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社会离不开美丽中国建设

2020-11-18 02:36陈坚,东方,文良
共产党员(辽宁)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与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并列,生态良好既是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一种人与自然命运与共的文明,是一种生命相济相生、共同繁荣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文明。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事实上,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想一想,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又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正是因为我们党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严格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人民幸福感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进一步重申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美丽”一词首次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明确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更为系统的部署,为2020年后继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几年里,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下,全国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启动水环境治理的“红黑榜”排名制度,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各地党委和政府加强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但总体上看,我国仍将会处于转型期即新旧动能转换期和发展阶段转换期。这一时期往往是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攻坚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旦松劲或走回头路,就会前功尽弃,掉入中等收入的陷阱。因而,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以及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应该继续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的新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监督作用,进一步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的执法职责。

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推动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认真贯彻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究情形。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追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和政府有关监督部门要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近年来,党和政府加大了生态环境督察力度,从上到下处理了一批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起到了警示和教育作用。

祁连山再掀生态环保问责风暴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三年前就被中央通报,问责风暴开启祁连山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保卫战。应该说,追责高压下祁连山生态保护总体上取得了成效,但南麓腹地的非法开采却并未根绝。号称青海“隐形首富”的兴青集团,盘踞在这里涉嫌无证非法采煤2600多万吨,在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期间,这家公司仍不收手,打着“生态恢复治理”的名义进行掠夺式采挖。2020年8月4日,非法开采情况被媒体曝光后,青海省立即组织人员调查。随后,青海海西州多人接受组织调查,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木里矿区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停止,实行全封闭管理。8月25日,青海省召开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动员部署会,发布了相关整治方案,并安排部署相关整治工作。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作实效
漫说文明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