6:06
人生三维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