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很多的回忆,特别是对逝去的人更为怀念。王英杰同志虽然已离开我们6 年多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始终激励我砥砺前行。
作为阳泉市妇联创始人之一的王英杰,曾任阳泉市1—6 届妇联主任,1—5 届省妇联执委,1—4 届市党代表,1—7 届市人大代表,第8 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她1941 年2 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 年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 年12 月光荣离休。王英杰同志一生朴实勤勉,平易近人,光明磊落,清正廉洁,待人真诚,做事干练,是位独立性强、事业有成的杰出女性,也是我市历史上唯一一位享受离休待遇的市级女领导干部。
1924 年11 月14 日,王英杰出生在河北省沙河市绿水池村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家里。父亲是一位开明绅士,信仰基督教,一辈子乐善好施。母亲是一位慈祥可亲、勤俭朴实的家庭妇女。她在家中排行最小(上有三个哥哥)。她的童年时代,中国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时期,广大女性除受着“三座大山”的压迫外,还受着社会上重男轻女封建礼教的束缚。4 岁时,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父母就给她定了娃娃亲。6岁时,母亲就逼着给她缠足,性格倔强的她硬是哭着闹着不让,即使勉强缠上了,也要跑到街上放开,结果长成了一双大脚。7岁时,她看到3 个哥哥都上学读书,便恳求父亲教她认字,要求上学念书。那时,女孩子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权利,但他的父亲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思想比较开放,于是就把她送到附近的峪里村英国人开办的基督教会学校去念书。童年时的她虽然淘气但很仗义,经常把家里晒的柿饼偷偷拿给村里的小伙伴们分吃吃,等母亲和嫂嫂要用柿饼去磨面时发现已晚,早被她一点一点给偷拿光了,气的母亲和嫂嫂大骂她是个败家孩子。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停办,王英杰便回了家。那时候日本鬼子占领了沙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左村、孔庄等地枪杀了我300 多同胞,这一骇人听闻的惨案发生后,激怒了沙河人民,同时也激起了她的抗日热情。于是,她便参加了村里组织的抗日儿童团,站岗放哨,为八路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1939年,八路军工作团里有一个叫平郎的老红军住到了她家,一有空儿,就给她讲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故事和人民群众誓死不当亡国奴的壮举,并动员她去抗日高小读书。在八路军叔叔的启发和教育下,她进入129 师八路军工作团所创办的抗日高小学习。在这里王英杰如饥似渴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社会发展史》等课程,使她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反帝反封建压迫、拯救中华民族的革命火种,而且还彻底扭转了教会学校灌输给她的上帝创造世界的观念,树立起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逐渐意识到了包办婚姻给她带来的烦恼。17岁时,当媒人问她想要什么彩礼时,她回答:“我想要飞机大炮,支援抗日,送来的话我就出嫁,否则就不嫁”,言语中流露出对包办婚姻强烈的不满情绪。恰在这时,即1941年夏天,根据地出台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条例》,废除了封建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真是一场及时雨呀!王英杰感到有了救星,于是她找到政府,坚决要求从旧的婚姻制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成为该条例颁布后,沙河县名正言顺解除包办婚姻之第一人,由此轰动了四邻八乡。她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的勇气和精神鼓舞了很多受害女性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获得婚姻自由。
宽裕的家庭生活条件,父母兄嫂的疼爱有加,留在家中什么也不干就有享不完的清福,但是,这些都没能阻止王英杰一心向着共产党、一心想着干革命的决心和信心。1941 年2 月,从抗日简易师范培训班毕业的她,被分配到离家20里地远的魏庄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在教书之余,她经常给学生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并带领学生们上前线慰问八路军将士,自编文艺节目鼓舞士气,深受欢迎。同时她还兼任当地妇女夜校的教师,为提高妇女姐妹们的文化素质竭尽全力。1943 年8 月,是她命运的转折点,在魏庄、高庄等村当了两年半小学教师的她被组织上抽调到沙河县抗日救国妇女联合会工作,从此,她便与妇女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参加妇女工作时,由于受日军围困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根据地经常面临经济紧张的局面,八路军和老百姓都缺吃少穿,生活极度困难。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党中央、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和根据地人民发出了“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邓小平也在129师和太行边区干部群众中提出了广泛开展“大生产节约运动”的要求。于是,她与妇联的同志们积极响应,不辞辛苦深入到广大妇女群众中去,每天要走几十里路,走村串户,动员姐妹们开荒种地、养殖家畜、纺纱织布、做军鞋、缴公粮等等,在大生产运动中大显身手,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妇女应有的贡献,妇联组织及她本人也因此受到了太行六分区的表彰奖励。
1949 年9 月,由原太行、太岳、晋中、晋冀鲁豫等革命根据地妇联抽调人员组成了山西省民主妇联筹备委员会,她被安排到福利部当秘书。期间,王英杰接受并完成了几项特殊的工作任务:一是1949年冬天与省妇联李秀云、郑惠琴、于慧敏等同志被省委派往榆次等地进行土改运动;二是1950 年夏天,与省妇联宣传部韩林部长一道参加了由省委组织的“中央贯彻《婚姻法》条例”工作组,并及时处理了一批违反《婚姻法》典型案件,赢得了群众拥护;三是1951年1月,由于工作的需要,受组织委派到北京政法学校学习。1952 年10 月,王英杰随丈夫一起调来阳泉工作,被组织上安排到阳泉市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更名为阳泉市妇女联合会至今)任一把手,这一任就任了6届。
1967 年1 月妇联组织被撤销后,王英杰也被下放到阳泉市“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直至1972 年,才从“牛棚”里解放出来,到了阳泉纺织厂工作。1973 年6 月妇联组织恢复后,时任市委书记的王植彬亲自找她谈话,要求她继续回妇联工作,她愉快地答应了。那时的妇联工作确实是百废待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8年9月,她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深受鼓舞。回到阳泉后,她迅速向各级妇女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并以市妇联的名义向全市广大妇女发出了“全市妇女同心同德为实现四化而奋斗”的号召,广泛开展了争当“三八”红旗手(集体)和五好家庭评比竞赛活动,从而涌现出了全国第一个女采煤队长、阳泉矿务局三矿计划科工程师苏景云,被中央五机部誉为“学铁人标兵”的晋东化工厂劳动模范赵惠珍,认真钻研技术的阳泉铁路地区车辆段“三八”青年检车组生产工长郑愉欣,热心为煤矿工人搞好后勤服务的矿区赛鱼街道办居委会主任张二捧,带领群众集体致富的盂县宋家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王香妮,被群众称为妇女贴心人的平定县官道沟村党支部副书记、妇代会主任王桂兰,坚持肩挑扁担送货下乡的郊区东村供销社主任杨腊果,给学生以爱的教育的阳泉一中教师孙振康,待患者如亲人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副护士长杨秀芬等一大批妇女先进典型。同时为进一步解除妇女的后顾之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王英杰号召各级妇联组织在全市所有的居民区建起了妇女服务站,在80%以上的农村、街道办起了托儿所和幼儿园,并于1981年率先成立了全省首家校外活动站,使中小学生在寒暑假里有了活动的场所。另外,为了当好妇女的“娘家人”,她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层层建立了妇女法律顾问小组,聘请律师为妇女姐妹进行法律咨询、代写诉状、法庭辩护等项服务,有力地依法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在她的团结和带领下,在广大妇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阳泉市的妇女运动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发展势态。她也由此成为迄今为止连任市妇联主席时间最长(25年)之人。2008年2月29日,在庆祝阳泉市妇联建会60周年暨“三八”表彰大会上,王英杰荣获“妇女运动特别贡献奖”。
1982 年7 月,王英杰高票当选为阳泉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年间,她坚持原则,真抓实干,勤政为民,多次组织人大代表就我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调研视察,提出的一系列可行性意见建议被市政府采纳后,得到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如:针对我市在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中存在的经费不足等方面的问题,王英杰多次组织教科文卫委员会的人大代表深入山庄窝铺进行调研,看到了很多村办学校校舍简陋、教学设备陈旧落后,1984 年5 月向市政府提出了改善偏远山区办学条件的建议。随后市政府决定,除市县区资助外,还发动机关、企业、乡村、个人集资筹款879.7 万元,为贫困偏远山区学校扩建和新建了校舍,添置了课桌凳、图书等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孩子们的学习环境。1986 年11 月第30 次市人大常委会上,又专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情况汇报,市教育局从调查摸底、制定方案、理顺体制、调整布局、改善办学条件、试行校长负责制、创建文明学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积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我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又如: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人民群众文明素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王英杰在组织人大代表调研的基础上,与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的同事们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的决议》,并于1983 年12 月3 日市人大八届三次会议上通过。再如:为了解决我市酱醋厂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问题,王英杰从1984 年至1986 年分别四次在市人大常委会上,向市政府提出酱醋厂搬迁新建问题,并对这一问题紧追不舍,直至解决为止。在1984 年9 月22 日市人大常委会第15 次会议提出决议后,由于各种原因,时隔一年之后,酱醋厂搬迁新建工作迟迟未动,于是,1985年9月市人大第22次常委会期间,王英杰专门组织人大代表再次对酱醋厂进行视察,要求市政府将酱醋厂搬迁新建工作作为重点建设项目限期解决。1986 年,市政府投资300多万元,终于在新华西街新建了酱醋厂,使这一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久拖不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人大就是为人民办事的”,这就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4 年6 月26 日王英杰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0岁。她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晚年的她每天听广播看新闻,仍牵国事,念念不忘关注阳泉妇女事业和人大事业的发展。在她46 年的革命工作生涯中,曾主持过6届的市妇联工作,分管过1 届的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工作,她在阳泉生活和工作了大半辈子,为我市妇女运动和人大事业的发展毫无保留地奉献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深受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的尊敬和爱戴。曾任阳泉市政协文教委主任的仇俊莲同志在妇联系统工作多年,谈起王英杰的为人,打心眼里流露出敬佩之情:“王大姐一辈子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上简简单单、朴实无华,凡事不爱虚荣,不喜张扬,不讲排场,她的这种务实作风,不仅影响着周围的同志,也深深影响着她的四个子女,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出生于干部家庭沾沾自喜,而是谦虚谨慎,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奋斗着……”与她共事多年的原阳泉市妇联副主席文爱莲充满深情地说道:“为了搞好妇女工作,王英杰经常下乡,可以说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基层,根本顾不上管自家孩子,但却为妇女儿童的事业牵肠挂肚,哪个地方买卖婚姻猖獗、哪个单位对妇女的待遇不公、哪个媳妇受了丈夫的虐待、哪个孩子因贫困辍学在家等,她都一一记在心里,并在处理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的过程中与姐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87岁高龄曾任阳煤集团三矿女工部长的王玉花说起王英杰时依然激动不已:“王英杰主任对企业安全联保工作非常重视,经常带领街道妇女、女工干部及文艺宣传队到坑口慰问矿工奉献爱心,为矿工兄弟送汤送水、缝补衣服、演出节目,有力地筑起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遗憾的是我没有能够见上她最后一面……”很多与她熟知的干部群众说起她的泼辣干练,她风趣的讲话,她务实的精神,都是赞赏不已。她为人民群众不知办过多少好事实事,却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取过任何私利,甚至对四个子女包括两个孙子在工作安排或职务升迁等方面没有托人说过一次情。王英杰的大女儿王素原在谈到?母亲时也很动情:“我的妈妈一辈子的心血都扑在工作上了,那时候妇联的工作重点在农村,她经常下乡,一两个月才回家看看,根本顾不上管我们。我们四姐弟小时候在幼儿园全托,上学以后家里雇了保姆,我们每天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很少见到妈妈。但是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却没有放松。她给我们四个孩子分配任务,女孩子扫地洗碗洗衣服,男孩子挑水掏炉灰,为此培养了我们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妈妈回到家里就忙着给我们四个孩子缝补衣服,那时候家里的灯光很暗,为了能看清楚,她干脆就坐在高高的桌子上,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妈妈坐在桌子上为我们缝补衣服的身影。我们家两个大的是女孩,穿过的花衣服她就染成蓝色让两个男孩穿,有的还能看到暗花,最小的弟弟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去上学,常常遭人讥笑。1968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下乡插队,妈妈毫不犹豫地把我和大弟弟王武平送回河北老家下乡插队。她经常教育我们:“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去打拼”。与她常年一起生活的儿媳妇李改云含着泪说:“我的婆婆非常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从点点滴滴的一些小事中可以体现出她的无私、善良和大度。如:十几年赡养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且丧失劳动能力的大姑姐直至去世,对此没有一句怨言。又如:晚上出去散步时,经常把街边小贩们特别是老年人卖剩的水果蔬菜包圆买下,不是为了图便宜,而是为了让他们早点收摊回家。再如:每次下雪后,她都率先下楼去扫雪,一直从楼门口扫到马路边。她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抚今追昔,仍不免感慨万分。特撰此文,权当我对王英杰同志的深切怀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