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小鹿
知道岜农,缘于他的一本书《低头种地,抬头唱歌》。
封面上,一弯橙红色的月牙,一个绿衣男人的背影,吸着烟,戴着一顶火黄色的帽子,好似麦田里的梵高,孤独、沉默但又流淌出无比自怡的气息。
岜农,是一个住在广西南丹山里面的农民。岜在壮语里读作Bia,意思是石头山。他同时也是一位民谣歌手。半农半歌,是对岜农最合宜的写照。
不久前,央视播放了一部音乐系列纪录片《踏歌行》,聚焦了七组民谣音乐人,他们像扎根于故土的植物一样,顶着满身灰尘,开出不一样颜色的花朵。岜农,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岜农的生活简单到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一栋旧房、几亩山地,低头种地,抬头唱歌。在此之前,为了体验一下花花世界,他曾去广州生活了八年。他形容自己是只鸟,最终发现在鳞次栉比的城市里找不到可以栖息的落脚点。于是,他回到了家乡,从此安心根植乡野,过上春种秋收、自得其乐的生活。
岜农出过三张唱片《飘云天空》《西部老爸》《阿妹想做城里人》,合称《那歌三部曲》。这是他和小伙伴索力合作完成的,岜农担任创作和主唱,索力负责伴奏,两个人为了像模像样地玩音乐,成立了一个乐队,名叫:瓦伊那,这是壮语的音译,意思是稻花飘香的田野。
多美的名字——稻花飘香的田野。山下种田,山顶歌唱,岜农活出了一种让人羡慕的世外桃源的境界。
大多数时候,岜农使用壮语来演唱他的原创歌曲。我听不懂歌词,但他原生态吟唱的曲调一下子就将我打动了。在一首《Rongh Rib》(Rongh Rib在壮语里的意思是萤火虫)里,岜农回忆了小时候和他一起捉萤火虫的小伙伴们:老二、五弟、老七……如今,大家天各一方,有的去东莞起房子,有的去深圳学厨师,有的去福建做鞋子……你去了那里,我去了那里,萤火虫还在这里。岜农用歌声述说了小时候的欢欣和长大后的无奈,真正的民谣就是要贴近生活,走进人的心里。
在《低头种地,抬头唱歌》里,岜农还写了不少长诗,也随手画了一些画。在自序里,他说:“每首歌都是生活中的自娱自乐或自问自答。诗和画,都是和歌一起寻找快乐源头的推理字句和图稿。”
那些长诗句句纯质,丰富的想象赋予所有动物以人性。岜农在诗里写上古的时候,人和动物是有来往的,人和草木也能对话,譬如柚子结果多,压得腰杆要弯断,就会请路人采摘;老虎背上痒,就会请人拿爪耙抓;树的枝条老了叶子残了,就请秋风来摇动……
岜农还写到人和动物互做游戏,猴子和人比赛过河,猴子弹力好,抓住溪边的葛藤,一摇一助力就跳过了河,正想笑话人类,谁知人砍了根竹子搭了座桥,也轻松过了河。人又和山狼比赛抓鱼,狼扑到潭边一咬一条,人不慌不忙,用葛藤编织了一只箩筐,放在出水口,鱼虾就自动跑到筐里来了……总之,在岜农诗意流淌的世界里,上古时代大自然的所有生物都能和平相处,互帮互助,玩耍嬉笑,纯真美好。只是后来,当人与自然的经脉断离后,世间才有了纷争,有了冷酷,有了虚情和假意。
至此,我才恍然明白,岜农的歌也好,诗也罢,传递出来的信息是高度统一的,即人类只有与大自然融而为一,才能抵达理想中的桃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