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2020-11-18 15:25胡亟飞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基地

■胡亟飞/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一、前言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对工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该专业在高校的教学规模也越来越大。为响应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的重大责任,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将专业从理论转向为实践,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毕业之后顺利从事本职工作。因此,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关乎着大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作用

高校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包括校内、校外两种,校内实训实践基地是本校的重点教学资源;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则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训岗位以及技能培养,校企双方需要签订基地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对校内资源不足的一个补充,有利于协助高校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鉴于此,建立科学的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学实训实践基地,同时加强对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运作,将助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及能力,从而实现高校工商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三、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迫切需要

工商专业是高校管理系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主旨在培养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国家对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实施,对高校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应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高校实训实践基地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基于工商类专业尤其注重实践教学,与此同时社会的经济发展也需求有实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鉴于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则需要高校必须实现教学改革,摒弃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他们的竞争就业机会。而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深化产学合作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为稳定就业带来保障性依据。

四、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高校大部分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基金通过财政拨款而来,资金来源有限且审批流程繁琐,造成资金发放困难、耗时较长。教育部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投放经费保障,从而影响了高校实训实践基地的正常使用及管理,且资金的缺乏制约了高校实训实践基地的长期投入使用发展。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则主要以企业为主,地方相关部门和社会层面的参与度不高、关注度不够,也相对缺乏一定的资金保障。据调查了解,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办公场地和资源较为紧张,不具备实训实践基地的后续建设能力,无法为高校提供较大规模的实训实践基地,满足高校批量大学生的岗位需求,目前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无法得以完全发挥应用。

(二)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硬件的投放,从而忽视掉相关的软件设施设备的跟进,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实训实践基地的日常教学运行和管理上,缺乏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标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体现:第一,校内实训实践基地通常由各系自行分管,存在资源重建问题,加大建设成本;第二,实训实践基地的日常教学使用、维养、运行等都不规范,日常管理跟不上;第三,各系分散化管理致使实训实践基地运作机制不健全,存在一些诸如仪器设备被闲置损耗的问题,浪费教学资源,影响实训实践教学成效;第四,鉴于在管理上缺乏完善的制度措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也造成教学资产的破坏。所以,如果高校实训实践基地长期缺乏规范化管理,将会降低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作用,影响日常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不符合企业文化的需求

实训理念、实训氛围和实训精神是支撑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初衷,是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灵魂所在,它关乎着实践教学是否可以取得成效,实现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高校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大部分的高校过于注重硬件的投放,忽略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在资金投放和场景布局上无法满足企业文化的需求。大学生在实训环节仍然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氛围之中,无法从实训现场感受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专业学习起不到职业熏陶。

(四)实训实践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不全

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要满足高校教学实践的需求,同时应当服务于社会。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训实践基地仅发挥出教学实践的作用,没有起到为相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场地、技能鉴定场所等服务性功能。

(五)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缺乏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的产物,是实现校企之间深度融合的桥梁。近年来,大部分的高校在校企合作层面作出了相对大的努力,在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上不断尝试进一步促进产学融合,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当前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仍然以高校为主,企业则仅仅是提供实习的场地,辅助配合教学需要。此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从运行机制上来讲是不具备稳定长久性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缺乏管理规范、企业参与机制不足、实训教师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改进。

五、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一)增加实训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

就高校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教育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建立完善的实训实践基地资金投放机制,合理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资金审批速度,并成立专项审计部进行资金的监管,以保障投放资金得到合理有效使用。另外,相关的部门在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方面支持,为大学生实训提供保障,助力实训实践基地可以得以全面发挥使用和长期发展。

(二)建立及落实实训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1、优化配置需求,融合资源利用

在原有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合理配备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各项资源,高校应当尽快建立实践中心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各专业的实训实践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场地的规划使用、设施设备的采购管理,杜绝校内实训实践基地重建和资产浪费的问题再有发生,从而提高实训实践基地的合理利用率。

2、改革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高校要改革分散化的课程管理模式,课余时间向学生予以开放基地,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开展诸如创业项目、社团组织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此外,安排专门的实训教师专职负责实训实践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明确其岗位工作职责和要求。有必要对实训教师进行专业系统化的培训学习,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管理能力及水平。

3、完善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

针对实训学生人数多且周期长,在实训过程中有待协调资源等问题,需要高校制定全面完善的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实训实践手册》《实训教师工作职责》《实训实践教学评估考核细则》《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实训仪器设备借用管理规定》等,以此保证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三)促进校内实训实践基地校企文化的融合

要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作用,使基地的文化建设符合企业文化的需求,为学生营造较为浓厚的企业管理氛围。因此,在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环境布局上,可以加强一些文化装饰,比如悬挂企业文化宣传条幅、张贴企业背景介绍等,通过模拟还原企业文化的设置布局,最大程度的营造一个真切的工作氛围和场景;在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上,要从封闭式实训室管理模式转换为开放式企业运作模式,在本质上实现与企业的无缝接轨,以此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使高校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具有企业文化特色。

(四)增强实训实践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高校影响力

高校的实训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保证建设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高校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进行对接,将实训实践基地投入用于各项培训、竞赛、科技服务等项目,比如创业大赛、行业交流研讨会等,以此充分发挥出实训实践基地的建立价值和使用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办学在地方区域的影响力,积极为社会经济和服务发挥作用。

(五)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实践基地

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对接开展合作,安排有资历的教师到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聘请有能力的骨干技术人员到高校来兼任专业课教师,以此达到有效互动教学,从而加强高校的师资力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及专业发展。高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合作,校企双方通力建设实训实践基地,为学生创建模拟仿真实训场景,以此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使实训流程与企业模式形成无缝衔接,减缩学生的工作实习期,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

六、结语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工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转变观念,在教学目标上合理定位,构建一套全面系统化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保障基地建设资金的投放,充分发挥出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组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融合,提升实践教学成果,促进培养出一批批具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商类专业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基地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