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鱼山气吐银,惯看楼阁起鳞鳞。”
驱车经由横跨在两岛之间的海上蛟龙(鱼山大桥)进入鱼山岛,无数根大小不一的管道纵横交错,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巨型炼化设施相互串联。倏忽间,一个巨大的“钢铁之城”映入眼帘。
从几年前无人问津的离水小岛,到如今超级工厂在这里崛起,清代刘梦兰笔下的海市蜃楼已然成为现实。
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深入其中,不难发现鱼山岛上层级递进、环环相扣的“红色脉络”清晰可见。这些年,岱山县切实将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科学高效推进的“红色引擎”。
大鱼山岛,位于岱山岛西北的灰鳖洋海域,因岛形恰如一条遨游的大鲨,故名“鱼山”。未开发之前,这里仅有人口3400余人,面积6.74平方公里。
短短几年,如何让荒凉小岛崛起成为一座可媲美新加坡裕隆岛的国际绿色石化城,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期建设时,最多有8万余名建设者在此,现场如火如荼。
让全岛建设忙而不乱,党建引领是关键。
“在鱼山整岛搬迁阶段,我们就在基地成立鱼山现场指挥部临时党委。”岱山县委组织部潘洁介绍,当时先后组建12支党员突击队,凝心聚力,以项目党建“四上”工作法,帮助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2018年3月,浙石化32寸输油管线铺设入水;2018年底,浙石化项目配套的世界最高输电铁塔完工;2019年12月31日,世界最大乙烯裂解装置正式投料生产……十年任务四年完成。
“一天一变化,一周大变样”是身处岛上的建设者们最直观的感受。与之而来的,是进出岛施工企业流动频繁、企业党组织与党员分散且变动更快。优化组织体系,增强项目建设者归属感,让党员队伍可协调联动迫在眉睫。
2020年6月28日,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临时党委成立。“我们着力探索党组织和合共建新模式,制定了所属党组织片组化管理方案。”负责人称。
所属党组织片组化管理,是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一次新的尝试。该管理方式将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临时党委所属的84个直属临时党组织划分为7个片组,片组工作在临时党委统一领导下实行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相结合,实施团队化运作。
“根据治安、安全、网格等片区设置情况,通过单建、联建、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组建党支部,确保党组织始终覆盖全员,提升基层战斗力,焕发党员活力。”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党组织和合共建模式还依托岱山各机关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联合开展了120余场志愿服务、技能培训、运动比赛、文艺演出、困难帮扶、送书送药等活动。
“岛上家的氛围浓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咱们干劲就更足了!”二期常减压装置一位郭姓技术员说。
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设临时党委让鱼山1155名党员在项目一线有了“家”。但,项目推进更离不开奋战在一线的6万余名建设者。
治安防控、矛盾调处、卫生健康、劳资纠纷……如何实现“组织所能”与“项目所需”无缝对接,依托党建内生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针对疫情影响,组建10支党员突击小分队,通过闭环式的连队化管控模式,确保防疫期间人员零感染、项目不停工;针对基地施工车辆多,路况差,交通事故多发情况,临时党委通过“党建+交通”治理,将进岛车辆根据作业方式、用途实行区域化分类管理,实现岛内交通有序运行。
考虑到岛上外来人员集中、流动量大的情况,临时党委还聘请56名优秀民辅警为网格员,深入7个党组织片组和39个基层网格对安全隐患、劳资纠纷、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排查,共化解各类问题161起。
“我们还在优秀党员中挖掘了一批调解员,推进工棚调解室建设,在一线解决职工矛盾纠纷。”临时党委委员盛代红称,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地生根,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