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满仓
秋分时节,金风送爽,五谷飘香。华夏大地迎来了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在山西运城万荣县黄河农耕博览园主会场,有一个环节异常精彩,那就是来自全国的十大农民楹联家,与当地农村的楹联爱好者,在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和山西省长林武等领导关注下,摆开擂台,出句应对。他们从容构思,毫不怯阵,妙对迭出,佳作纷呈。
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国粹艺术。属对,在历朝历代一直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和富裕乡绅吟风弄月的雅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大多因饥肠辘辘而辛勤耕耘,披星戴月。哪里有心思去舞文弄墨,竞技擂台?
1949 年后,中国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但农村文盲遍地的现实,使党和政府在扫盲识字的问题上,遭遇了重重困难。普及对联知识,就如同象牙塔里种庄稼,根本不可能。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民再也不用为温饱而发愁。但有粮吃缺钱花的尴尬,又让中国农民苦苦打拼了30 余年。楹联在农村,依然是婚丧嫁娶的张贴,少有咬文嚼字的乐趣。
2006 年2 月22 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枚面值80 分的纪念邮票,名称为“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枚邮票,张贴在世界农村发展史上,成为中国农民摆脱千年税负、进入精神文化领域的一大标志。从此,闲暇之余,许多温饱无虞的农民开始写诗词、编对联、学绘画、练书法。先是自娱自乐,后是参与圈内交流、全国比赛。偶有获奖,则激励自己且带动周边。于是乎,两行文字吟大雅,一双茧手写春秋成为生活常态。
2020年9月,在我国7亿农民即将全部脱贫,共同迈入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农民丰收节这一大舞台上,农民楹联家撰联立就,挥洒自如,这标志着中国新一代农民以群体的精神富有与文化自信,在政治翻身、经济翻身之后,又迎来了文化翻身。预示着中国农民在世界民族之林不仅可以用经济实力,进行贸易对话;还可以用文化实力,进行精神对话。充分展示我国当代农民的文化自信。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民彻底翻身了。我们当为此喝彩,为此欣慰,为此自豪!